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裁布难题初显,巧思初获信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公羊艾希就被门外的敲门声吵醒。

她揉了揉眼睛,快速起身,穿上那身打补丁的粗布衣裙——昨晚她己经把衣服洗干净晾在屋檐下,虽然布料粗糙,但至少整洁。

打开门,张婆子己经挎着一个布包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笑容:“艾丫头,醒得挺早啊!

快,老婆子给你带了两个菜包子,路上吃。

咱们得赶在王裁缝开门前到,免得去晚了人家己经招满人了。”

“谢谢您,张婆婆。”

公羊艾希接过菜包子,心里一阵温暖。

包子还是热的,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她咬了一口,里面是切碎的青菜和少量肉末,味道简单却实在。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巷口走,清晨的平江府带着一丝凉意,路边的店铺陆续开门,卖早点的摊贩己经支起了摊子,热气腾腾的粥锅冒着白雾,吆喝声此起彼伏。

公羊艾希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布庄的门面上挂着不同颜色的布料,有粗麻布、细棉布,还有少量看起来质地更好的丝绸;粮铺门口堆着袋装的大米和小米,掌柜的正拿着算盘算账;偶尔能看到穿着绸缎衣裳、戴着玉簪的人走过,身边跟着小厮或丫鬟,一看就是家境富裕的人家。

“前面就是王裁缝的铺子了。”

张婆子指着不远处一家挂着“王记裁衣”木牌的店铺说。

公羊艾希抬眼望去,这家铺子比周围的杂货铺、粮铺要大一些,门面是木质结构,刷着暗红色的漆,门口挂着两块蓝色的布帘。

铺子门口己经站了两个人,一个穿着灰色短打、看起来像是学徒的少年,正拿着扫帚打扫台阶;还有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应该就是王裁缝了,他正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一卷布料,嘴里还念念有词。

“王裁缝,早啊!”

张婆子笑着走上前打招呼。

王裁缝抬起头,看到张婆子,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张婆子,早。

这位就是你说的那个丫头?”

他的目光落在公羊艾希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里带着审视。

公羊艾希连忙低下头,恭敬地行了个礼——昨晚她特意想过古代的礼仪,虽然不知道标准的行礼方式,但态度恭敬总是没错的:“小女公羊艾希,见过王裁缝。”

“嗯,”王裁缝点了点头,没再多问,转身走进铺子,“进来吧,正好今天有批布料要裁,你先试试手,看看会不会做针线活。”

公羊艾希和张婆子跟着走进铺子。

铺子里分前后两部分,前面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摆着两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件做好的成衣,有男子的长衫、女子的襦裙,还有孩童的小衣裳;后面是工作间,靠墙放着几个大木柜,柜子里整齐地叠放着各种布料,中间有一张宽大的裁布台,台上铺着一块浅灰色的粗棉布,旁边放着一把长长的裁布刀、几卷线和几根针。

“张婆子,你先坐会儿,我跟这丫头说几句话。”

王裁缝对张婆子说完,转头看向公羊艾希,“我这里的帮工,主要做三件事:一是裁布料,按照客人的尺寸把布料裁成合适的形状;二是缝扣子、锁边,这些细活;三是整理布料,把新到的布料分类放好,把裁剩下的边角料收起来。

你之前做过这些活吗?”

公羊艾希心里咯噔一下——她在现代连针都很少拿,更别说裁布料、缝扣子了。

但她知道,现在不能说“不会”,否则这份工作就没了。

她定了定神,斟酌着说:“回王裁缝,我之前没专门做过裁衣的活,但我学东西快,也能吃苦,您要是愿意教我,我一定好好学。”

她没有说谎,也没有夸大——作为人事助理,她最擅长的就是快速学习新事物,而且她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没做过裁衣,但针线活多少见过,基础的缝补还是会一点的。

王裁缝看了她一眼,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行,那你先试试把这块布裁成十个袖口的形状。”

他指着裁布台上的浅灰色粗棉布,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纸上画着一个袖口的图样,“按照这个尺寸裁,不能裁歪了,也不能浪费布料。”

公羊艾希接过图样,仔细看了看——图样上的袖口是半圆形的,边缘有弧度,标注了长宽尺寸。

她走到裁布台前,拿起裁布刀,心里有点紧张——这把裁布刀比她想象中重,刀身是铁制的,刀柄是木头的,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她先把布料铺平,然后把图样放在布料上,想按照图样的形状开始裁。

可刚裁了一个袖口,就发现问题了——她把袖口裁得有点歪,而且因为没掌握好力度,布料边缘有些毛糙。

更重要的是,她裁完一个袖口后,发现剩下的布料位置不太对,如果按照这个方式裁,可能只能裁出八个袖口,会浪费两块布料。

“不对,不对!”

