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

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

作者: 满满猫耳朵

其它小说连载

《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内容精“满满猫耳朵”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甄嬛允礼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内容概括:男女主角分别是允礼,甄嬛,弘曕的女频衍生,甄嬛衍生小说《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番外由网络作家“满满猫耳朵”倾情创描绘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本站无广告干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20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2 07:44:10。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长信灯明:甄嬛与允礼番外

2025-10-12 10:24:17

1 雁归江南暮春的江南总被一层薄雾裹着,不是紫禁城那种带着宫墙寒气的冷雾,

是软的、润的,沾在睫毛上能觉出一丝清甜。像极了当年甄嬛初入圆明园时,

见着的角楼檐角垂落的银纱,却比那宫阙里的天光多了几分活气——雾里藏着白兰花的香,

藏着水榭下锦鲤摆尾的水声,还藏着孩子跑过青石板的笑闹。甄嬛坐在水榭窗边,

指尖捻着一枚刚从庭院摘下的白兰花。花瓣是半透明的白,

沾着的露珠不是宫里铜壶滴漏那般规整,是顺着花瓣弧度滚下来的,

滑过她指腹的薄茧那是这些年教灵犀写字、打理花草磨出来的,落在青瓷茶盏里,

漾开一圈极淡的涟漪,把盏中碧螺春的嫩绿都搅得更软了。她望着那圈涟漪发怔,

忽然想起在翊坤宫时,伺候的小太监倒茶,连水花溅起的高度都要掐着分寸,

哪有如今这般自在。“额娘!”弘曕的声音撞碎了水榭的静。

他捧着一只竹编的蝈蝈笼跑进来,额前的碎发沾着薄汗,贴在饱满的额头上,

像极了允礼少年时的模样。蝈蝈笼是允礼亲手编的,竹丝细得均匀,还留着新鲜竹篾的青气。

“十七叔说这只绿蝈蝈能叫到中秋呢!你听,它刚才还‘吱吱’叫了!

”弘曕把笼子凑到甄嬛面前,小脸上满是得意,

连鼻尖沾着的一点泥灰都没顾上擦——那是方才在后山追蝈蝈时蹭的。

甄嬛笑着替他拂去汗湿的鬓发,指尖触到孩子温热的皮肤,心里软得发疼。从前在宫里,

弘曕见着她总要规规矩矩行大礼,连笑都不敢放开,哪有如今这般鲜活。

她的目光越过儿子的肩头,望向了水榭外的石桥。青石板路上正走来一道熟悉的身影,

玄色锦袍不是宫里的蟒袍,是江南寻常富商爱穿的料子,却被他穿出了温润的气度。

风掀着袍角,露出腰间系着的羊脂玉坠——那是当年她在凌云峰亲手为允礼系上的,

玉坠上刻着极小的“礼”字,后来他被圈禁时,据说宁可断了玉佩的绶带,也没让玉坠受损,

辗转数载,竟还好好地在他身上。允礼走近时,先弯腰揉了揉弘曕的头顶,

指腹轻轻蹭掉他鼻尖的泥灰,声音里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

像浸了井水的蜜糖:“刚去后山竹林里给你捉的,比上次那只更精神。你听,

它见着你就叫得更欢了。”说着便抬眼看向甄嬛,目光相触的瞬间,两人都默契地笑了。

这笑容里没有紫禁城的步步惊心——没有华妃的欢宜香,没有皇后的打胎药,

没有皇上的猜忌;也没有凌云峰的颠沛流离——没有寒夜的冷雨,没有缺药的窘迫,

没有“熹贵妃”身份的枷锁。只有此刻满池的荷叶刚冒出的小荷尖,嫩得能掐出水,

只有她手中的白兰香,只有他眼底的自己。晚膳就摆在水榭里,

丫鬟们端上来的鲈鱼羹还冒着热气。羹是用江南新鲜的鲈鱼熬的,鱼腹肉被细心地挑出来,

混着切碎的莼菜,汤色奶白,飘着一点翠绿的葱花。弘曕捧着描金的瓷碗,吃得眉眼弯弯,

汤汁沾在嘴角,像只满足的小猫咪。允礼坐在甄嬛身侧,没急着动筷子,先拿起公筷,

把自己碗里最细嫩的鱼腹肉夹给她——他总记得她不爱挑鱼刺,从前在圆明园的桃花树下,

他就常这样替她打理好,那时她还戴着芙蓉项圈,笑他“比苏培盛还细心”。

甄嬛低头看着碗里的鱼肉,白得像雪,入口即化。忽然想起那年在倚梅园,她刚失了孩子,

躲在梅树后抹泪,皇上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她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是允礼从假山后走出来,

