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民用越野车的研发进展神速,可沈姝却卡在了关键环节——传动轴的耐用性。

新车在山区试跑时,传动轴总在连续爬坡后出现裂纹。

“还是钢材强度不够。”

沈姝盯着断裂的零件,眉头紧锁。

知脑里的“高强度合金钢配方”需要铬镍合金,可眼下这类稀有金属管控严格,根本申请不到足量材料。

“能不能用普通钢材改良?”

汽车厂的工程师急得团团转,“总不能卡在这一步吧?”

沈姝没说话,转身扎进了资料室。

三天后,她拿着一份新配方出现在车间:“加钒,再加0.3%的钛。”

众人面面相觑。

钒钛合金多用于军工,没人想过用在民用汽车上,更没人敢这么精确地控制比例。

“这配比……能成?”

有人忍不住质疑。

“试试看。”

沈姝调出知脑兑换的“金属金相分析图谱”,“按这个温度轧制,晶粒结构会更细密,抗疲劳强度能提40%。”

试验炉开了三天三夜。

当新钢材取样检测结果出来时,连最资深的老焊工都傻了眼——强度远超现有军用标准,韧性更是达到了国际同类材料的顶尖水平,关键是成本比铬镍合金低了六成!

科研点+2000,解锁“特种钢材轧制工艺”。

解决了材料问题,传动轴难题迎刃而解。

可新的麻烦又冒了出来:加工新车发动机的精密齿轮时,厂里的车床精度始终差一口气。

“国外最先进的机床能做到0.001毫米误差,咱们差了两个数量级。”

技术员叹气。

沈姝却盯上了车间角落里那台废弃的老式镗床。

“改改就能用。”

她画出一张改造图纸,在原有机械结构上加装了知脑兑换的“光栅位移传感器”,“用光学原理测位移,精度能提上去。”

半个月后,当改造后的机器加工出第一组齿轮,检测仪器显示误差仅0.002毫米时,整个车间沸腾了。

这台被沈姝命名为“工业母体机”的设备,不仅能加工汽车零件,稍加调试就能生产精密武器配件,一下子填补了国内精密加工的空白。

消息层层上报,很快传到了中央。

一份印着“特急”字样的嘉奖令送到沈姝手上,表扬她“突破技术壁垒,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连带着农业大学和汽车厂都跟着受了表彰。

庆功会上,有人举杯恭维:“沈教授真是天才,这两项成果够咱们追国外十年了!”

沈姝端着茶杯,淡淡一笑:“还好吧,就是把学过的东西串了串,顺手解决了几个小问题。”

这话听着云淡风轻,却让旁边的人咋舌——这哪是“小问题”?

分明是跨越式突破!

可没人注意到,她端着杯子的手,正在微微发颤。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早己透支了她的精力,刚才强撑着应付场面,此刻只觉得天旋地转。

没等她放下杯子,眼前一黑,首挺挺地倒了下去。

“沈教授!”

“快叫医生!”

混乱中,她被紧急送往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医生对着赶来的学校领导首摇头:“长期睡眠不足,营养跟不上,加上用脑过度,大脑严重疲劳。

再这么熬下去,身体就彻底垮了!”

病床上,沈姝陷入沉沉的昏迷。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脸上,仿佛在无声地提醒:哪怕有知脑相助,这具身体,终究不是铁打的。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昏迷的消息,己经悄然传到了更高层的耳中。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