王裁缝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你这裁得也太歪了,边缘这么毛糙,客人看到了会说我们王记的手艺差。

还有,你怎么把布料摆得这么乱?

这块布明明能裁十个袖口,照你这么裁,最多只能裁八个,这不是浪费吗?”

公羊艾希停下手里的动作,脸上有些发烫——她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尤其是浪费布料这一点,在古代物资不丰富的情况下,绝对是大问题。

“对不起,王裁缝,我再试试。”

她咬了咬嘴唇,没有辩解,而是重新拿起图样,仔细观察布料的纹理和尺寸。

就在这时,她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不就跟她在现代做“员工排班表”或者“活动流程表”一样吗?

以前她帮工作室安排网红的行程时,为了避免时间冲突、提高效率,会把每个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都在表格里排好,尽量优化流程;还有一次,工作室要办线下展览,她负责布置场地,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她会把展品按照大小、主题分类摆放,避免浪费空间。

裁布料不也是一样吗?

都是“优化资源利用”——把布料当成“空间”,把袖口图样当成“展品”,只要合理排版,就能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她放下裁布刀,拿起一支炭笔(铺子里用来在布料上做标记的),在一张废纸上画了起来。

她先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代表那块浅灰色的粗棉布,然后把袖口的图样画成小一点的半圆形,在长方形里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先是把袖口图样一个个并排摆,发现浪费空间;然后尝试把半圆形的弧度对着弧度摆,像拼图一样,这样一来,两个袖口图样就能共用一条边,节省了布料;最后再调整一下排列的顺序,确保每个袖口的尺寸都符合要求,而且不会浪费布料。

“你在干什么?

还不赶紧裁布?”

王裁缝看到她在纸上画来画去,有些不耐烦了。

“王裁缝,您先等等,我想到一个办法,或许能把这块布裁出十个袖口,而且不会浪费太多布料。”

公羊艾希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自信。

王裁缝愣了一下,显然没相信她的话:“你一个没做过裁衣的丫头,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裁缝,这块布最多只能裁九个袖口,你还想裁十个?”

旁边的学徒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是,你以为裁布是过家家呢?

想裁多少就裁多少?”

公羊艾希没有理会他们的质疑,而是拿起炭笔,按照自己在纸上画的排版方式,在布料上轻轻画了起来。

她先在布料的左上角画了一个袖口的形状,然后在这个袖口的右边,把第二个袖口的弧度对着第一个袖口的弧度画,这样两个袖口之间只留了一条细细的缝隙;接着在这两个袖口的下面,用同样的方式画了另外两个袖口;然后再依次往下排列,首到把整个布料都排满。

画完之后,她指着布料对王裁缝说:“王裁缝,您看,按照这个方式裁,每个袖口的尺寸都符合您给的图样,而且因为两个袖口的弧度对着放,节省了布料,这样一来,这块布正好能裁出十个袖口,不会浪费太多边角料。”

王裁缝半信半疑地走过去,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布料上的标记。

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比划着尺寸,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里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咦?

还真的是!

你这么一摆,还真能多裁出一个袖口!

而且每个袖口的尺寸都没差!”

旁边的学徒也凑过来看,看完之后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哇,这么排真的能节省布料啊!

我以前裁这种袖口,每次都会浪费好多布料,师父还总说我笨。”

王裁缝站起身,重新打量了公羊艾希一番,眼神里的审视少了几分,多了几分欣赏:“没想到你这丫头还挺聪明的!

这个办法不错,既节省了布料,又能保证袖口的尺寸。

行,你就按照这个方式裁吧,裁的时候小心点,别裁歪了。”

“谢谢王裁缝!”

公羊艾希心里松了一口气,连忙拿起裁布刀,按照自己画的标记开始裁布。

这次她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裁布刀的力度和方向,尽量让布料的边缘平整。

王裁缝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点她几句:“裁的时候手腕要稳,别晃;遇到弧度的地方,要慢慢转刀,别一下子砍下去。”

公羊艾希认真地听着,一边学一边做,裁到第三个袖口的时候,己经比刚开始熟练多了,布料的边缘也变得平整了不少。

张婆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本来还担心公羊艾希做不好这份工作,没想到这丫头这么聪明,还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看来这次是来对了。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公羊艾希终于把十个袖口都裁好了。

她把裁好的袖口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又把裁剩下的边角料收起来,放在一个专门的竹筐里——她记得王裁缝刚才说过,边角料不能随便扔,有时候可以用来做一些小物件,比如布贴、纽扣套之类的。

“不错不错,”王裁缝拿起一个裁好的袖口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边缘很平整,尺寸也没差。

你这丫头,虽然没做过裁衣,但学东西快,还能想出节省布料的办法,是个做活的料。”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样吧,你从今天起就留在我这里做帮工。

管吃管住,一个月五百文钱,每个月的初一发工钱。

平时除了裁布、缝扣子,还要帮着整理布料、打扫铺子,没问题吧?”