故意打翻了手里的茶盏,引着皇上往别处去,还悄悄给她递了一方干净的帕子,

帕子上绣着极小的寒梅——他就是这样,永远不动声色地替她挡去旁人的窥探,

只留给她一方安静的天地。“下月想去普陀山进香,”甄嬛放下银勺,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

声音轻得像雾,“听说那里的南海观音很是灵验,想为弘曕和灵犀求个平安符。

”她没说的是,也想为他求一份安稳,求这江南的日子能长长久久,别再被京城的风惊扰。

允礼放下筷子,眼底满是妥帖,仿佛她的心思他早已知晓:“我已让人备好画舫了,

是苏州最好的匠人打造的,船里铺了你喜欢的云锦垫子,还放了老山檀的香。

沿途会经过周庄、同里几个古镇,你从前总说喜欢江南的水乡,这次正好慢慢逛,

看看水巷里的乌篷船,尝尝古镇的糖画。”弘曕闻言立刻放下碗,拍着手道:“我也要去!

我要去看水里的乌篷船!还要让十七叔给我买糖龙!”他说着,还伸出小手比划,

像是已经看到了糖画师傅手里的糖龙。甄嬛被儿子的模样逗笑,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温柔。

窗外的暮色渐渐浓了,丫鬟们点起了廊下的羊角灯笼,暖黄的光透过窗棂洒进来,

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她的手曾在宫墙内握紧过毒药与匕首,

指腹沾过鲜血;他的手曾在战场握过长枪,在圈禁时握过冰冷的铁链。可如今,

这双手只握着彼此的温度,掌心的纹路紧紧贴合,再不用害怕任何风雨。

2 普陀祈愿前往普陀山的画舫泊在码头时,甄嬛才真正明白允礼说的“最好”是什么意思。

船身雕着精致的莲花纹样,花瓣层层叠叠,连莲蕊都刻得清晰,涂着淡淡的金粉,

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踏上船板,脚下是厚厚的云锦垫子,踩上去像踩在云朵上,

没有一点声响。舱内的角落里,放着一只青铜香薰,里面燃着老山檀,香气不浓不淡,

刚好绕在鼻尖,像他从前在圆明园给她送的香囊味道。

弘曕一上船就缠着允礼去甲板上看水鸟,他穿着宝蓝色的小袍子,跑起来像只小蝴蝶,

手里还拿着一根柳枝,不时挥舞着逗水里的白鹭。灵犀则安静地坐在甄嬛身边,

捧着一本线装的《诗经》细细品读,阳光落在她的发顶,像撒了一层金粉。她今年十岁,

眉眼已经长开,像极了甄嬛年轻时的模样,

连握书的姿势都一样——指尖轻轻捏着书页的一角,生怕弄坏了纸。“额娘,

”灵犀忽然抬起头,指着窗外掠过的白帆,声音软得像棉花,

“那是不是你说过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她指着的白帆在碧波上起伏,被风鼓得满满的,

像一只展翅的鸟。甄嬛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去,远处的白帆渐渐变小,像极了当年她离宫时,

在运河上看到的景象——那时她穿着素色的尼姑服,坐在简陋的画舫里,风是冷的,

水是浊的,连白帆都透着一股萧瑟。她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发顶,指尖触到她柔软的头发,

轻声道:“是,也不是。从前的风是逆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如今的风是顺风,

能把船吹向我们想去的地方。”灵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头看向书页,

小声念起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甄嬛望着女儿恬静的侧脸,忽然想起眉姐姐——如果眉姐姐还在,

