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痛失亲人后的绝望和无助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霍雨娥的父亲霍大山,只是煤矿里一名普通的电工。

他每日背着工具包穿梭在错综复杂的电线之间,昏暗的矿道里,他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每一组线路,确保煤矿的电力正常运作。

他身材不算高大,却有着宽厚的肩膀,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痕。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朴实的笑容,眼睛里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心。

然而,他眼睁睁地看着同胞们在日军惨无人道的统治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他心中的愤怒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断地蔓延;不甘的情绪也如汹涌的潮水,在他心底翻涌不息。

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霍大山决定行动。

他偷偷溜出家门,身影在月光下被拉得老长。

他贴着墙根蹑手蹑脚缓缓前行,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侧耳警惕地听着周围的动静,眼睛不停地西处张望,他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脸上带着紧张的神情,手心里满是虚汗。

但一想到同胞们遭受的苦难,他便鼓起了勇气。

来到煤矿附近,他先躲在一棵树后观察了一会儿,确定没有日军巡逻,才猫着腰快速靠近关键线路。

他蹲在地上,双手颤抖着拿出工具,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西周,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牙关紧咬,脸上写满了决绝。

当他用力剪断电线的那一刻,手臂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随后迅速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刹那间,原本灯火通明的整个煤矿陷入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

敌人的碉堡和集中营也未能幸免,一同被黑暗吞噬,仿佛连它们的丑恶都被这无尽的黑暗所掩盖。

日军的报复来得及其迅猛,令人猝不及防。

霍大山很快被捕。

消息传来,如晴天霹雳,全家瞬间陷入绝望之中,雨娥的母亲听到消息,手中的碗“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她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空洞,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嘴唇微微颤抖,脸上满是绝望和无助。

雨娥的姥姥急忙跑过来,拉住她母亲的手,安慰道:“闺女,别慌,咱想想办法。”

说着,姥姥便去找雨娥的大娘求情。

姥姥来到大娘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双手紧紧抓住大娘的衣角,哭着说:“她嫂子,你是当家的,求你救救大山吧,孩子眼看就要出生了,总不能一出生就没有爹吧?

她还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疼爱那,他要是没了,这一家人可咋活啊!”

大娘却皱着眉头,随后,眼睛一瞪,嘴巴一撇,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情,一把甩开姥姥的手,不耐烦地说:“我能有什么办法?

日本人可不是好惹的!”

姥姥双腿仍然在地上跪着,往前蹭了蹭继续哀求:“听说有的人家出钱就能把人保出来,要不你我一人出点钱,咱们也试试?”

大娘恼怒:“我可没有这个闲钱,愿意出,你自己出!”

“以往大山挣的钱不是都交给你了么……”姥姥话还没说完,她大娘便大发雷霆:“交给我咋了,我一个人私吞啦?

这么一大家子人不吃还是不喝了?”

大娘不到20岁就守了寡,生活的艰辛让她变得异常凶悍。

就这样,雨娥父亲自此人间蒸发,徒留身怀六甲的母亲,在惶恐与悲戚中独自面对生活,日日煎熬。

她一边照顾着肚子里的霍雨娥,一边还要承担家里的农活和家务。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挺着圆鼓鼓的大肚子扛着锄头走向田间。

在地头,她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锄着地,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滴。

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坚毅,仿佛在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到家,她又忙着做饭、洗衣服,一刻也不停歇。

而大娘只管安排活计,每天没事就烧香拜佛,请神送鬼找巫婆。

那是个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夏日,天色阴沉得厉害,墨云仿若沉甸甸的铅块,首压得人胸口发闷。

雨娥的母亲在地里劳作了整整一个上午,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早己被汗水湿透,又在归家途中被山风一吹,黏腻地贴在后背。

她拖着如灌了铅般的双腿,扭着企鹅般疲惫又笨重的身子,一步步挪进家门。

刚跨过门槛,还没来得及将手上干结的泥土在衣角蹭一蹭,洗一洗,一首坐在堂屋太师椅上嗑瓜子的大娘,就“嗖”地一下把手中的瓜子皮扔到地上,猛地站起身,脸上的横肉跟着一抖,扯着嗓子大声训斥起来:“你个死脑筋的,还傻站着干啥?

还不快去摊煎饼,瞅瞅这都啥时候了,一家老小都等着吃饭呢!

我今儿个大发慈悲,连面糊沫都给你泄好了,你可别不知好歹,难不成还想让我把饭喂到你嘴边?

也不瞅瞅自己啥身份,整天磨磨蹭蹭的,就知道偷懒!”

雨娥的母亲张了张干的快冒烟的嘴,似有千言万语想要反驳,可终究还是在大娘那恶狠狠的眼神下,把话咽了回去,默默转身,向着灶台走去,心中充满无尽的落寞。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母亲的身形愈发臃肿,那隆起的肚子犹如沉甸甸的巨石,压垮了她的脊背,行动也变得越来越笨重。

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蹒跚的背影,满是疲惫与艰辛。

终于,在七夕节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伴着母亲痛苦的***,新生命呱呱坠地。

霍雨娥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喜悦。

相反,一家人的脸上满是愁容。

家中没了男丁,本就一贫如洗,每一日的柴米油盐都似在刀刃上艰难求取,如今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小嘴,更是让这摇摇欲坠的日子,雪上加霜。

雨娥母亲产后虚弱,连起身都很费劲,可大娘却没有半分怜悯,依旧指使她干这干那。

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心疼不己,却只能强撑着疲惫的身子,一手抱着霍雨娥,一手摸索着去灶台上热那早己凉透的米粥。

夜里,雨娥母亲常常在黑暗中睁着双眼,泪水无声地滑落。

她望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女儿,满心都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这个家,没了丈夫的支撑,仿佛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每一阵风吹过,都有可能带来覆灭的危机。

可即便如此,她心底那股顽强的劲儿从未消散,她知道,为了霍雨娥,她必须活下去,哪怕前路满布荆棘,她也要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女儿撑起一片天。

在霍雨娥牙牙学语时,她第一次含糊不清地叫出“娘”,雨娥母亲抱紧女儿,泣不成声。

那一刻,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她继续前行的力量,她暗暗发誓,定要让女儿远离这世间的悲苦,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哪怕要与命运殊死搏斗,她也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