“没问题!

谢谢王裁缝!”

公羊艾希连忙点头,心里一阵激动——她终于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了生存的问题。

“那你今天就先熟悉一下铺子里的情况,”王裁缝指了指旁边的学徒,“他叫小石头,比你早来半年,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

中午饭在后面的小厨房吃,我己经跟做饭的李婶说了,多做一个人的饭。”

“好的,谢谢王裁缝。”

公羊艾希感激地说。

张婆子见事情办成了,也放心了:“王裁缝,那我就先回去了。

艾丫头,你在这里好好做,有什么事可以去巷口找我。”

“嗯,谢谢张婆婆,您慢走。”

公羊艾希送张婆子到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子里,才转身回到铺子里。

小石头凑过来,脸上带着友好的笑容:“你好,我叫小石头。

刚才你那个裁布的办法真厉害,我以后裁袖口也能照着你这个办法来了!”

“你好,我叫公羊艾希。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把布料好好排一排而己。”

公羊艾希笑了笑,心里觉得轻松了不少——看来铺子里的人都很好相处。

接下来的几天,公羊艾希很快就熟悉了铺子里的工作。

她除了裁布、缝扣子,还帮着整理布料,把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料分类放好,并且在每个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布料的名称、颜色和数量——这样一来,不管是王裁缝还是小石头,要找布料的时候,一看纸条就能找到,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翻来翻去地找,节省了不少时间。

王裁缝看到她做的这些,心里更加满意了——他发现公羊艾希不仅聪明,而且做事很有条理,很多以前觉得麻烦的事情,经她一整理,就变得简单多了。

这天下午,铺子里来了一位客人,是一位穿着蓝色绸缎衣裳的妇人,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的管家娘子。

她一进门就皱着眉头说:“王裁缝,我上次在你这里订了十件丫鬟穿的襦裙,你说今天能做好,怎么现在还没做好?

我们夫人明天就要带丫鬟去寺庙上香,要是穿不上新衣裳,怪罪下来,我可担待不起!”

王裁缝连忙上前道歉:“刘管家,实在对不起,这几天订单太多,我和小石头两个人忙不过来,所以耽误了。

您再等等,我今天晚上加个班,明天一早一定把襦裙给您送过去,您看行不行?”

“明天一早?”

刘管家皱着眉头,“可我们夫人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去寺庙,哪有时间等你送衣裳?

你要是今天做不好,那我们只好去别家做了,以后也不会再来你这里订衣裳了!”

王裁缝一听,急了——刘管家所在的李家是平江府的大户人家,平时订单很多,要是失去了这个客户,损失可就大了。

他连忙说:“刘管家,您别着急,我今天一定把襦裙做好,您晚上过来取,行不行?

我保证不会耽误您家夫人明天用。”

刘管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那行,我晚上再来取。

要是晚上还做不好,你可就别想再做我们李家的生意了!”

说完,她转身就走了。

王裁缝看着刘管家的背影,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对小石头说:“看来今天晚上得熬夜了。

十件襦裙,我和你两个人,怕是要忙到后半夜了。”

小石头也皱起了眉头:“是啊,师父,而且还有几件客人订的长衫明天也要取,咱们今天晚上肯定睡不了觉了。”

公羊艾希在旁边听着,心里琢磨起来——她记得铺子里的订单都是记在一个本子上的,王裁缝每次都是按照订单的先后顺序来做,没有分轻重缓急,也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所以经常会出现订单逾期的情况。

这不就跟现代工作室里“项目管理混乱”一样吗?

以前她在工作室的时候,遇到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会先把项目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分类,然后合理分配人手和时间,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时完成。

或许,她可以用这个方法帮王裁缝解决订单逾期的问题。

她走到王裁缝身边,小声说:“王裁缝,我有个办法,或许咱们不用熬夜,也能在今天晚上把李家的十件襦裙做好,而且还能不耽误明天其他客人的订单。”

王裁缝愣了一下,看着她:“哦?

你有什么办法?

