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交错的线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接下来的两天,陆清和的生活被一种微妙的失序感所笼罩。

他试图复现那天的异常数据,更换了全新的设备,甚至请来了另一位同样健康的受试者,但结果都毫无意外的正常。

那个代号“770”的异常峰值,就像一个幽灵,出现一次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是在嘲笑他的徒劳。

他将自己埋在海量的数据和文献里,试图为那个“不谐之音”找到一个合理的科学解释。

是宇宙射线恰好在那一刻穿过了受试者的大脑?

还是某种极其罕见的神经元同步放电现象?

每一个假设,都在严谨的推演下面临着无法克服的悖论。

这让陆清和感到一种久违的烦躁。

他的世界建立在因果律之上,而“770号异常”则是这个完美大厦上一个无法被解释的瑕疵。

周五下午,实验室的例行周会上,一个不经意的消息让他心头一震。

“……对了,物理学院的张教授,上周突发了急性精神障碍,己经住院了。”

一位同事在闲聊时提起,“听说挺严重的,胡言乱语,说自己看到了‘不存在的颜色’。

他之前不是在跟军方合作一个‘超感官知觉应用’的课题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超感官知觉?”

陆清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是啊,就是研究怎么通过次声波、电磁场之类的东西影响人的潜意识,挺前沿的,也挺……玄乎的。”

同事耸了耸肩,“我听说那个项目的内部代号,好像叫什么‘回响计划’。”

陆清和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不动声色地结束了交谈,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立刻锁上门,打开了内部服务器的访问权限。

利用自己的高级权限,他开始检索与张教授相关的项目文件。

大部分都是加密的,但他还是在一个未被清理干净的临时文件夹里,发现了一份项目申请草案。

项目名称:《关于特定电磁频率对人类杏仁核影响的研究》,而在草案的页眉处,用小号字体标注着一行内部编号——“Project Echo - 770”。

“770”!

这个数字再次出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陆清和脑中的迷雾。

这绝不是巧合。

他的实验异常,张教授的发疯,都指向了这个神秘的“770号回响计划”。

一种被压抑己久的、属于科学家的探究欲,瞬间压倒了所有的理性与谨慎。

他必须知道,这个项目到底在研究什么。

*** 同一时间,在城市的另一端,苏晚音正站在一栋老旧的公寓楼前。

那天的惊吓之后,她有好几天都没敢再碰那张楠木写字台。

但那种被窥视的感觉,和脑中挥之不去的数字“770”,让她寝食难安。

最终,好奇与不安战胜了恐惧。

她联系了委托她修复写字台的客户,一位姓李的女士。

在电话里,苏晚音旁敲侧击地询问了这张桌子的来历。

“哦,那是我堂兄的遗物。”

李女士的语气有些伤感,“他一个月前……意外去世了。

他是个科学家,平时就喜欢捣鼓这些老东西。”

“科学家?”

苏晚音的心猛地一沉,“请问,他是在哪里工作的?”

“好像是在‘穹顶’实验室吧,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他那个人……怎么说呢,神神秘秘的。

去世前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就不太好,老说自己能听到噪音,还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

线索,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苏晚音以“需要了解家具的原始使用环境以便更好修复”为由,说服了李女士,拿到了她堂兄公寓的钥匙。

公寓里一片狼藉,书本、图纸和各种电子元件散落一地,仿佛经历了一场风暴。

空气中残留着一股和她在“回响”中闻到的一模一样的、福尔马林混合着烟草的味道。

苏晚音小心翼翼地走在杂物中间,她的“天赋”在这一刻被催发到了极致。

整个房间都在向她尖叫,充满了物主生前最后的疯狂与绝望。

她的目光最终被书桌上的一本笔记吸引。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戴上随身携带的棉布手套,翻开了笔记本。

里面全是各种复杂的公式、电路图,以及大段大段逻辑混乱的文字。

“……频率不对,必须找到那个‘奇点’……” “回响在增强,它在学习,它在模仿……” “它不是来自外界,它来自我们内部!

来自被遗忘的记忆!”

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用红笔疯狂地画着一个巨大的、扭曲的数字——770。

而在数字下面,写着一个名字。

“陆清和”。

旁边还有一个标注:穹顶实验室,认知三部。

警告的对象,就是这个叫陆清和的人。

而那个未知的、即将从门里爬出来的“东西”,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

在城市的两个不同角落,陆清和与苏晚音,一个为了探寻科学的真相,一个为了追寻首觉的指引,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

陆清和在加密的服务器深处,找到了一个指向“认知三部”的、关于“770号项目”的零散数据接口。

而苏晚音则握紧了那本笔记,在手机地图上输入了“穹顶实验室”的地址。

两条原本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770”这个诡异节点的牵引下,即将迎来它们宿命的交点。

而他们都不知道,一张看不见的巨网,早己在他们周围悄然张开。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