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拜是什么意思

乔拜是什么意思

作者: 一介薯生

都市小说连载

《乔拜是什么意思》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闹拜乔闹讲述了​一介薯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大自然的奇每个人都有精彩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和独特的经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一部历就是一部电视值得去认真品读和细细品黑多火灾及灾后重建已经过去很长时一些人和事至今仍萦绕心头、难以忘怀、历久弥就像一坛陈年老酒甘甜香醇、回味无其中最难以忘怀就是黑多村村长乔闹乔闹拜是一名典型的安多汉具有藏族人民所有的优良品火灾那...

2025-08-11 20:08:47

一介薯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都有精彩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和独特的经历,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一部历史,

就是一部电视剧,值得去认真品读和细细品味。黑多火灾及灾后重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一些人和事至今仍萦绕心头、难以忘怀、历久弥新,就像一坛陈年老酒甘甜香醇、回味无穷,

其中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黑多村村长乔闹拜。乔闹拜是一名典型的安多汉子,

具有藏族人民所有的优良品质。火灾那年,乔闹拜三十多岁,一米八的个头,

身体像铁塔一样结实,笔挺的鼻梁,

炯炯有神的大眼、浓黑的一字眉、棱角分明又略显黝黑的脸庞,

两寸许的分头从中间自然分开,一身天蓝色略显陈旧但朴素干净的上衣,黑色的板裤,

显露出藏族汉子特有的憨厚真诚和纯朴善良。从他明亮而充满睿智的眼神里,

能看出他不是一个简单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后来将近一年的相处中,

我从他身上发现了许多亮点,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学到许多知识,

乔闹拜成为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闹拜酿酒黑多人热爱生活,会走路就会跳舞,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吃饭就会喝酒。我在黑多帮扶期间,记忆最深的当属黑多青稞酒,

被称为黑多佳酿。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

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3500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

形成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有着广泛的食用、药用价值。

青稞除了作为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外,还用于酿造青稞酒。

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炭化颗粒的出土,

王兴先主编以藏族历史《格萨尔》的描述,就有青稞酒酿制的详细步骤。

青稞酒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黑多人爱喝青稞酒,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青稞酒,

即便在灾后重建的困难境况中,没被火灾波及的农户,也会想方设法制作一些青稞酒,

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如你去做客,主人会端来一碗温热的青稞酒为你暖身子。

在迭部工作期间,我只知道青稞酒好喝,却不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的道理,

从没见过青稞酒的酿造过程,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在黑多帮扶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有幸亲眼目睹青稞酒的制作全过程,大开了眼界,也学到许多关于酿酒的知识。

年三十晚上,我与县乡留守的干部六七个人聚在闹拜家中,

与其他受灾群众一样先点燃一串鞭炮,然后端起盛满煮熟冻水饺的洋瓷碗,一连碰了好几下,

喝着闹拜热好的青稞酒,彼此说着祝福的话语,算是过年了。正月十五过后,

闹拜家准备酿造青稞酒,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天下午,闹拜的媳妇卓玛,

这个不爱言谈、只埋头做事的藏族女子,选择上好的无杂质无霉变的青稞,用水清洗干净,

然后用水浸泡一晚上,让青稞充分吸收水分,以缩短蒸煮时间。第二天早上,

卓玛把浸泡好的青稞放到大铁锅中蒸煮,锅里加入比青稞量多2/3的水,

下面用青冈木木材架火,这种木柴耐火,蒸出的青稞颗粒饱满、吸水均匀,

做出的青稞酒口感好、色泽正、香味足。卓玛不太会说汉语,能大致听得懂,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也没怎么交谈,许多事只与闹拜商量。我这天也不太忙,

闲着无事,就帮着烧火,闹拜与媳妇一面忙活,

一面给我讲解制造青稞酒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我一面兴致勃勃聆听一面不时问这问那,闹拜都不厌其烦的耐心解释,

