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傍晚,寒风呼啸,齐悦裹紧大衣,加快脚步穿过熙攘的街道。她的鼻尖冻得通红,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消散。作为《美食前沿》的编辑,她今天本应在家赶稿,却被主编临时派来城东新开的"鱼味无穷"餐厅探访。
"又是鱼,这个月第三家了。"齐悦小声嘀咕着,推开餐厅的玻璃门。温暖的空气夹杂着各种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她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
餐厅装修简约而温馨,木质桌椅排列整齐,墙上挂着各种鱼类的水墨画。正值晚餐高峰,店里几乎座无虚席,服务员端着各色鱼肴穿梭其间。
"您好,请问几位?"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服务员迎上来。
"一位。"齐悦出示了记者证,"我是《美食前沿》的编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特色菜。"
服务员眼睛一亮:"您来得正好,今天我们主厨研发的新品'纸包鱼'刚刚上市,要不要试试?"
"纸包鱼?"齐悦挑眉,"是类似烤鱼的做法吗?"
"比烤鱼更特别,"服务员神秘地笑笑,"融合了火锅和烤鱼的优点,又不会太油腻。主厨说这是他的得意之作。"
齐悦被勾起了兴趣:"那就来一份吧,微辣口味的。"
服务员领她到靠窗的小桌坐下,倒上一杯热茶。齐悦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开放式厨房里一个忙碌的身影上。那是个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围着深蓝色围裙,正专注地处理一条鲜鱼。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刀起刀落间,鱼肉已被完美片下。
齐悦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作为美食编辑,她见过太多厨师,但这位的专注神情和流畅动作还是让她印象深刻。
等待上菜的空档,齐悦打开笔记本,记录餐厅的环境和氛围。二十分钟后,服务员端来一个方形纸包,放在特制的电磁炉上。纸包鼓鼓的,被细绳精心捆扎,表面微微泛着油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这是我们的秘制纸包鱼,"服务员介绍道,"请小心打开,里面很烫。"
齐悦拿起筷子,正准备解开纸包,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建议您先等一分钟,让蒸汽再焖一会儿。"
抬头看去,正是刚才那位厨师。近距离看,他约莫二十七八岁,浓眉下是一双明亮的眼睛,鼻梁高挺,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我是程岩,这家店的主厨。"他自我介绍道,"听说您是美食编辑?"
齐悦点点头:"齐悦,《美食前沿》的。这道纸包鱼看起来很有特色。"
程岩的眼睛亮了起来:"纸包鱼是我在四川学艺时改良的做法。它不像火锅那么重口,又比普通烤鱼更入味。"他指了指纸包,"这层特制的油纸能锁住鱼肉的鲜嫩,又能让酱料充分渗透。"
齐悦注意到他说起烹饪时,整个人都焕发出光彩。她好奇地问:"能让我看看制作过程吗?"
程岩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点头:"当然可以,如果您感兴趣的话。"
他领着齐悦来到厨房的料理台前。台面上摆着一条新鲜的草鱼,已经去鳞去内脏。程岩戴上手套,拿起厨刀,动作娴熟地将鱼从背部剖开,平铺在案板上。
"选鱼很重要,"他边操作边解释,"两斤左右的草鱼最合适,肉质细嫩又不失弹性。"他的刀在鱼身上划出整齐的刀痕,"这样腌制时更容易入味。"
齐悦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长有力,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程岩将鱼放入大碗,加入料酒、姜片和少许盐。"先简单去腥,"他说,"接下来是关键的腌制步骤。"
他从架子上取下几个调料罐,按比例调配成特制腌料。"这里有十三香、花椒粉、辣椒粉,还有我自制的几种香料。"他神秘地笑笑,"比例是秘密。"
齐悦忍不住笑了:"厨师的小秘密?"
"每个厨师都有那么几个。"程岩眨眨眼,将腌料均匀涂抹在鱼身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珍宝。
腌制等待的间隙,程岩开始准备配菜。土豆片、藕片、豆芽、金针菇等整齐排列。"配菜的选择也很讲究,"他说,"既要能吸收汤汁,又不能抢了鱼的风头。"
齐悦注意到他切菜的刀工极好,土豆片薄如蝉翼,均匀一致。"你的刀工很棒,"她由衷赞叹,"练了多久?"
