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溪边的愚者无极之域,群山环抱,灵气氤氲。其中齐物峰直插云霄,终年云雾缭绕,
传说登顶者可悟万物平等之真谛。山脚下,李家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村长之子王猛,
年仅十五便突破了凝气三层,这在村里是了不得的成就。村民们围着他,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了不得!王猛娃子将来定能成为咱村的守护者!”“是啊,
比那个整天游手好闲的李愚强多了!”村后的溪边,喧嚣远去了。
李愚坐在惯常坐的那块青石上,掌心是一本边角磨损的《逍遥游》。溪水潺潺,
映着他清秀却总带着几分疏离的面容。“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诵读声低沉柔和,与水流虫鸣交织。他眼中闪着光,
仿佛随那大鹏一同飞离了尘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在这里,他不是村民口中的“废物”,
他只是他自己。“又在看这些没用的闲书!”粗粝的喝声打断了他的神游。
王猛带着几个少年站在岸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讥诮。他周身有微弱气流环绕,
那是凝气三层的象征。“修行之道,实力为尊。李愚,你整天看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能练出灵气吗?”王猛双臂抱胸,语气倨傲。李愚合上书,
平静地看向他:“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修你的力,我修我的心,各得其所,有何不可?
”“弱者的借口!”王猛嗤笑一声,猛地一掌击向身旁一棵碗口粗的柳树。咔嚓一声,
树干应声而断,露出白森森的木茬。“看见没?这才是力量!无极之域弱肉强食,
你这样的废物,迟早被淘汰!”少年们爆发出哄笑,簇拥着得意洋洋的王猛离去。
李愚默默起身,走到那棵断柳前。断口处汁液渗出,如同眼泪。他伸手轻轻抚摸,
心中没有愤怒,反而涌起一股与树木相连的悲悯。他想起了书中的话:“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夜幕降临,李愚回到村边的家中。
母亲李氏正借着油灯缝补衣物,见他回来,脸上忧虑更深。“听说王猛又找你麻烦了?
”“不过是孩童间的口角,母亲不必忧心。”李愚温言道。李氏叹了口气:“儿啊,
你也十六了,该想想将来的路。村里跟你一般大的,至少都凝气一层了,你却……”“母亲,
”李愚打断她,声音温和却坚定,“修行之路万千,未必只有凝气一途。
《齐物论》有云:大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界限本不存在,是人自己划出了强弱贵贱。
”李氏摇摇头,不再多说。她知道儿子心有大志,只是这志向与世俗格格不入。夜深人静,
李愚难以入眠。他并非完全不在乎那些评价,只是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他,
众人追逐的并非大道。他起身点亮油灯,再次翻开《逍遥游》。就在他翻动书页时,
一片干枯的树叶飘落。叶脉在灯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似有流光暗藏。李愚好奇地拾起,
发现叶面上竟用极细的笔触勾勒着一幅地图,路径蜿蜒,
最终指向齐物峰上一个未曾标识的地点。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攫住了他。仿佛冥冥之中,
有什么在召唤。次日清晨,他告诉母亲要进山采药,将《逍遥游》和几块干粮仔细包好,
踏着晨露,走向了云雾深处的齐物峰。第二章:齐物峰的路村民上齐物峰,
多走前人开辟的东麓小道。李愚却依照叶脉地图的指引,绕到西麓,
找到一条几乎被藤蔓完全遮蔽的隐秘小径。路径陡峭险峻,远非东麓可比。但越往上,
景致越发奇绝。会发光的幽蓝蘑菇在树根处星星点点,树叶翠绿如同翡翠,
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光尘,伸手触碰,便调皮地散开。李愚并非武者,攀爬得颇为吃力。
但他心境澄明,不急不躁。他观察鸟兽的踪迹,倾听风穿过不同岩隙的声音,
竟也避开了几处潜在的险境。他感到自己并非在与山对抗,而是在与它交流,
顺着它的脉络前行。这或许就是“顺其自然”。爬了整整一日,夕阳将云海染成金红时,
他听到了隆隆水声。拨开最后一片茂密的垂藤,一条巨大的瀑布如白练垂落九天,
水汽扑面而来。地图的终点,就在这瀑布之后。深吸一口气,李愚侧身挤过水幕。
意料中的潮湿并未持续,穿过一段短暂的黑暗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洞穴,
穹顶镶嵌着无数发光的水晶,将洞内映照得如同白昼。空气清新,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洞穴中央,一座平整的石台上,端坐着一具身披陈旧道袍的白骨,姿态安详,
面前摆放着一卷古朴的竹简。李愚心中肃然,整了整衣冠,
对着白骨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晚辈李愚,误入仙师洞府,惊扰清修,万望恕罪。
”礼毕,他才小心翼翼地上前,拿起那卷竹简。展开一看,
开篇字迹苍劲古朴:“吾乃庄子门人,晚年遁世于此,感天地之无穷,悟齐物逍遥之理,
留待有缘。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然无言则道不彰,故强以文字为舟筏,
渡尔出迷津……”李愚的心跳加快了。他找到一块平整的石块坐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第三章:洞穴七日竹简上的文字,并非修炼灵气、锤炼肉身的法门,
而是一条直指本心的悟道之途。它引导阅读者层层破除知见障礙,
抵达无分别的“齐物”之境。第一、二日:破“物我”之界。竹简言:“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李愚按照简上的冥想之法,尝试放空自我。起初杂念纷飞,但渐渐地,
他感到固守的“我”的边界开始模糊。他的呼吸仿佛与山洞的气流同步,
心跳应和着水晶光芒的微妙脉动。他“看”到自己不仅是这具身体,也是身下的岩石,
是头顶的水晶,是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与宁静包裹了他。原来,
剥离了“我”的标签,万物本是一体。第三、四日:破“是非”之界。
竹简问:“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李愚反思村庄与黑风寨的冲突。村民视匪徒为恶,匪徒或许视掠夺为天经地义的生存之道。
立场不同,是非判断便截然相反。若跳脱出来,以道观之,哪有什么绝对的是非?
有的只是不同生命轨迹的碰撞。念及此,
他心中对王猛的些许不快、对黑风寨的先入为主的恶感,都烟消云散了。
第五、六日:破“强弱”之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竹简阐释:“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李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世人崇尚的“强”,是压倒、占有、主宰,但这种强,
依赖外物,终有尽头,且必然引来更强的对抗。而大道之“强”,
是如同水一般的柔弱、不争,却无坚不摧,无所不容。它生化万物却不占有,
成就一切却不居功,引导万物却不主宰。这才是真正永恒、无懈可击的力量。
在极深的定境中,李愚的精神仿佛脱离了躯壳。他化为巨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俯瞰大地,
山河如画,尘世纷争渺小如蚁穴。他又化作一滴露水,从叶尖滑落,汇入溪流,融入江河,
最终奔涌入海,体验着无分彼此的浩瀚。他明白了,
“无极”即是无界限、无分别、无终始的本源状态。回归于此,方能逍遥游于无穷。
第七日:悟道。李愚睁开眼,洞穴依旧,但他眼中的世界已全然不同。
万物都散发着内在的光辉,彼此联系,共奏一曲无声的宏大乐章。他看向那具先师遗骨,
不再觉得森然,反而感到一种圆满和解脱。他再次深深叩拜:“弟子李愚,蒙师尊点化,
恩同再造。必以此心此道,利益众生,破除世间强弱执念。
”他感到自己体内并未增加一丝灵气,但整个人的气质变得深邃通透,目光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