定会喜欢灵犀这般温婉的模样,定会拉着灵犀的手,教她读诗、画画,像当年对自己一样。

正怔忡间,眼眶忽然有些发湿,她赶紧别过脸,怕被灵犀看到。“别多想了。

”允礼端着一盏温热的杏仁茶走过来,轻轻放在她手边,茶盏是青瓷的,握在手里暖暖的。

他总是这样,能轻易看穿她的心思,却从不多言,不追问,

只在恰到好处时给她安慰——就像当年在凌云峰,她夜里咳嗽,他不说话,

只默默煮好冰糖雪梨,放在她床头。甄嬛接过茶盏,指尖触到他的手,

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像春日的阳光。她低头喝了一口杏仁茶,甜而不腻,

带着淡淡的杏仁香,是她喜欢的味道。甲板上的弘曕正笑着向他们挥手,

夕阳的金辉洒在他身上,像个小小的太阳,连他挥舞的柳枝都镀上了金边。

画舫行到普陀山脚下时,恰逢一场小雨。雨不大,像牛毛一样,轻轻落在青石板路上,

溅起细碎的水花,空气里满是草木与泥土的清香——有松树的清冽,有苔藓的湿润,

还有远处海风吹来的咸腥。允礼撑着一把油纸伞,伞面是素色的,印着淡淡的兰花纹,

是他特意让苏州的匠人做的。他把伞大部分都遮在甄嬛头顶,自己的肩膀露在外面,

很快就沾了一层细密的雨珠。他还特意扶着她的手肘,青石板路湿滑,他走得极慢,

每一步都踩稳了才敢让她动。灵犀和弘曕跟在身后,由丫鬟们照看着。

灵犀撑着一把小小的油纸伞,伞上印着桃花纹,她还不忘帮弘曕挡雨,小手紧紧抓着伞柄,

生怕弟弟被淋到。弘曕则好奇地看着路边的野花,时不时蹲下来摸一摸花瓣上的雨水,

灵犀就耐心地等他,还提醒他“别把衣服弄脏了”。南海观音像前,香烟袅袅。

甄嬛虔诚地跪下,双手合十,掌心贴着微凉的蒲团。她没有求富贵,没有求权势,

只求弘曕与灵犀能平安长大,远离宫廷的纷争——不用像她当年那样,小小年纪就入宫,

在尔虞我诈中挣扎;只求她与允礼能相守此生,再无分离——不用再经历圈禁的痛苦,

不用再面对皇上的猜忌,不用再假装陌生人。她闭着眼,脑海里闪过这些年的画面,

从圆明园的初见到凌云峰的相守,从紫禁城的步步为营到江南的平静日子,

眼泪忽然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蒲团上。允礼站在她身后,目光落在她的发顶,眼底满是虔诚。

他所求的,从来都只有她一人安好——不用再为了生存而伪装,不用再为了孩子而隐忍,

不用再夜里偷偷抹泪。他看着她颤抖的肩膀,想上前安慰,却又怕打扰她的祈祷,

只能默默站着,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袍。上完香后,住持赠了他们两串沉香手串。

手串是深褐色的,纹理清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还带着淡淡的沉香。

住持说这手串能安神定气,保佑佩戴者平安。允礼接过手串,先取出一串,

小心翼翼地为甄嬛戴上。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她的手腕,动作温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

“往后戴着,夜里能睡得安稳些。”他轻声说,

声音里满是疼惜——他知道她夜里偶尔会做噩梦,梦到宫里的日子,有了这手串,

或许能让她睡得踏实些。甄嬛看着腕上的沉香手串,忽然想起那年在凌云峰,

他也是这样为她戴上一串佛珠。那串佛珠是木色的,带着淡淡的檀香味,他说能护她周全。

后来她回宫时,把那串佛珠藏在了首饰盒最深处,如今想来,那串佛珠和这串沉香手串一样,

都是他满满的心意。下山时雨已经停了,天边挂着一道淡淡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

连接着山与天。弘曕拉着灵犀的手,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

嘴里哼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童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允礼与甄嬛并肩走在后面,伞还撑在她头顶,

尽管雨已经停了——他只是习惯了护着她,习惯了把最好的都给她。

“还记得那年在凌云峰吗?”甄嬛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怀念,像被雨水打湿的棉花,

软而沉,“也是这样的雨天,你冒雨来看我,身上都湿透了,鞋子里全是泥。

”允礼闻言笑了,眼底满是温柔的回忆,像盛着春日的阳光:“怎么不记得?