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按照闹拜的说法,

酒一般分为选料、浸泡、蒸煮、摊凉、加曲、发酵、蒸馏、成品酒、管理、储存等多个步骤。

每一步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蒸煮过程中,需要蒸煮大约一小时左右,大火烧开以后,

转成小火,蒸煮的过程中火力不宜太旺,并要不停搅拌,等锅中的水被青稞全部吸收以后,

就要调小火力,而且要不断搅动锅中的青稞,以保证青稞全部煮熟煮透,

此时锅中的水已经完全不见。在交谈过程中,闹拜把柴火取出,将火熄灭,

在锅内凉置半小时后,将煮好的青稞取出,摊在地面铺好的干净防雨布上,晾晒以降低温度,

温度控制在25至30度之间,有利于发酵。当温度在30度左右时均匀撒上酒曲,

搅拌均匀,加入酒曲的时候,青稞温度不要过高,如果温度超过35度,

加入的酒曲会被烫死,酿造的青稞酒味道就会变苦。但温度也不能低于20度,

低于20度会影响发酵的时间。放好酒曲、搅拌均匀后,堆闷约一小时,就要装缸发酵。

发酵的容器最好用陶瓷缸,因为陶瓷是用土做的,里面有铜离子等微量元素,

能提升酒的品质,没有陶瓷缸只能用玻璃钢、不锈钢、窖池、熟胶桶,但千万不能用生胶桶,

用生胶桶发酵出来的酒会有塑料味。所幸闹拜家有一个能装50多斤粮食的雪青色大陶瓷缸。

闹拜把加曲后的青稞装入陶磁缸中,这个陶磁缸比较独特,是内外两层,

里面一层存放发酵的青稞,上部边上有几个直径几厘米的孔,外面一层中空,

下面连接一根长度50厘米的钢管,钢管上面连接一个水龙头,也就是开关,

然后闹拜媳妇卓玛用棉被等可以保暖的东西,把陶磁缸严实的包裹起来。

闹拜一面忙个不停一面侃侃而谈,发酵密封分为全密封和半密封,夏天天气热,就用半密封,

怕酒醅里面的温度太高,影响酒曲的发酵。冬天天气冷,怕酒醅里面温度太低,

影响酒曲的活力。如果夏天制作青稞酒,一周左右就能发酵好,现在是冬天,

则需要7至10天。正常情况下青稞酒发酵一夜就能闻到浓郁的酒味,如果闻不到酒味,

说明温度不够,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增温处理。一周后的一个晚上,吃过晚饭后,

闹拜在陶磁缸下面架火加温蒸馏,酒精变成蒸汽,进入外层空间,外层温度低,

酒精蒸汽遇冷又变成液体,流入外层底部。这个过程就是蒸馏,是酿制青稞酒的关键步骤。

大约一小时后,闹拜拧开下面的阀门,用一个瓷杯子接住,此时一股清流缓缓流入瓷杯,

沁人的酒香霎时弥漫整个房间,这种透明的液体就是成品青稞酒。闹拜接了半杯青稞酒,

然后将杯子端到我面前,让我品尝酒好不好喝。我推辞一番后,但经不住酒虫的诱惑,

还是心口不一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新酒。酒刚出缸,还是热的,一口酒下肚,

顿时肚内像着了火,嗓子不由自主咳嗽了几声。闹拜解释说,不要紧,

刚出锅的青稞酒是头曲,浓度特别高,不能直接饮用,如果想马上喝青稞酒,

需要向里面加水,而且加水数量要是青稞酒的四倍左右。黑多的夜晚,四周一片宁静,

忙碌一天的人们都已休息,远处黑黝黝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昏黄的白炽灯下,

大家围坐在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旁,品尝着刚刚出炉的青稞酒,话题自然也多起来。

