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云给耶律德光写了回信,让信使带回去复命。
第二日天还未亮,便独自下山而去。他故意不让师弟来送行,不愿看到离别时的那种情绪。因为他已经想好,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了。
灵云并没有直接向北去辽国,而是向南、晋朝的都城,开封府。
……
汴京城,近百年的战乱征伐,城中许多地方早已破旧不堪。四十年间,就历经三朝更迭的都城,朝堂却拿不出钱好好修缮一番,或是来不及修缮就又亡国了。只有汴河两岸的街道,茶楼酒肆商铺林立,才显现出京城的热闹。
……
灵云沿着岸堤走着,过了飞虹桥,直到城南葫芦湖边上的隆庆观。
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道童见有人进来,忙上去问道:“福生无量天尊。请问这位道兄来此何事?”
灵云还礼道:“福生无量天尊。我来寻清虚师伯、或是灵生道兄。”
小道童应道:“噢,我是碧玄子……”
“师祖在的,我带你去就是了。我师父这几天病重,一直躺着就没有起来了。”说着,转身就往前走着。
灵云说道:“嗯,你是灵生师兄的弟子。“
“是啊。”碧玄子突然转过头来问道:“您是不是来取消息的?”
灵云略有些惊讶,“你怎么会这么问呢?”
碧玄子脸上露出了些得意之色,“我师父病了,有好多消息都是我出外去打探的,……是师祖安排我的。”
灵云笑着说道:“那我还得谢谢你咯。”
“倒不用客气。……打探消息,还是挺好玩的。”
灵云二人进了清虚道长的小院,说道:“我还要在观里住上几日,得空了我再找你说话。”
碧玄子点了点头,快步上前敲着房门,“师祖,有人寻您来了。”
屋内传来脚步声,房门轻轻开了,一老道长出来,见是灵云,“噢,师侄你来了。……碧玄子,你去吧,该给你师父煎药了。”
“嗯,师祖,我这就去。”
……
“福生无量天尊。拜见师伯。”灵云上前行礼道。
“进来吧,……”
“师伯可还好?”
“福生无量天尊。有三清庇护,还算好吧。”
“师伯,我刚刚听碧玄子说到,灵生师兄他……”
“是啊,所剩时日不多了,你再不来,怕是以后就见不到了。”
灵云叹道:“唉,岁数长了,身边的人也慢慢少了。天命时数,也不是谁可以勉强来的。只愿师兄他走前能少些痛苦就好。”
“从你来信后,这半个月还算好些……,我估着啊,他就是想撑到你来。”清虚说道。
“噢?”
“一会儿你去见他就知道了。”清虚说道。
二人沉吟了片刻,清虚说道:“收到你信后,我就安排了。也是看在清逸师弟的份上,才这么帮你的。……事情也探得差不多了,只但愿……”
“你不要违了你师父的一番苦心才是。”
“福生无量天尊。难为师伯了,灵云不敢。”
“我当年正因为看不懂、也看不透,所以才没有入鬼谷一道。……你师傅胸怀江河,愿意再入世,只可惜他天不假年、一直没有遇见圣主。”
“如今,你既然看好北辽的耶律德光,但愿你能如愿以偿吧。……”
“也好。……”顿了一下,“京城里的这位‘石皇帝’啊,也实在……实在是令天下人失望啊。”清虚说完,拿过桌子上的一本册子,递给灵云,
“你要探的事情,全部都记在这里了。最后的三页,是你这十多年放在我这里的黄白之物,我可是分文未取。”
“估着你要用,我已给你搬出来了,就在隔壁,也是这几天给你留的房间。”
灵云心中甚是感激,一时却不知该怎么说,突然起身跪了下来,“灵云拜谢师伯。”
“快起来,你谢我什么?……”清虚接着说道,
“给你探这些消息,是因为我也看不下这个乱世了,若能假你之手,助你很好地去辅佐一代圣主,这是我替天下人做的事。可不单是帮你。”
“没有动你的那些金银,……呵呵,我守在京城的道观之中一辈子,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起来吧。”
灵云摇着头说道:“不是这些,而是这份同门之情。”
“若说同门之情,那是我和清逸师弟的,与你无干。……不过,你倒是可以替灵生想想。”清虚说道。
灵云思忖了片刻,“师伯,灵生师兄是有什么未了之事吗?”