你还嗔我不爱惜自己,非要给我煮姜汤。那姜汤里放了红糖,还有几片生姜,辣中带甜,

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说着,还轻轻碰了碰她的手,“后来我每次喝姜汤,

都觉得没有你煮的好喝。”两人相视一笑,

所有的过往——那些痛苦的、艰难的、委屈的——都在这笑容里化作了温暖的印记。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道再也不会分开的印记,

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3 古镇寻幽从普陀山回来后,允礼带着甄嬛去了周庄古镇。

车子刚进古镇,就听到了水巷里传来的吴侬软语——是船娘在唱着小调,声音软得像棉花,

混着乌篷船划过水面的“咿呀”声,像一首轻柔的歌。青石板路比普陀山的更窄,

两旁的白墙黛瓦上爬着绿色的藤蔓,偶尔有几朵粉色的蔷薇从墙头上探出来,

给古朴的镇子添了几分亮色。“从前在宫里,听苏培盛说过周庄的沈厅很是有名,

”甄嬛走在巷子里,看着两旁的白墙黛瓦,指尖偶尔会碰到墙上的藤蔓,触感软软的,

“说沈厅的雕花窗棂是江南一绝,今日总算能亲眼见见了。”她想起当年在宫里,

苏培盛给她讲江南的趣事时,她还想着,或许这辈子都没机会亲眼看看,

如今却真的走在这古镇的巷子里,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允礼牵着她的手,慢慢往前走,

他的手很暖,把她的手包裹在掌心。“沈厅的雕花窗棂确实精致,”他轻声说,

声音里带着笑意,“大多雕的是缠枝莲和牡丹,还有几扇窗雕的是《西厢记》的故事,

人物眉眼都刻得清清楚楚。后院还有一口古井,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井水很凉,

用来泡碧螺春正好。等会儿带你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打些井水来泡茶。

”弘曕和灵犀早已被巷子里的糖画摊吸引。糖画摊前围了不少孩子,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小铜勺,勺子里盛着融化的麦芽糖,

在青石板上轻轻一浇,很快就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糖龙。弘曕指着那只糖龙,

拉着允礼的衣角撒娇,声音里满是期待:“十七叔,我想要那个!我想要糖龙!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当年在圆明园,看到风筝时的模样。允礼笑着点点头,

对摊主说:“师傅,麻烦您也做一只糖龙。”摊主应了一声,拿起铜勺,手腕轻轻转动,

很快就画出了一只张牙舞爪的糖龙,还在龙身上浇了一层亮晶晶的糖丝。允礼接过糖龙,

递给弘曕,还不忘叮嘱他:“慢点吃,别烫着舌头。”弘曕接过糖龙,迫不及待地舔了一口,

甜丝丝的糖丝粘在嘴角,像长了一圈白胡子。灵犀站在一旁,

看着糖画师傅手中的勺子上下翻飞,眼里满是好奇,她还伸出小手,

轻轻碰了碰刚做好的糖龙,小声说:“好甜啊。”然后她从袖袋里掏出一方干净的帕子,

帮弘曕擦掉嘴角的糖丝,像个小大人一样:“弟弟,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沈厅的大门是朱红色的,门上钉着铜钉,门框上刻着精美的花纹。走进沈厅,

首先看到的是一方小小的庭院,庭院里种着几棵古老的桂花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

虽然还没到开花的季节,却已能想象到秋日里满院飘香的景象——金黄的桂花落在青石板上,

像撒了一层碎金,空气里满是甜香,让人忍不住想多吸几口。后院的古井旁放着一只木桶,

桶身是杉木做的,带着淡淡的木香。允礼提起木桶,绳子在他手中轻轻晃动,

他弯腰将木桶放进井里,“咚”的一声,木桶溅起一圈水花。他慢慢往上拉绳子,

木桶里装满了井水,水很满,几乎要溢出来。他把木桶递给甄嬛,笑着说:“这井水很凉,

你试试。”甄嬛接过木桶,指尖触到桶壁,冰凉的触感瞬间传到心底。

她低头看着井水中自己的倒影——素颜,头发松松地挽着,穿着素色的布裙,眼神柔和,

没有一点宫里的精致,却比那时自在多了。她忽然想起宫里的镜中自己,

当年在翊坤宫的铜镜前,她妆容精致,描着细长的眉毛,涂着鲜艳的口红,眼神却疲惫不堪,

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对比现在,她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她想要的。“在想什么?