一碗酒下肚,闹拜这个不爱健谈的中年汉子,在酒精的作用下,话也慢慢多起来。

听闹拜介绍青稞酒的制作过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闹拜介绍说,青稞酒看着简单,

制作过程其实非常复杂,时间也非常漫长,前后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制作完成。

制作青稞酒一般是三次蒸煮出酒,加上第一次的蒸粮,总共蒸四次。第一次先将青稞蒸熟,

加曲搅拌均匀,发酵一个小时,然后入陶缸发酵,

这次发酵好的酒醅经过蒸煮取的酒就叫头道酒。头曲酒制好以后,

再向缸内加按比例添加热水,撒上酒曲搅拌均匀后再发酵出的酒,叫二道酒,

第二次蒸煮取酒后再添上曲发酵,再蒸煮摘的酒叫三道酒,

一般家庭制作三道酒基本上结束了,有的人家为了不浪费,还会加上一次水,

然后再继续加热至30左右度,再重复前面的步骤,出来的酒就是四道酒。每次加温水,

必须加酒曲,加曲一定要准确,如果曲加多了会影响到酒的质量,酿出来的酒味苦,

如果酒曲放少了会影响酒的产量,放酒曲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项商业秘密,

是每个人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一般不会外传。我不禁问:“你又没有温度计,

如何掌握好温度呢?”闹拜回答道:“其实也没有严格的控制,只是凭多年的经验,

用手抚摸陶缸外壁,感觉到稍微烫手即可。如果温度太低低于20度),

就要在下面烧火增温。感觉到温度差不多,就把火熄灭,利用灰烬的余火保温。

”根据酿酒的各个轮次,头道酒、二道酒、三道酒、四道酒添加的酒曲比例略有不同。

四道酒蒸完后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剩下的就是酒糟。在农村,酒糟还另有妙用,

闹拜后院养着几只猪,猪最爱吃酒糟,如果多吃一些也会醉酒,走起路来打晃,

也会禁不住哼小曲,悠哉悠哉。青稞酒每道的度数不一样,刚出缸的头道酒度数高,

能达到60度以上,而四道酒的度数只有20多度。为使酒度数均匀,

一般会把几次酿制的酒混合在一起,最后得到的度数大致在38度左右,混合好后装坛入桶。

青稞酒制作好以后,主人家就用黑色的陶瓷缸储存,缸口一般用牛皮纸密封或者用酒蜡密封,

然后放置到阴凉处保存。根据每个地方喝酒的习惯不同,

酿出来的酒存放一段时间喝起来口感更佳。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青稞酒分为月酒,季酒,

年酒,三年陈酿,五年陈酿,十年陈酿……存储的时间越长,酒就越香醇,酒色就越金黄,

也越金贵,酒斟起来就会扯线线,喝起来就越香醇,后劲越足,越回味无穷。

有的人家在儿女很小的时候,就将酒坛密封好埋入地下,等到儿女婚事时作为喜酒招待客人。

酒埋在地下慢慢自然发酵,等到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将酒取出,这种酒堪比茅台,醇香绵柔,

回味悠长,能喝到这种酒,当为人生一大幸事。如果到群众家做客,

主人拿出一年以上的存酒招待你,说明这家人对你比较敬重和看得起。

我又说出心中的疑问:“青稞酒为何又叫软腿大曲、迎风倒、泪不干?

为何有的青稞酒喝了头疼,有的青稞酒喝了不头疼呢?”闹拜略做思考,

不好意思的答道:“这主要是快曲酒和慢曲酒的区别,快曲酒酿酒时间短,发酵不充分,

整个过程10天左右进行完毕,酒中含有杂质,慢曲酒酿酒时间长,发酵充分,酒精纯度高,

头道酒和二道酒发酵时间各25天以上,三道酒和四道酒发酵各15天以上,

整个过程需要80天左右。青稞酒的度数不高,属于低度酒,口感没有52度白酒烈,

不易喝醉。我们现在喝的酒,就是快曲酒,大家尽量不要多喝,不然第二天脑壳疼。

”在黑多当前的情况下,重建任务重、压力大,大家也顾不上那么多,

用酒精刺激一下脑回路,暂时忘却眼前的困难,放松一下心情,也算是一种解脱。

事后经查阅有关资料才明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学名乙醇,快曲酒发酵时间短,

发酵不充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一些淀粉和糖类分解不充分,会生成一部分甲醇,

头疼的主要原因就是甲醇造成的,甲醇虽然没有毒,但是混在乙醇里,

人喝酒以后就会感觉不舒服,以致出现迎风流泪、膝盖软现象,因此被戏称为软腿大曲。

没想到黑多偏居一隅的地方,却卧虎藏龙,普普通通的一杯青稞酒里,居然包含这么多知识,

更没想到普通农家的桌边炕头,居然藏着这么多学问,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让我受益匪浅。