"十年。"程岩头也不抬地回答,"从十七岁开始学厨,每天至少练两小时刀工。"
腌制好的鱼被取出,程岩开始制作酱料。锅里倒入植物油,加入葱姜蒜爆香,然后是一系列齐悦叫不出名字的香料。"这是纸包鱼的灵魂,"程岩搅动着锅铲,"麻辣鲜香,缺一不可。"
酱料炒好后,程岩取出一张特制的油纸铺在台面上。"这种纸耐高温,透气性好,能让鱼肉均匀受热。"他将鱼放在纸上,淋上酱料,再铺上配菜,最后小心地将纸包起来,用细绳捆扎成礼包状。
"看起来像一份礼物。"齐悦评论道。
程岩微笑:"美食本来就是送给味蕾的礼物。"
他将纸包放入特制的平底锅中,加入少量高汤,盖上锅盖。"现在需要耐心等待十五分钟,"他说,"让所有味道慢慢融合。"
回到座位,齐悦的纸包鱼已经可以打开了。程岩亲自为她解开细绳,小心地展开油纸。随着蒸汽升腾,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麻辣中带着微微的甜香,令人食欲大开。
纸包中的鱼呈现出诱人的金红色,配菜环绕四周,汤汁在底部微微沸腾。齐悦夹起一块鱼肉,在灯光下,鱼肉纹理分明,裹着薄薄的酱汁,闪着诱人的光泽。
"尝尝看。"程岩期待地看着她。
鱼肉入口的瞬间,齐悦睁大了眼睛。鱼肉鲜嫩得几乎要在舌尖化开,麻辣味先冲击味蕾,随后是各种香料的复杂层次,最后留下一丝回甘。与普通烤鱼不同,这鱼肉既保持了烤制的香气,又有类似蒸鱼的柔嫩,酱料的每一个味道都恰到好处地渗入了鱼肉中。
"这太......"齐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太完美了。麻辣但不燥,鲜香又不腻,鱼肉的火候刚刚好。"
程岩的笑容更深了:"纸包的做法能让鱼肉均匀受热,外层不会过老,内里又能充分入味。"
齐悦又尝了配菜,土豆片吸收了鱼鲜和酱香,软糯可口;豆芽脆嫩,金针菇滑爽,每一种配菜都与主料相得益彰。
"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做法的?"齐悦边吃边问。
程岩拉了把椅子坐下:"传统烤鱼容易外焦里生,火锅鱼又太油腻。我在四川看到老师傅用荷叶包鱼蒸制,就想着能不能改良一下。"他比划着,"试了几十种纸,调整了无数次酱料配方,才做出现在的效果。"
齐悦注意到他说话时眼角的细纹,那是长期在厨房烟熏火燎的痕迹,也是无数次尝试和失败的见证。
"值得。"她又夹了一块鱼肉,"这绝对是我今年吃过最惊艳的鱼类料理。"
程岩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我还担心麻辣味会不会太重。"
"对美食编辑来说,'惊艳'可不是随便用的词。"齐悦笑道,"这道菜融合了火锅的浓郁和烤鱼的香气,又有自己独特的口感,很有创意。"
两人聊起了各地鱼肴的特色,程岩对川菜、湘菜、粤菜的鱼类做法如数家珍,齐悦则从美食文化的角度分享见解。不知不觉,齐悦已经吃完了整条鱼,连汤汁都用小勺舀着喝光了。
"看来您真的很喜欢。"程岩看着空空的纸包,语气中带着满足。
"不只是喜欢,"齐悦擦擦嘴,"我想为你的纸包鱼写一篇专栏。这种创新做法值得让更多人知道。"
程岩显得有些受宠若惊:"我的小店刚开张不久......"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曝光。"齐悦从包里取出名片递给他,"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约个时间详细聊聊这道菜的创作过程和你的厨艺经历。"
程岩接过名片,手指上还带着厨房里的温度:"荣幸之至。我每周三下午休息,如果您方便的话......"
"周三下午正好。"齐悦记在笔记本上,"我会带着摄影师一起来。"
离开餐厅时,寒风依旧刺骨,但齐悦心里暖洋洋的。她回头看了眼"鱼味无穷"的招牌,玻璃窗内,程岩正在收拾她的餐桌,动作依然那么认真专注。
齐悦摸了摸肚子,那里装满了美味的纸包鱼和一种奇妙的期待感。她已经在构思专栏的开头了:"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我遇见了一道温暖灵魂的美食,和它的创造者......"
