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记团购

和盛记团购

作者: 吴丑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和盛记团购》是大神“吴丑”的代表周斯盛周文远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五月的陇晨曦初董志塬南端的黄土高原在淡青色的天光中渐渐苏沟壑纵横的土地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周文远站在万祥山任晨风吹动他花白的头这是他第八十七次登上这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山或也是最后一远处推土机的轰鸣声己经隐约可像是大地低沉的心周文远眯起昏花的眼望着脚下这片生养了他家十八代人的土地——和盛那些纵横交错的街那些青瓦灰墙的院那些炊烟袅袅的人很快...

2025-09-18 22:45:40
五月的陇东,晨曦初露。

董志塬南端的黄土高原在淡青色的天光中渐渐苏醒,沟壑纵横的土地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周文远站在万祥山顶,任晨风吹动他花白的头发。

这是他第八十七次登上这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山丘,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远处推土机的轰鸣声己经隐约可闻,像是大地低沉的心跳。

周文远眯起昏花的眼睛,望着脚下这片生养了他家十八代人的土地——和盛镇。

那些纵横交错的街巷,那些青瓦灰墙的院落,那些炊烟袅袅的人家,很快都将被现代化的开发浪潮所吞没。

他紧了紧手中的蓝布包袱,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族谱,纸页己经脆薄如蝉翼。

族谱的封面用端正的楷书写着《宁州周氏宗谱》,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周斯盛,字子才,号际岩,宁州新华周家人。

嘉靖三年生,隆庆三年卒,年西十有五。

嘉靖癸丑科进士,授西川道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周文远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些墨迹,仿佛能触摸到先祖的脉搏。

这位明代嘉靖年间的监察御史,正是周家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起点。

近五百年过去了,周家的血脉如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爸,该下山了。

"儿子周建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开发办的李主任说今天就要开始测量了。

"周文远没有回头,只是将族谱小心地收进包袱。

"建国,你看这万祥山,"他指着脚下的山丘,"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周建国扶了扶眼镜:"知道,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何万祥。

您给我讲过好多遍了。

""何万祥本来不姓何,他姓朱,是咱们宁县人。

"周文远的目光投向远方,"1931年,十六岁的他参加了刘志丹的红军,为了不连累家人,改名叫何万祥。

1944年,他在山东牺牲时,才二十九岁..."周建国轻声打断:"爸,这些历史您都记在本子上了,不会丢的。

"周文远摇摇头,从包袱里又取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上工整地写着《和盛记忆》,扉页上是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谨以此书,纪念生我养我的土地。

""开发是好事,"周文远缓缓说道,"乡亲们能住上新楼房,年轻人能有工作,孩子们能上好学校。

可是建国,我们不能在向前跑的时候,把过去的魂给弄丢了。

"他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己经写满了字: "1524年,明嘉靖三年,周斯盛出生于宁州新华周家村..." "1913年,和盛镇还叫邱家寨..." "1914年,县长曾麟绶题和盛以易其名,取和合兴盛之意..." "1928年,民国十八年馑,饿殍遍野..." "1944年,何万祥牺牲,年仅二十九岁..."周建国的眼睛湿润了。

他这才明白,父亲这些年来走村串乡、访老问贤,不是在怀旧,而是在抢救。

抢救一段段即将消失的记忆,抢救一个个即将被遗忘的名字,抢救这片土地的灵魂。

"我答应了开发办,下周就搬。

"周文远的声音很平静,"但在那之前,我要把这件事做完。

"风吹过塬上,卷起细小的黄土颗粒。

周文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黄土的腥味和槐花的甜香。

这是故乡的味道,是刻在基因里的记忆。

他打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写下: "2025年5月17日,万祥山顶,晨。

推土机己至,记忆永存。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历史的回声。

周文远知道,物质的故乡终将改变,但精神的故乡可以永存。

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最后的时刻,为后世留下这把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

山下,推土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

山上,一位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风更大了,吹动着笔记本的书页,哗啦啦地翻动着,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永不消逝的故事...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镇天命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