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侄子彭玉麟

李鸿章的侄子彭玉麟

作者: 楂海王

穿越重生连载

小说《李鸿章的侄子彭玉麟》是知名作者“楂海王”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李经楚伍挺芳展全文精彩片段:同治十三年(1874年),广东总督“啪”重重的拍桌声让李经楚顿时清他猛地抬眼前是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檀木桌案后坐着一位面容肃穆的中年官员——他的父两广总督李翰“逆子!私自挪用盐该当何罪?”李经楚心跳如鼓:“儿子并非私贩......”李经楚话没说李瀚章勃然喝道:“还敢狡没看到城门上还挂着盐枭尸真当以为你是我儿我就舍不得?”“父亲明”李经楚伏地叩强忍...

2025-05-24 17:05:16
同治十三年(1874年),冬,广东总督府。

“啪”重重的拍桌声让李经楚顿时清醒,他猛地抬头,眼前是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檀木桌案后坐着一位面容肃穆的中年官员——他的父亲,两广总督李翰章。

“逆子!

私自挪用盐税,该当何罪?”

李经楚心跳如鼓:“儿子并非私贩......”李经楚话没说完,李瀚章勃然喝道:“还敢狡辩,没看到城门上还挂着盐枭尸首,真当以为你是我儿子,我就舍不得?”

“父亲明鉴。”

李经楚伏地叩拜,强忍者心中的紧张,脑中飞速运转词错,加快语速的回复道:“儿子并非贩卖私盐,而是改良晒盐法。

雷州盐场产量翻了三倍,这是改良的手册......”他从怀中掏出手册时,袖中滑出一张素描——那是他凭记忆画的荷兰战舰图,装甲厚度、火炮参数密密麻麻。

李翰章的目光在手册和图纸间游移,然后目光凝视着伏地的李经楚:“这些改良技术和战舰的数据,你从何处学来?”

李经楚顿时语塞,细汗从他额头渗出。

“哼...”李瀚章冷哼,看向李经楚的目光有些闪烁,半晌后,慢悠悠的说道:“盐政乃朝廷命脉,很多眼睛盯着。”

李翰章喝了口茶,严词厉色:“回去看看这本书,好好涨涨记性!”

说完便朝李经楚扔过去一本书,“明日让李安去找十三行潘家,挂他们的商号。”

李经楚看向地上的那本书——《三十六计》。

李经楚的视线从《三十六计》蓝色封皮上抬起,父亲那句“挂十三行商号”的余音在耳畔嗡嗡作响,这时耳鸣目眩——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李经楚随父赴广州途中坠马昏迷。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脑后竟拖着一条金钱鼠尾辫,顿时如坠冰窟。

“二少爷可算醒了!”

家仆李安掀开车帘,“老爷说再有半日就到广州了。”

通过李安的只言片语,他拼凑出自己的身份——两广总督李翰章次子,李鸿章亲侄。

这个发现让他既兴奋又恐惧。

兴奋的是手握重权的家世,恐惧的是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三十年后,大清将亡。

抵达总督府当夜,他彻夜未眠。

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影子。

他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列出记忆中的历史节点: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海战...每一场都是灾难。

‘必须早做准备。

“他碾碎茶叶,下定决心要在这乱世中开辟一方天地。

次日清晨,他唤来李安:’听说雷州半岛晒盐利厚?”

李安面露难色:“盐铁官营,私贩要杀头的...”“谁说私贩?”

李经楚摸出块碎银塞给他,“去找十三行的买办,就说总督府要置办些产业补贴家用。”

三个月后,雷州盐场初见规模。

李经楚引入现代晒盐法,产量远超传统灶户。

李经楚目光涣散,摸了摸脑后的那条金钱鼠尾辫。

穿越两年多,这具十西岁的身体里藏着二十一世纪的灵魂,仍会在午夜惊醒。

窗外飘着岭南罕见的细雪,落在总督府的青砖黛瓦上,像撒了一层盐。

“今年产盐六千万斤,利三十万两。

制糖一千万斤,利二十万两,绸布厂用了新式水利织布机后,产布九万匹,利十三万五千两。”

二十岁左右的张謇躬身汇报,一摞账本放在紫檀案几上,“所有的收支账单都在这,少爷请过目。”

“少爷?”

张謇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想。

账本上的数字在煤油灯下跳动:盐利三十万两,糖利二十万两...这些产业是他用现代商业知识打造的,却要伪装成少年天才的手笔。

李经楚接过账本时,袖中滑出一张素描——那是他凭记忆画的南洋形势图。

婆罗洲!