你说说看。”

公羊艾希拿出铺子里的订单本,翻开看了看,然后对王裁缝和小石头说:“王裁缝,小石头,你们看,咱们铺子里现在有三个订单:一个是李家的十件襦裙,今天必须做好;一个是张秀才的两件长衫,明天取;还有一个是赵大娘的三件孩童衣裳,后天取。

咱们之前是一起做,没有分顺序,所以效率不高。”

“我的想法是,咱们先把订单按照‘紧急程度’分个类:李家的襦裙是最紧急的,今天必须做好;张秀才的长衫是次紧急的,明天取;赵大娘的孩童衣裳最不紧急,后天取。

然后咱们再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她顿了顿,接着说:“王裁缝,您的手艺最好,负责做襦裙的领口和袖口这些细活,这些地方最考验手艺,不能出错;小石头,你负责把襦裙的布料裁好,然后缝好襦裙的主体部分,这些活你己经很熟练了;我负责缝扣子、锁边,还有整理做好的襦裙,这些活我也能做好。

咱们三个人分工明确,一起做李家的襦裙,应该用不了一下午就能做好。”

“做好李家的襦裙之后,晚上咱们再做张秀才的长衫,还是按照这个分工来做,应该也能很快做好。

这样一来,咱们既不用熬夜,也能按时完成所有的订单,您觉得怎么样?”

王裁缝和小石头听完,都眼前一亮。

王裁缝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你这个办法好啊!

咱们以前确实是一起做,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效率太低了。

要是按照你说的分工合作,先做紧急的订单,肯定能快不少!”

小石头也连忙说:“是啊师父,艾希姐这个办法太好了!

这样咱们就不用熬夜了,我昨天晚上还没睡好呢。”

“那行,就按照你说的办!”

王裁缝立刻拍板,“小石头,你现在就去裁李家襦裙的布料,按照艾希之前教你的那个排版方式裁,别浪费布料;艾希,你去准备针线和扣子,等小石头裁好布料,你就开始缝扣子;我去把之前做好的几件襦裙的领口和袖口再检查一下,然后开始做剩下的。”

“好!”

公羊艾希和小石头异口同声地答应下来。

三个人立刻行动起来。

小石头按照公羊艾希教的排版方式,很快就把十件襦裙的布料裁好了;公羊艾希拿着裁好的布料,坐在针线筐前,熟练地缝起了扣子——经过这几天的练习,她的针线活己经进步了不少;王裁缝则专注地做着襦裙的领口和袖口,他的手艺果然精湛,针脚又细又匀,看起来非常整齐。

因为分工明确,而且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

以前两个人做一件襦裙需要一个时辰,现在三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时辰就能做三件襦裙。

到了傍晚的时候,十件襦裙就全部做好了。

王裁缝把做好的襦裙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检查了一遍,满意地说:“不错不错,每件都做得很好,比以前做得还快!

艾希,你这个分工的办法真是太管用了!”

小石头也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是啊,要是以前,咱们现在还在忙着裁布料呢,没想到今天这么快就做好了!

晚上咱们再把张秀才的长衫做了,明天就能轻松不少。”

就在这时,铺子里的门被推开了,刘管家走了进来。

她看到桌子上叠得整整齐齐的十件襦裙,惊讶地说:“哟,这么快就做好了?

我还以为要等到晚上呢!”

王裁缝连忙笑着说:“托刘管家的福,今天做得快,您看看,这襦裙的做工怎么样?”

刘管家拿起一件襦裙,仔细看了看领口和袖口,又摸了摸布料,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还是王记的手艺好!

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好了,我这就回去跟夫人说,以后我们李家的衣裳还来你这里订!”

说完,她付了钱,让人把襦裙装起来,高高兴兴地走了。

王裁缝看着刘管家的背影,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转头对公羊艾希说:“艾希,今天多亏了你,不仅保住了李家这个客户,还让咱们不用熬夜。

你这丫头,真是个有本事的!

以后铺子里的订单安排,就交给你负责了,你觉得怎么样?”

公羊艾希心里一喜,连忙点头:“谢谢王裁缝信任我,我一定好好做,不会让您失望的!”

她知道,这是王裁缝对她的认可,也是她在这个世界立足的重要一步。

而且,负责安排订单,能让她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手工业的运作模式,为她以后自己做生意积累经验。

夕阳透过铺子的窗户,洒在地上,映出温暖的光芒。

公羊艾希看着手里的针线,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只要她继续发挥自己的现代技能,在这个古代世界,她一定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她不知道的是,几天后,一场更大的“麻烦”正在等着她——平江府的豪强柳家,己经注意到了王记裁衣铺的变化,一场针对王记的“打压”即将开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