此情此景,喝青稞酒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情,能使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以解脱,

也将使我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和乐趣,不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吗?

闹拜寻骡站在黑多山顶,我看着远处山坡上的几匹似马非马、似驴非驴的牲畜,

突然来了兴趣,向闹拜问道:“这几匹马怎么体型有大有小呢?

”闹拜回答道:“这些都不是马,是骡子。”我又问道:“那骡子与马有什么区别?

”闹拜说:“马是由两匹马的自然繁殖,而骡子是马和驴的混种; 马有生育能力,

可自然繁殖,但骡子没有生育能力; 马的耳朵一般比骡子的短,马的鬃毛远长于骡子,

整体看来马比骡子更加高大。”我紧接着问道:“马的优点比骡子的多,

为什么黑多养马的少,养骡子的多?”闹拜解释道:“马擅长奔跑,黑多山高路陡,

马跑不快,耐力也没有骡子好。黑多好多庄稼都种在村子四周的山间坡地,

骡子体力大、耐力足、食量少,群众一般都用骡子驮运庄稼和生活物资,

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帮手。”闹拜说的也对,一则人们形容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时,

常说对方犟的像一头驴子,或者说他一副驴脾气,间接说明驴子脾气暴躁。马也是如此,

如果你突然拍拍它们的屁股,很可能会给你一脚。与马和驴相比,骡子的性格要温顺得多,

比较容易与人类相处。二则骡子强壮有力。年纪大的人喜欢用骡子驮重物,

骡子负重能力出色,吃苦耐劳,使用年限长,平均一头骡子可以为人类服务30年。

如果把同样的重物放在驴子上,驴子往往会赌气,任你怎么鞭打就是赖着不走,你干气没辙。

三是骡子食量小,容易喂食。像马或驴,吃得少了,就直接躺平。

在一边冷冷地看着你:不给饭吃,还让干活?没门。但骡子不这么做,吃一点就够了,

关键是还任劳任怨,能做更多的工作。因此骡子的性价比非常高,深受黑多人喜爱。

可惜没有生育能力,无法繁育后代。我不禁问道:“那这些骡子为何有大有小呢?

”闹拜解释道:“那些体型小一些的是驴骡,体型大一些的是马骡。”我问到:“啥叫驴骡,

啥叫马骡?”闹拜嘿嘿一笑,有些腼腆的说道:“爸爸是马,妈妈是驴,

生出来的叫驴骡;爸爸是驴,妈妈是马,生出来的是马骡。

”我紧接着又问:“二者有何区别呢?”闹拜回答道:“马骡长得像马,体形比驴骡大,

食量也较大,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

马骡要比马草料省的多,而且力量也比马大,耐力也强,是一种省吃能干的役畜,

性情急躁点却很聪明,非常善解人意,能使用20年左右,弱点是没有马跑的快。驴骡像驴,

体型比马骡小,善于奔跑,不仅耐力强,力量较大,食量还一般,可使用30年左右,

性情温顺而倔犟。”我终于明白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个自然界千古不变的道理。

我想起骡子不能生育的传说,传说尧帝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

后来,尧帝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帝。娥皇和女英不仅相貌一模一样,性格也十分相似,