”允礼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他的下巴有些胡茬,

蹭得她的发顶有些痒。“是不是觉得不真实?”他太了解她了,

知道她总是会因为太过美好的日子而不安,怕这一切都是梦,醒来后又回到宫里的日子。

甄嬛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檀香,那是她最安心的味道。她轻声道:“是啊,

总觉得像在做梦。从前在宫里,

从来不敢想能有这样的日子——能和你一起走在古镇的巷子里,能看着孩子们笑,

能喝到这样凉的井水。”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泪又差点掉下来。“不是梦,

”允礼收紧手臂,把她抱得更紧,声音温柔而坚定,像冬日里的暖阳,“这是我们应得的。

当年我们受了那么多苦,如今终于能在一起了,往后的日子,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再不让你受半分委屈。”他轻轻吻了吻她的发顶,像在承诺,也像在安抚。正说着,

弘曕拿着糖龙跑过来,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额娘,十七叔,你们快来看!

这里有好多好看的鱼!”他拉着他们的手,往庭院里的池塘跑去。池塘里的锦鲤色彩斑斓,

有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还有红白相间的,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尾巴一摆,

溅起小小的水花。灵犀也跟着跑过来,蹲下身,伸出小手轻轻触碰水面,锦鲤以为是食物,

纷纷围过来,吓得灵犀赶紧缩回手,笑着躲到甄嬛身后。傍晚时分,

他们在古镇的一家小饭馆里吃饭。饭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姓王,老板娘姓刘,

都是地道的周庄人,说话带着浓浓的吴侬口音。王老板很热情,见他们带着孩子,

特意给弘曕和灵犀端了一盘刚炸好的藕饼,笑着说:“这是我们周庄的特色,

孩子们肯定喜欢。”刘老板娘则端着菜,笑容满面地说:“尝尝我们的万三蹄,

是用老汤炖的,炖了三个时辰,软烂得很,不用嚼就能咽下去。”桌上的菜很丰盛,

有红亮油润的万三蹄,有鲜嫩可口的清蒸白鱼,有清爽解腻的周庄咸菜,

还有弘曕喜欢的藕饼。万三蹄的皮很薄,轻轻一夹就破了,里面的肉炖得很烂,入口即化,

带着浓浓的酱香;清蒸白鱼是刚从水巷里捞上来的,肉质鲜嫩,蘸着一点醋,

味道更鲜;周庄咸菜是用当地的青菜做的,咸中带甜,很下饭。弘曕吃得满嘴是油,

手里拿着一只鸡腿,还不忘往嘴里塞藕饼;灵犀则小口小口地吃着,

偶尔还会给甄嬛夹一筷子咸菜,轻声说:“额娘,这个咸菜很好吃,你尝尝。”饭后,

他们沿着水巷散步。夜色渐浓,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灯笼是红色的,映在水面上,

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地的碎金。乌篷船从水巷里划过,船桨搅动水面,

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船娘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

唱的是《白蛇传》里的片段:“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这歌声和他们的爱情多么相似,都是历经波折,才终于能相守。

允礼牵着甄嬛的手,走在青石板路上,他的脚步很慢,配合着她的速度。

耳边是流水声和远处传来的评弹声,评弹艺人的声音软糯,弹着三弦,唱着江南的故事。

一切都安静而美好,没有宫里的喧嚣,没有人心的险恶,只有彼此的温度和身边的宁静。

“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甄嬛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憧憬,像个孩子在许愿,

“没有宫廷的纷争,没有人心的险恶,只有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

看着弘曕和灵犀长大。”允礼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她,眼底满是认真,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