周三下午,齐悦带着摄影师小林准时出现在"鱼味无穷"门口。推开餐厅门时,她发现店内已经重新布置过——中央的一张长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厨具和食材,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桌面上,像给所有东西镀了层金边。
程岩从厨房走出来,今天他换了件纯白的厨师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到齐悦时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你们来了。"他快步迎上前,向小林点头致意,"我已经准备好了所有材料。"
齐悦注意到他眼下淡淡的青色:"昨晚没睡好?"
程岩摸了摸后颈,露出一个略带腼腆的笑容:"想着今天的拍摄,把酱料配方又调整了几次,熬到凌晨三点。"
小林架好相机,调整着镜头:"程师傅,我们想先拍整个制作过程,然后再拍成品和您工作的样子。"
"没问题。"程岩系上围裙,站到料理台前,整个人瞬间变得专注而挺拔,"从哪里开始?"
齐悦翻开笔记本:"从选鱼开始吧。读者最想知道为什么你的纸包鱼能有这么特别的口感。"
程岩点点头,从水族箱里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草鱼:"两斤二两,这是最理想的重量。"他的手掌贴着鱼身测量,"看这个体型,背肉厚实,腹部紧致,说明生长环境好。"
鱼被放在案板上,程岩拿起厨刀,刀锋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处理鱼的第一步是放血。"他的动作快而精准,刀尖在鱼鳃处轻轻一划,"这样肉质会更洁白紧实。"
齐悦看着鲜红的血珠渗入案板下的吸水纸,不禁屏住呼吸。程岩的每个动作都像经过精确计算,没有丝毫犹豫或浪费。去鳞、剖腹、取内脏,一气呵成,最后用清水冲洗时,鱼身已经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
"接下来是改刀。"程岩将鱼平铺,从背部下刀,沿着脊骨将鱼分成两半但仍相连,"这样能增大受热面积,也方便入味。"他的刀在鱼肉上划出均匀的斜纹,深浅一致,如同艺术品。
小林从各个角度拍摄着,不时发出赞叹声。齐悦则快速记录着每个细节,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腌制是关键步骤之一。"程岩取出一个陶瓷碗,倒入料酒、姜汁和少许盐,"去腥三件套。"他按摩鱼身的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品,确保每一处都均匀沾到调料。
趁着腌制的间隙,程岩开始准备配菜。土豆在他刀下变成薄如蝉翼的片,藕片切得厚薄均匀,金针菇去根后整齐排列。齐悦注意到他左手手指上有几道细小的疤痕——厨师的勋章。
"这些配菜不只是为了好看,"程岩边切边解释,"每种食材吸收汤汁的能力和释放的味道都不同,要考虑到最后整体的平衡。"
腌制好的鱼被取出,程岩开始制作秘制酱料。油锅烧热,放入葱姜蒜爆香,然后是豆瓣酱、辣椒粉、花椒粉和各种齐悦叫不出名字的香料。
"这是我自己调配的五香粉,"程岩舀了一小勺棕红色粉末,"里面有十几种香料,比例我调整了两年才满意。"香料入锅的瞬间,一股复合香气腾起,辛辣中带着微微甜香,齐悦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酱料炒至红亮,程岩加入高汤和少许糖。"一点糖能中和辣味,让口感更圆润。"他搅动着锅铲,酱汁逐渐浓稠,颜色如同红宝石般诱人。
特制的油纸铺开,程岩将鱼放在中央,淋上酱汁,再铺上配菜。"摆放也有讲究,"他指点着,"耐煮的放在下面,易熟的在上层。"最后他撒上一把香菜和花生碎,小心地将纸包起来,细绳捆扎成漂亮的包裹状。
"像不像一份礼物?"程岩笑着问,和上次说了一样的话。
齐悦点点头,这次她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每一道精心制作的菜肴确实都是厨师送给食客的礼物。
纸包鱼被放入平底锅,加入少量高汤,盖上锅盖。"火候是关键中的关键,"程岩调整着炉火,"先中火让温度均匀上升,再转小火慢煨。"他设置好计时器,"十二分钟,一秒不能多,一秒不能少。"
等待的时间里,程岩泡了一壶菊花茶,三人坐在窗边休息。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木桌上,形成温暖的光斑。
"程师傅是怎么想到做纸包鱼的?"小林啜着茶问。
程岩的目光投向远处,像是穿越回了过去:"我十六岁离家,在四川一个小餐馆当学徒。那里的老师傅会用荷叶包鱼蒸,香气特别足。后来我去了很多地方学艺,总想着能不能把各地做鱼的优点结合起来。"
他转动着茶杯:"三年前,我在一家造纸厂偶然发现这种耐高温的油纸,就萌生了用纸代替荷叶的想法。试验了上百次,失败的味道我现在都记得。"
齐悦想象着年轻的程岩在狭小的厨房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的样子。她轻声问:"为什么选择做厨师?"
