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写字楼里的侧脸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张倩是被手机闹钟震醒的。

凌晨三点半下班时天还泛着青,她在便利店的员工休息室蜷了两小时,现在窗外的阳光己经爬过窗帘缝,在地板上投出细长的光带。

她摸过手机按掉闹钟,指尖先碰到了围裙口袋里的纸条——陈刚写的那张,被她忘了取出来,边角被体温焐得温热。

她坐起身揉了揉眼睛,休息室的折叠床硌得腰有点酸。

昨天跟老板确认了替班的事,老板果然松了口,说“只要人靠谱,干到月底都行”。

她盯着手机里存下的陈刚的号码,手指悬在拨号键上顿了顿,最终先点开了微信,给备注“高琴姐”的人发了条消息:“琴姐,今天上午十点的面试,我没记错吧?”

高琴几乎是秒回:“没忘就好,穿得正式点,别穿你那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对了,带份简历,我帮你打印了两份,在我工位上。”

张倩对着屏幕笑了笑。

高琴是她在美术培训机构***时认识的姐姐,现在在市中心的写字楼做行政,听说她最近在找全职工作,立刻帮她联系了自家公司的设计岗——虽然只是个实习生名额,但对还没毕业的张倩来说,己经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她换了身藏青色的连衣裙,是去年生日时妈妈给买的,平时舍不得穿,裙摆处还有点没熨平的褶皱。

对着镜子扎头发时,她看见自己眼下的青黑,想起昨晚陈刚抱着纸箱站在雨里的样子,鬼使神差地从画夹里抽出那张添了人影的夜景画,塞进了随身的帆布包。

写字楼在***的核心区,玻璃幕墙反射着蓝天白云,跟张倩住的老城区像是两个世界。

她站在旋转门前深吸了口气,手里的帆布包带子被攥得有点皱——里面除了画,还有高琴让带的作品集。

“倩倩!

这里!”

高琴从大厅的前台后面探出头,米色西装套裙衬得她很精神,看见张倩的帆布包,无奈地笑了,“让你带公文包,怎么还背这个?”

“装画方便。”

张倩吐了吐舌头,跟着她进电梯。

高琴按下18楼,电梯上升时,镜面里映出她们俩的影子,一个干练,一个拘谨,像两只误闯同个空间的候鸟。

“我们部门在18楼,设计部在20楼,等下我带你去见人事,面试完了带你去设计部转转,认识下同事。”

高琴帮她理了理衣领,“别紧张,就是聊聊天,你作品集我看过,比去年进步多了。”

张倩点点头,手心却在冒汗。

她的画大多是老城区的巷子、便利店的灯光、流浪猫的脚印,跟写字楼里需要的“商业插画”完全不搭边。

高琴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拍拍她的手背:“你的画有温度,现在的设计就缺这个。”

面试比想象中顺利。

人事姐姐问了几个专业问题,又翻了翻她的作品集,最后指着那张夜景画笑了:“这是‘24小时阳光’便利店吧?

我家楼下也有一家,半夜加班回去总去买牛奶。”

张倩眼睛亮了:“真的吗?

那家的关东煮特别好吃。”

“是呢,老板娘总给多加萝卜。”

人事姐姐合上作品集,“下周一可以来上班吗?

实习期三个月,主要负责公众号配图和活动海报。”

走出人事办公室时,张倩还有点晕。

高琴在走廊里等她,看见她点头,立刻拉着她往楼梯间走:“去设计部!

我跟你说,我们设计部有个大神,虽然是外聘的,但画的商业插画特别厉害,好多甲方指定要他的风格。”

楼梯间的窗户正对着写字楼的中庭,阳光从玻璃顶洒下来,在地上拼出复杂的光斑。

高琴说得兴奋,张倩却突然停住了脚步——她看见楼下的花坛边站着个人,正弯腰给一盆枯萎的绿萝浇水。

是陈刚。

他换了件浅灰色的衬衫,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还沾着点绿色的颜料,显然是刚画完画。

他手里拿着个矿泉水瓶,瓶底戳了个小洞,水流细细地渗进土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

“看什么呢?”

高琴顺着她的目光往下看,“哦,那是陈刚,我们外聘的插画师,就是我跟你说的大神。

他今天过来交稿,估计在等电梯。”

张倩的心跳突然快了半拍。

她想起昨晚他虎口的颜料、断了的画笔,还有那个画着小太阳的纸条,怎么也没法把“大神”两个字和他联系起来。

“他厉害着呢,”高琴没注意到她的异样,自顾自地说,“之前有个奢侈品广告,甲方要‘在霓虹里找得到星光’的感觉,好多人画砸了,就他画了幅雨夜的写字楼,玻璃上的霓虹倒影里藏着星星,甲方当场就定了。”

张倩又往楼下看。

陈刚己经浇完了花,正转身往电梯厅走。

阳光斜斜地照在他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侧脸轮廓——挺首的鼻梁,紧抿的嘴唇,睫毛很长,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他走得很慢,像是在想事情,路过玻璃墙时,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墙面,指尖在倒映的云影上轻轻划了一下。

“走吧,我带你去打个招呼。”

高琴拉着她往电梯走,“他人看着冷,其实挺好的,上次我打印机坏了,还是他帮忙修的。”

电梯“叮”地打开,里面刚好走出来几个人,陈刚就在其中。

他手里拿着个文件袋,被前面的人挡住了大半,张倩只看见他垂着的手——食指上的创可贴换了新的,还是有点泛红。

“陈刚!”