清虚沉吟了片刻,“我想,或是碧玄子的事吧。”
-----------------
灵云在开封府,带着碧玄子忙碌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
半个月之后,灵云离开了开封,前往北辽。
沿着二十年前与师父清逸道长云游北上的路径,一路上,触景生情,思忆着当年与耶律德光相遇的情景。
……
二十年前。
后唐,北方燕云,重镇幽州。
【幽州,自殷商时期就划入了九州之列。
“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这是《周礼》所记,距此时也有二千五百年之久。
周武王之时,将此地始封为燕。
战国七雄,“燕”也位列其中。
大汉之时重归一统,正式设立为幽州。】
……
灵云跟随师父到了幽州,落脚在西边香炉山中的天长观。
师徒二人刚住下,便听闻隔壁屋中传来***之声,灵云忙过去查看。推门见屋内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正躺在榻上,便探头问道:“这位小兄弟,可是有病在身、……能否让贫道进来一看?”
榻上之人缓缓抬起身子,“谢谢道兄,你来得正好,劳烦你进来一下。”
灵云来到榻前,听他边喘息、细微之声问道:“道兄是本观的道士吗?”
灵云应道:“我和师父云游至此,并非此观中人,……你有何事?”
“那敢情好,可否劳道兄替我去城中请个大夫,我身上有银子。”榻上的年轻人说道。
“我师父通得岐黄之术,我去叫过来与你瞧瞧,说不定不用去请大夫的。”灵云说完,就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清逸师徒二人进到房中,灵云说道:“小兄弟,这是我师父清逸道长,……”
“谢谢道长。”
“贫道不是大夫,但略通医术,你先躺下……”清逸道长走过来,将手轻轻搭在病人腕脉之处,过了一会儿,“小兄弟,你失血太多,身上是否有刀剑之伤?”
年轻人点了点头。
“伤在何处?”
“就……,就在胸前。”说着,轻轻掀开被褥,见胸前的衣服已经被血湿透。
“你躺着别动。”说着,清逸将他胸前衣服轻轻解开,见胸口处用衣布盖了厚厚一层,便又轻轻揭开。果见左边胸口半尺长的刀口、深入半寸,两侧的肉已经翻开,还不断有血渗出。
“灵云,快去把包袱拿过来。”清逸说道。
灵云转身快步出去。
不一会儿,提着包袱进来,放在桌上,便取出一个瓷瓶,“师父,给。”
清逸接过瓶子,抖了些粉末敷在伤口之处,“灵云,你去观里寻点布来。”
不等话说完,灵云拉起袍角,用力撕了一块下来,接着又撕了些布条下来,递了过去,“师父,够了吗?”
“现在够了,明后几天都还要再换。”清逸应道。
……
当晚,灵云守在年轻人旁边一直照料着。
二人交谈之后,得知原来这年轻人叫“刘德光”。
……
“刘德光,你怎么受了这么重的伤,既然身上有银子,怎么不去城里找大夫医治?”
刘德光想了一阵,“你师徒不是本地之人,又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也就不瞒你了,实言相告……”
“刘德光是我自己起的汉名,我叫耶律尧骨,……”
“啊!……你是,……是契丹二皇子?”灵云惊讶说道。
“是,……噢,没想到你竟知道我的真名。”刘德光说道。
“我师徒时常云游在外,听说过你的名字。……说你十五岁之时,便徒手擒了一只饿虎,天生神力、甚是了得。”
刘德光笑了起来说道:“哈哈哈,都是恶传……,那饿虎先前就被黑熊所伤,我才侥幸擒了。没想到传出来竟是这般了。哈哈哈。”
灵云跟着也笑了起来,“哈哈,原来如此……”
“你父皇给你请的汉学老师,是前朝的老状元、舒运石老先生,他在中原的学生众多,所以偶有传闻。”
刘德光说道:“唉,可惜了……,两年前,舒先生就回京兆府了,我这一生怕是再难相见恩师了。”
“噢,刘德光的名字,是舒老先生给你起的吗?”灵云问道。
刘德光应道:“没有,是我给自己起的。其意是……”接着说道:
“刘,为汉姓。德,源自《德经》之德。光,乃发扬光大之意。”
“三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将来我要做一个像汉武帝一样的皇帝,还要将契丹发扬光大。……哈哈哈。道兄,你觉得可好?”