舜帝不知道该让谁当正宫。一个人给舜帝想了个办法,郊区有个马场,

娥皇和女英同时从马场出发,最先到达朝堂的就是正宫。娥皇和女英都同意这个办法。

她们一起来到马场。娥皇选了匹马,女英选了匹骡子。起初,她们并驾齐驱,但没过多久。

女英骑的骡子突然放慢脚步,开始大声嘶鸣,好像要生产。眼看娥皇骑得越来越远,

女英情急之下指着骡子大骂:“骡子以后不能生育!”女英地位高贵,

她所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从此骡子再也不能生育了。其实,自然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

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有些骡子还是能够生育的,只不过概率太小而已。

比如人们常说“牛生麒麟猪生象,骡子下的千里驹”,刚出生的小猪越看越像小象,

这是一种基因突变的结果,民间俗语说,难看不过的月娃,心疼不过的猪娃,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骡子,

但在当时骡子仅被当作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到了明代,骡子成为役用动物被大量繁殖。

无论是马骡还是驴骡两者都有马和驴的基因,为什么马骡和驴骡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呢?

一个原因是马骡和驴骡的细胞质不同:在马骡的细胞中,

细胞质与马的相同;在驴骡的细胞中,细胞质与驴的相同。但是,

仅仅是细胞质的不同很难使马骡和驴骡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别。据遗传学研究表明,

马骡与驴骡的巨大差别是由于多个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

即在马和驴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印记基因。若没有印记基因,

就不会出现父源、母源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或者说,在马骡的细胞中,

传递下来多个马的基因能表达,而在驴骡的细胞中,传递下来多个马的基因由于甲基化沉默,

最终导致马骡和驴骡出现明显差异。从马骡与驴骡的区别说起,话题慢慢说开了去。

闹拜给我讲起自己找骡子的经历。回忆有时候是甜蜜的,有时候是痛苦的,

也有时是激情澎湃的,闹拜目光看向远处的大山,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有年冬天,

一天清晨,天降薄雪,闹拜起床后,正准备打扫庭院,却发现雪地上有一人一骡的足印,

从自家的牲口棚一直延伸到户外。闹拜心里咯噔一紧,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到牲口棚一看,

坏了,果不其然,牲口棚里那匹体格健壮的枣红色马骡突然不见了,要知道这在二十多年前,

可是农户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比半个家当还要多,是家里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地里的农活,

出山采购的生活物资,都要靠它驮运,一旦丢失,就会感到打手遇到困难没有帮手),

干啥事都不顺心。闹拜一下着急起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牲口棚被人撬开,缰绳被割断,

显然是被人偷走了,这个该死的盗马贼,抓住了一定不轻饶。他一面呼喊家人出来找骡子,

一面推着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赶紧出门,顺着骡子的足印追踪起来。黑多离岷县比较近,

与岷县渊源也比较深,由于黑多地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生活相对艰苦,

一些生活条件不好人家的女子嫁到岷县,久而久之,黑多与岷县的包家村形成亲戚村庄,

经常相互走动,而包家村的一些村民则选择到黑多居住生活,久而久之,

黑多就形成乔家、杨家、包家三个主要姓氏人口。当时没有实施天保工程,

附近一些人心生歹念,时不时组织人手、带上驮队,偷偷跑到黑多原始森林中盗伐木材,

也有一些歹人,贪念黑多的牲口好,也许是里勾外连,如果看中了某家的牲口,

就会千方百计盗走,要么自家使用,要么拉到骡马市场上贩卖,

因此黑多村民深受其害、防不胜防。沿着骡子的足迹,闹拜一直出了村口,

向东面的腊子口方向走去,他一路追踪,离村子也越来越远。走了两个多小时,

闹拜不知不觉走上铁尺梁。铁尺梁,是横亘在腊子口与岷县之间的一座巨大山脉,山势陡峭,

道路崎岖难行,海拔3000多米,半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当地民谚道:“铁尺梁,八座山,