程岩的眼神柔和下来:"我奶奶做的红烧鱼,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他的声音里带着怀念,"她走后,我就想学会做出那种味道,结果一路走到现在。"
齐悦在笔记本上记下"奶奶的红烧鱼",画了个小星星标记。这时程岩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屏幕,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抱歉,我接个电话。"他走到餐厅角落,背对着他们。
尽管程岩压低了声音,齐悦还是捕捉到了几个词——"租金"、"涨这么多"、"再商量"。程岩的肩膀线条明显绷紧了,但他挂掉电话转身时,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一切还好吗?"齐悦试探地问。
程岩摆摆手:"房东的小事。"他看了眼时间,"鱼应该好了。"
揭开锅盖的瞬间,蒸汽带着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程岩小心地将纸包转移到白瓷盘中,解开细绳,缓缓展开油纸。里面的鱼肉呈现出完美的金红色,配菜浸润在微微沸腾的酱汁中,花生碎和香菜点缀其上,色香俱全。
小林从各个角度拍摄着,嘴里不停念叨着"太完美了"。齐悦则被那香气勾得胃里直叫,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从早上起就没吃东西。
"尝尝看。"程岩盛了一小碗递给齐悦,眼里带着期待。
鱼肉入口的瞬间,齐悦满足地眯起眼睛。这次的版本比上次更加完美——麻辣度降低了些,突出了鲜香,各种香料的味道层次分明却又和谐统一。鱼肉的火候无可挑剔,用筷子轻轻一拨就脱骨,却又不失弹性。
"你调整了配方。"齐悦肯定地说。
程岩惊讶地挑眉:"你怎么知道?"
"花椒少了一点,增加了豆豉的用量,还有..."齐悦又尝了一口,"...陈皮?"
程岩的眼睛瞪得老大:"你这舌头是精密仪器吗?我只加了四分之一片陈皮!"
齐悦得意地笑了:"职业习惯。不过真的很棒,这个版本受众会更广,既保持了特色,又不会太刺激。"
程岩看起来像收到了最好的赞美,脸颊微微泛红。他给小林也盛了一份,三人围坐着分享这道美味,聊着美食见闻和餐饮业的趣事。阳光渐渐西斜,给餐厅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拍摄结束后,小林先告辞回杂志社导照片。齐悦留下来帮程岩整理厨具,两人在渐渐暗下来的餐厅里忙碌着。
"其实刚才的电话是房东要涨租金吧?"齐悦突然开口,"60%?"
程岩的手停在半空,苦笑着摇头:"你的耳朵和舌头一样厉害。"他叹了口气,"这条街要改造,房东说下个月开始涨租,否则就转租给连锁品牌。"
"那你打算怎么办?"
"还不知道。"程岩擦着厨刀,刀面映出他紧锁的眉头,"开业半年,刚有点起色,如果涨租,利润就全没了。"
齐悦放下手中的抹布:"为什么不早说?我们可以想办法。"
"不想让工作的事情影响今天的拍摄。"程岩勉强笑了笑,"再说这是我的问题,不该麻烦你。"
"笨蛋!"齐悦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朋友之间不就是互相帮忙的吗?"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愣了一下——他们才见过两次,怎么就成"朋友"了?
程岩似乎也被这个词触动了,他抬起头,目光柔和:"谢谢你,齐悦。"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却不显得尴尬。最后齐悦清了清嗓子:"我在餐饮媒体有些资源,可以帮你联系几个美食博主来做推广。如果知名度上去,客流量增加,也许能抵消部分租金压力。"
程岩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可以吗?"
"当然。"齐悦翻开手机通讯录,"'吃货小分队'的主编是我大学同学,'舌尖上的城市'的摄像上个月还欠我个人情。"她快速打着字,"我们先策划一波宣传,重点突出纸包鱼的独创性和你的匠人精神。"
程岩看着她专注的侧脸,轻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齐悦头也不抬地继续打字:"简单,下次我来吃纸包鱼,给我多加一份金针菇。"
"加三份。"程岩笑着说。
夜幕降临,餐厅的灯光在玻璃窗上投下两人的剪影。齐悦的笔记本摊开在桌上,最新一页写着专栏的标题:《纸包鱼里的温度:一位厨师的美食执着与传承》。
而在标题下方,她画了一条小鱼,旁边是个小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