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Soul上有个绝杀账号。
985毕业,投行精英,年薪百万,照片是精心打磨的精英范。
一周时间,足以让任何匹配的姑娘放下戒备。
从文艺女青年到职场小白花,无一例外。
直到我刷到那个熟悉的头像——
是我分手三年的白月光。
她居然也在上海。
我照例发出邀约,她回复得比谁都快。
“周末晚上八点,外滩XX餐厅,不见不散。”
我对着屏幕笑了,猎物上钩总是这么简单。
那家餐厅人均三千,定位极难,我提前一个月才约到。
侍者引我到预定的座位时,我已经想好了开场白。
然后我看见她。
她身边坐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正温和地替我拉开椅子。
“介绍一下,我未婚夫,这家餐厅的老板。”
“他说谢谢你照顾生意,这顿他请。”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江城没什么表情的脸。
指尖划过,又是一张精心修饰的自拍。照片里的男人,侧脸线条冷峻,身后是陆家嘴写字楼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黄浦江的繁华夜景。手腕上那块积家翻转,若隐若现。配文简短:“又一个加班的深夜,还好有星光作伴。”
不是星光,是资本的游戏。江城扯了扯嘴角,把手机扔到沙发上。
这套位于北外滩的公寓,视野极好,价格也极好,买下它几乎掏空了他这几年的全部积蓄,外加一笔不小的贷款。但这很值得。站在这儿,能俯瞰小半个上海,那种虚假的掌控感,能暂时麻痹掉白日里在投行厮杀积攒下的所有疲惫与空洞。
他需要这种麻痹,更需要更直接、更刺激的补充。比如,Soul上的那些“猎物”。
那个账号,是他精心打造的猎场。人设完美无瑕:顶尖学府毕业,金融精英,年薪七位数起步实际距离七位数还差临门几脚,但奖金算上期望值,勉强也能蹭个边,热爱生活,有品位,懂浪漫,偶尔流露一丝恰到好处的脆弱。照片是请专业摄影师朋友拍的,角度、光线、服装、场景,无一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低调奢华”。就连分享的音乐、书籍、电影,都是精心筛选过的小众高逼格品类。
他像个耐心的渔夫,撒下诱饵,然后等待。
效率很高。通常一周,快则三五天,他就能完成从匹配到深入聊天,再到发出线下邀约的全过程。目标明确,过程精准,结果也大多符合预期。那些姑娘,文艺的、知性的、活泼的、单纯的,在虚拟世界里构筑起对他的想象和好感,最终都化作现实世界里一顿晚餐、一场电影,或是一夜露水情缘的铺垫。
他享受这种掌控感,享受用虚拟人设轻易击破现实壁垒的快感。这比在交易室里盯着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曲线刺激多了。
又是一次无聊的划动。匹配成功的提示音在空旷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
江城漫不经心地点开新匹配对象的资料。头像有点模糊,像是张风景照,但角落里有个侧影。昵称也简单,就一个字:“念”。
资料乏善可陈,没太多个人信息,动态也不多,零星几条,透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怀旧和疏离感。
这种故作神秘的,他见得多了。正想习惯性地划走,指尖却顿住了。
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像细小的电流,猝不及防地窜过神经末梢。
他放大那个头像,盯着那个模糊的侧影。心跳,毫无征兆地漏跳了一拍。
不可能。
他退出资料页,指尖有些发僵,又重新点进去。这一次,他点开了对方那寥寥无几的几条动态。其中一张分享的照片,是本书的封面,很冷门的一本小说,三年前,他曾和某人一起读过。照片一角,无意间拍到了一只放在桌上的手,纤细,手腕上有一道极淡的、几乎看不清的疤痕。
像是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了记忆最不设防的角落。
林薇。
分手三年,音讯全无的林薇。
他曾经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任何交集的白月光。
她居然也在上海。而且,出现在了Soul上,出现在了他的“猎场”里。
巨大的荒谬感之后,是一种近乎野蛮的兴奋,混杂着说不清是报复还是怀念的复杂情绪,瞬间攫住了他。那个曾经让他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最终却让他输得一败涂地的女人,如今,成了他狩猎名单上的一个潜在目标。
这感觉,太他妈戏剧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情绪,指尖重新变得稳定而冰冷。熟练地敲打键盘,发送了那条经过千锤百炼、几乎无往不利的开场白。语气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精英的矜持,又不失适度的兴趣。
等待回复的几分钟,变得异常漫长。他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手机终于震动了一下。
是“念”的回复。比他预想的要快,快得多。没有任何迂回和试探,直接得令人心惊。
“周末晚上八点,外滩XX餐厅,不见不散。”
江城盯着那行字,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果然,还是老样子,看似清高,实则……他甩甩头,驱散脑子里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片段。
重点是,她上钩了。而且,主动选择了地点。外滩XX餐厅,那可是上海最难订的餐厅之一,人均消费高得能让普通人肉疼,通常需要提前很久预约。她倒是会选地方。是考验?还是潜意识里,依旧残留着过去那种对“品质”的追求?
不管怎样,这正合他意。他恰好,在一个月前,为了应付一个可能带来重要资源的大客户,费了不少力气订下了这家餐厅周末的位置。后来客户临时有事,预约就空了出来。现在,正好用上。
老天都在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