灵云想了一会儿,“殿下,你这样听着有些别扭,不如干脆叫‘耶律德光’好了。”
刘德光口中喃喃说道:“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既是我契丹的姓,又能将‘德’发扬光大。”
“好,甚好,那我以后就叫耶律德光好了。……哈哈哈,谢谢道兄。”
……
“殿下怎会负伤在此,何人所伤?”灵云问道。
“不瞒你说……,八成是我大哥派来的人,现在幽州城内还有他的眼线,所以只得在此暂避一时。”
“皇太子?……他为何要杀你?”灵云惊问道。
耶律德光应道:“上个月,父皇授了我‘天下兵马大元帅’,现在我手上掌着八大部落的兵权,他自然想要取我性命。”
“那你父皇母后他们?……”
“唉,我又没有真凭实据,也只是我自己猜测,他怎会承认。……也就只能是哑巴亏了。”
“殿下怎么会独自来幽州?”
“我们五个人一起来的,其余四个都被杀死了,我是命大、逃出来的。”
“噢。”
耶律德光又接着说道:“你给我起了新名字,那我也不瞒你。……晋王李存勖约了我父皇,欲取幽燕,我就是前来勘察……”
“这等军国秘事,你就不要说与我了,我不问便是了。”灵云连忙摇手说道。
……
第二日,灵云早起背诵《道德经》,二人因对文中释义起了争议,互不相让。可经过一番辩论后,二人均有相见恨晚之意。
几日之后,二人结拜为异姓兄弟。灵云为兄,耶律德光为弟。
耶律德光伤好之后,陪着灵云师徒二人游遍了燕云的名胜古迹,他对地方民情军情又做了详查。
每日里二人谈古论今,夜间便秉烛夜谈、同榻而眠,二人惺惺相惜彼此尊重。
……
分别之日,耶律德光诚心邀灵云一同去辽国共事,辅佐他将来的大业。
灵云也甚是心动,便去向师父请教。
清逸道长说道:
“这几日相处,看得出耶律德光确实是个不世出的雄杰,将来定会有一番作为。”
“但你此时的才学和能力,都还未达到辅佐王侯的境地。你现在去了,反倒成其累。”
“你二人都还需要各自再修行些时日,来日方长。”
……
自分别之后,二人便时常有书信来往。每隔半年左右时间,德光就派人送书信到云梦山,然后拿了灵云的回信再返回辽国。
大多时候,书信的内容都是德光简述一些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然后咨问灵云一些方略和方法,同时还会捎带去一些金银财物,说是布施给道观使用。
……
历史洪流几经变迁,就在十年前,晋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大辽,并拜耶律德光为父,得到辽国的支持后,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梦。
耶律德光自得了幽州之后,为实现一统中原的梦想,将幽州其升制为幽都府,并定为大辽国的南京府。
……
最近这四五年,二人交流的都是一些因辽国接收燕云十六州以后,产生的胡汉分歧与治理的朝廷政要。
灵云每次的回信,几乎成了辽国宰相大臣们拟制国策的要述范本。
德光也经常当着文臣武将的面夸赞灵云道长,说他武有孙膑、张良、孔明之能,文有萧何、陈平、房玄龄之才。
……
半月之前,耶律德光又遣人来送信。
直接明言,诚意邀请灵云前去任宰相之职。
信里说辽国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同时又得益于燕云十六州的地利优势,从各方面来看也算小治。而此刻正厉兵秣马、欲图天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