高琴笑着打招呼。

陈刚抬起头,视线先落在高琴身上,礼貌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她。

西目相对的瞬间,他明显愣了一下,眼里的疏离褪去了些,像是认出了她。

“这是张倩,下周来我们部门实习的,学美术的。”

高琴介绍道,“倩倩,这是陈刚,我们设计部的大神。”

“你好。”

陈刚先开了口,声音比昨晚清晰些,却还是带着点低哑。

他伸出手,指尖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白。

“你好。”

张倩握住他的手,这次他的手心不烫了,温凉的,指尖还带着点纸的粗糙感。

她想起昨晚他握叉子的样子,突然觉得那双手既能画得出霓虹里的星光,也能细心地给枯萎的绿萝浇水,好像也没那么奇怪。

“你们认识?”

高琴看出了端倪,挑眉笑了笑。

“昨天在便利店见过。”

陈刚先答了,目光落在她的帆布包上,顿了顿,“你也住那附近?”

“嗯,在老巷子那边。”

张倩赶紧点头,怕高琴追问,又补充道,“琴姐说你画得特别好,以后要向你多学习。”

陈刚的耳朵好像有点红,他移开视线,看向高琴:“稿子交给李总监了,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

“这么快就走?”

高琴有点意外,“中午一起吃饭啊,我请你,就当提前欢迎倩倩。”

陈刚看了眼手表:“不了,下午要去画室。”

他顿了顿,又看向张倩,“便利店的替班,你问老板了吗?”

张倩没想到他会记着这事,连忙说:“问了!

老板说可以,下周一到周五,晚上七点到凌晨三点,五十块一天,还管晚饭。”

“好。”

陈刚点点头,眼里似乎有了点笑意,“那我下周一去。”

他走后,高琴撞了撞张倩的胳膊:“可以啊,刚认识就帮他找工作?”

“不是,是他先问的……”张倩有点不好意思,“而且他昨天搬画室,好像不太顺利。”

“他啊,就是看着辛苦。”

高琴领着她往设计部走,“其实工作室在城郊呢,挺大的,就是他总喜欢往老城区跑,说那里的光影适合画画。

对了,他之前还去‘24小时阳光’拍过照,说想画组‘城市角落的光’系列,难道就是昨天?”

张倩的心轻轻动了一下。

她想起那个被雨水泡皱的纸箱,想起他抱着箱子时认真的样子,突然明白过来——他哪里是在搬家,分明是去收集素材。

设计部很热闹,键盘声和说笑声混在一起。

靠窗的位置有个空工位,高琴说那是陈刚的临时座位,他不常来,桌上却总放着盆多肉,叶片胖乎乎的,是他自己种的。

“你看这个。”

高琴打开电脑,调出一张画。

画上是深夜的便利店,暖黄的灯光从玻璃门里漫出来,门口站着个收伞的男人,怀里抱着纸箱,雨珠在他睫毛上闪着光,像落了星星。

背景里的路灯下,还藏着个小小的帆布包,画得很淡,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是他昨天交的稿,”高琴指着画说,“客户要‘等待与遇见’的主题,他说灵感来自昨晚的经历。”

张倩的手指轻轻点在屏幕上,那个抱着纸箱的身影旁边,便利店的招牌被画得格外亮,“24小时阳光”几个字的边缘,泛着淡淡的光晕,像有人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抹过一层金色颜料。

她突然想起自己帆布包里的画——巷口的路灯下,抱着纸箱的人旁边,多了个举着手电筒的身影。

原来有些遇见,是会被两个人同时记在画里的。

中午高琴带她去楼下的餐厅吃饭。

靠窗的位置能看见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阳光把楼体切成一块块亮片,像无数面镜子。

张倩舀了口汤,看见陈刚从餐厅门口经过,手里拿着个面包,边走边吃,脚步很快,大概是赶去画室。

他走得太急,没注意到窗边的她们。

但张倩看见,他衬衫口袋里露出个小小的角,是张折叠的纸巾,边角上隐约能看见个歪歪扭扭的太阳——和她口袋里那张,一模一样。

“在想什么?”

高琴递过来一块排骨,“下周一上班,我带你去便利店买关东煮,就当庆祝。”

“好啊。”

张倩笑了,低头喝汤时,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她想,下周一晚上,一定要多煮点萝卜,给那个既会画霓虹星光,又会给枯萎绿萝浇水的人留着。

窗外的阳光更亮了,透过玻璃照在桌上的餐巾纸上。

张倩拿起笔,在纸角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比陈刚画的圆一点,旁边还添了片梧桐叶——就像昨晚沾在他纸箱上的那片,带着雨后的湿意,却透着点暖烘烘的光。

她知道,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就像老城区的巷子总会等来晚归的人,写字楼的霓虹里总会藏着星光,而她和陈刚的遇见,大概就是这样——在雨天的便利店借过一次纸巾,在写字楼的花坛边看过同一片阳光,然后在彼此的画里,悄悄留下了痕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