第2章 进了村子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玄接过那小半袋饼干,指尖触到孩子冰凉的手,心头狠狠地抽了一下,他把饼干塞回孩子手里:“你吃吧,我不饿。”

孩子扑闪这一双黝黑的大眼睛,犹豫了一下之后把饼干揣进怀里,用小手牵着他的衣角仰头看着他:“神仙叔,你跟我回村吧。

村里能躲雨。”

李玄他点点头,跟着孩子往林子外走。

手机的灯光越来越暗,最后彻底灭了,两人只能借借着闪电的光辨认大概方向。

孩子的脚步很熟,在泥泞里踩出的脚印又小又稳,像只识途的小鹿。

走了约莫半个小时的样子,前方终于透出零星的灯火。

那是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村口那棵老槐树果然枝繁叶茂,像把巨伞罩着半亩地。

“这就是牟家村。”

孩子仰起脸,声音里带着点骄傲,“我叫丫蛋,住在村东头。”

刚走到槐树下,就撞见个举着灯笼的老汉。

灯笼的光晃过李玄的冲锋衣,老汉猛地顿住脚,手里的烟杆“啪嗒”掉在地上。

“丫蛋!

这是……”老汉的声音里满是警惕,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柴刀。

“张爷爷,他是迷路的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

丫蛋赶紧解释,又指了指李玄,“他给我吃好吃的,不是坏人。”

被称为张爷爷的老汉上下打量着李玄,眉头皱成个疙瘩。

这外乡人的穿着实在古怪,料子从没见过,裤脚还在滴水,浑身上下透着股说不出的怪异。

他活了六十年,就没见过这样打扮的人。

“村里没多余的粮食养闲人。”

老汉捡起烟杆,在鞋底磕了磕,“今年春旱夏涝,能活着就不错了。”

李玄知道他的意思。

在这年月,外乡人就意味着未知的风险,更何况是他这样来路不明的。

他扶着槐树站稳,尽量让语气平和:“老人家您放心,我不用人养。

我有力气,能干活换口吃的。”

老汉盯着他看了半晌,眉头的川字拧的更深了,终于叹了口气:“跟我来吧。”

村里的土屋大多漏风,只有村长家是座像样的瓦房。

村长是个精瘦的老头,留着山羊胡,正蹲在灶门前添柴。

见张老汉领了个外乡人进来,他眼皮都没抬:“又来讨饭的?”

“不是,说是迷路的,穿得怪得很。”

张老汉把灯笼挂在门闩上,“您给拿个主意。”

村长这才抬起头,目光在李玄身上转了个圈,最后落在他磨破的裤脚上。

“大夏国的地界,哪有这样的衣裳?”

他捻着胡须,“你从哪儿来?

要往哪儿去?”

李玄没法说实话,只能含糊道:“家乡遭了灾,一路逃难过来,不知怎的就到了这儿。

本来想去楚州,却迷了路。”

他记得历史课上说过,大夏国的楚州是重镇,随口编了个去处。

村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楚州离这儿三百多里,兵荒马乱的,你一个外乡人怎么走?”

他沉默了会儿,往灶里添了根柴,“村里实在没余粮,也没地方给你住。”

李玄的心沉了沉。

“不过……”村长话锋一转,指了指墙角,“那片林子往南,有几亩荒田,是前几年逃荒户丢下的。

你若肯去开垦,我给你把锄头,一口锅,再分你半袋杂粮。

种出粮食是你的,种不出……就自求多福吧。”

这己是最好的结果。

李玄连忙点头:“多谢村长!

我一定好好种!”

村长没再多说,让张老汉取了工具。

锄头是豁了口的,锅沿缺了个角,杂粮袋轻飘飘的,晃起来能听见石子的响声。

李玄接过这些东西,心里却莫名踏实——至少,有了活下去的凭仗。

出了村长家,雨己经停了。

丫蛋还候在老槐树下,怀里揣着个温热的窝头,见他出来就塞了过来:“先生,这个给你。

荒田里有野菜,挖了能当菜吃。”

李玄捏着那半硬的窝头,温热的感觉顺着指尖传到心里。

“明天我去看你。”

丫蛋攥着窝头,跑进了夜色里。

李玄背着工具,往村南的荒田走去。

月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亮了脚下的路。

远处的山林在夜色里像头沉默的巨兽,他却忽然不怕了。

至少,他有了一把锄头,一口锅,还有半袋能撑些日子的杂粮。

至于那片荒田……李玄摸了摸怀里的手机——虽然没电了,但他脑子里装着的现代农业知识,总不至于让自己饿死在这一千多年前的土地上。

他深吸一口气,泥土的腥气里似乎混着点青草的味道。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还有谁家的鸡在打鸣,提醒着他这不是梦。

活下去,先把那几亩荒田种起来。

李玄握紧了手里的锄头,一步步走向属于他的,在这个陌生时空的第一片土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