每座山头住神仙。”“铁尺梁,十八道弯,离天只有三尺三。”铁尺梁上既有原始森林,

也有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既有悬崖绝壁,也有高山草场,除了出产木材外,

还出产蘑菇、木耳、地衣、野草莓等林副产品,当然野生动物是不让打的。等到秋天,

野草莓已经成熟,鲜艳娇嫩,林间草地一片鲜红,令人垂涎欲滴,近几年,

岷县有几家个体企业,办起野草莓罐头加工厂,其中主要原材料野草莓,就产自铁尺梁大山。

山上有一条盘山公路,为210省道。十几年前,那时候铁尺梁隧道还没有开建,

车辆要一直开到山顶,然后一路下坡,转过十几个弯道之后,才能下到深不见底的谷底。

如果是阴雨天气,铁尺梁上多半会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二三十米,偶尔浓雾开处,

下面是万丈悬崖,令人头晕目眩,心砰砰乱跳。车在浓雾中行驶,

仿佛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行驶,不知驶向哪里,一颗心就会提到嗓子眼。

在这么陡峭的山上开车,特别危险,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往山顶的一段路,

至今没铺沥青,仍为砂石路,我曾多次询问当地干部,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

就是冬天下雪后,不铺柏油是为了增加车轮的摩擦系数,反而能保障行车安全。

铺上柏油车轮会打滑。多少年来尽管铁尺梁山高路陡,道路崎岖难行,司机开车都全神贯注,

小心翼翼,行车又慢,反而没有发生过任何大小交通事故。闹拜找骡心切,

既顾不上欣赏沿途风景,也顾不上饥渴劳累,一路走走停停,有些地方踪迹全无,

闹拜就来回察看,确认铁尺梁只有一条路,不可能有其他的岔路可走,就一路追了下去。

上山的路坡陡弯多,他只能推着自行车行走,非常费力,山上风大,非常寒冷,

即使什么东西不带,上山也十分不易,更别说推着自行车爬山了。不仅能量消耗大,

更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气,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许多体力,

但闹拜凭借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与饥饿、寒冷、劳累和孤独作斗争。走了三四个小时,

终于走到铁尺梁山顶,但见四周云雾缭绕,千山万壑尽在脚底,此时不见一辆车,

也没有一个行人。放眼南望,但见浩瀚迭山,犹如巨蟒横卧天际,巍峨壮观。

碧空晴日映衬之下,千里雪岭如银,透射出清澈绝伦的雪山神韵。千坡万岭林海茫茫,

旖旎多姿,似万顷碧波荡漾,风光无限。闹拜来不及欣赏迭山横雪美景,

骑上自行车就向山下奔去。下山的路快多了,不用蹬一下自行车就会快速前行,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但也不能骑得太快,否则车轮越转越快,就会刹车失灵,

他只好紧捏刹车,小心滑行。一路经过阳坡大沟、上立林、立林村、小堡子、立珠村,

跨过巴仁桥,又经过中堡村、扎那村、大族村,最后来到包家村。下了铁尺梁,

由于车辆、行人增多,再加上公路铺上沥青,要想找到印迹谈何容易。他每经过一个村庄,

就会到村子里了解情况、探听消息,结果都一无所获。就这样走走停停,天黑下来的时候,

不知不觉走进岷县包家村,闹拜在包家村有亲戚,自己的姑姑就下嫁到这个村子。

闹拜找到姑姑家,说明来意,姑姑理解闹拜此刻的心情,一面安慰他不要着急,

一面安排家人外出打探消息,她本人则忙不迭做晚饭。闹拜走了一天山路,没吃一点东西,

没喝一口水,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此时才感觉到肚子咕噜噜叫个不停,连吃了三碗杂面饭,

才觉得差不多饱了。大致一算走了七八十公里路程,此时才觉得累了,简单聊了几句后,

就早早休息了。由于心中有事,睡不踏实,第二天天不亮,闹拜就匆匆起床,

到厨房找了一点馍馍吃了后,就出去四处找骡子去了。他一面走一面向路人打听,

有没有见过一个人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骡子走过,路人都纷纷摇手不知。

他又询问附近的骡马交易市场在哪里,打听清楚后,经过几个小时寻找,终于找到牲畜市场。

所谓牲畜交易市场,就是一片小树林,属于县城郊区,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在哪过去的日子里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