那个在历史课本上吞并兰芳共和国的荷兰,现在正深陷亚齐战争...“有劳季首兄。”

他不动声色地将素描塞回袖中,目光转向旁边的中年人。

伍挺芳身材中等,面容方正,去年还在香港任律师时,被李经楚以"海外互援,实业救国"的名义笼络到手。

此刻他递上文书,拇指上沾着新鲜墨迹——这律师竟私下做了笔记!

“兰芳公司刘甲太传书,言婆罗洲垦务维艰,于少爷前往拓殖甚表欢迎。

唯和兰人觊觎日久,近来侵扰日甚,恐日后开埠经营,难免与红毛夷生出龃龉。”

“伍先生稍安。”

少年突然打断,满意地看着对方瞳孔骤缩。

穿越者的信息差就是他最大的武器:“荷兰人正深陷亚齐泥沼,己自顾不暇。

兰芳公司辖下坤甸、山口洋等处,荷兰驻防单薄。”

他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南洋地图前,手指点在婆罗洲西北角:“我己着刘步瞻以普鲁士军法训练一千五百乡勇,所用枪械半购自克虏伯厂,半购英制马蒂尼·亨利,操练悉仿德军营制。”

伍挺芳喉结滚动了一下。

眼前这位少年总督之子,竟对万里之外的殖民局势了如指掌。

“商船有洋行出售吗?”

李经楚突然转换话题。

伍挺芳递上报价单:“怡和、太古等洋行皆有货,以阿姆斯特朗所造可配火炮的一千五百吨商船最为精良,每艘需库平银八万两,需预付三成定金。”

李经楚查看报单后道:“就定阿姆斯特朗吧。

季首兄,现存库平银可置办几艘?”

张謇躬身答道:“回少爷,除留日常用度外,现有款项,可购三艘。”

“那就先购三艘,再添置几艘移民船。”

李经楚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从广州到婆罗洲的航线,“届时烦请伍先生与刘步瞻同往兰芳,安置贫民开垦事宜。”

伍挺芳略作沉吟:“少爷明鉴。

此事需从长计议:一则当先与刘甲太订立垦约,载明地界权责;二则宜选派通晓马来语者随行,便于与土酋交涉;三则移民船需备足药材,南洋瘴疠之地,恐生疫病。”

“此事......”李经楚略作停顿,“就请二位先生会同商办,拟个章程来见。”

二人退出后,李经楚取出袖中南洋形势图静静的思考。

炭笔勾勒的地图,密密麻麻记着南洋各种势力,盘根交错。

地图突然变得滚烫,他想起当初招募张謇和伍挺芳时的手法。

同治十二年春,李经楚带着总督府名刺来到南通。

在张謇租住的小院里,十九岁的未来实业家正在苦读《资治通鉴》。

“季首兄苦读圣贤书,莫非只为金榜题名?”

李经楚开门见山。

张謇皱眉:“小公子何出此言?”

李经楚取出份手稿:“这是家叔拟定的《变通选材议》,朝廷将开经济特科,取实务人才。”

这当然是他伪造的,“家叔常言,张季首通晓实务,他日经营实业,当保举道员缺份。”

三个月后,张謇被他"拐"到广州,负责经营盐糖产业。

但面对缫丝厂需要的西洋机器,他们遇到了难题。”

必须有个懂洋文的人。

“李经楚想起历史书上记载的伍挺芳——这位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官的律师,此刻正在香港执业。

带着李翰章的名刺,张謇在香港皇后大道找到了伍挺芳。

当这位西装革履的律师听说要为一个十三岁少年效力时,差点把名刺扔出去。

’伍先生且看这个。”

张謇取出李经楚亲笔写的《海外互援策》,文中详细分析了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统治弱点,并提出以华人社团为依托的殖民方案。

伍挺芳读完后,眼镜后的目光闪烁不定:“这...这真是令公子所写?”

“千真万确。”

就这样,伍挺芳带着五百台缫丝机和意大利工匠来到广州。

初见李经楚时,他仍半信半疑,首到少年与他讨论《泰晤士报》上关于亚齐战争的报道指出外文报纸未载的关窍。

“伍先生,当今朝廷昏庸腐败,满汉不能同心。”

李经楚指着墙上世界地图,“家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朝中掣肘太多。

不如我们另辟蹊径,在海外尝试实业救国?”

伍挺芳与张謇对视一眼,同时整衣冠行礼:“愿效犬马之劳!”

有了这两位大才相助,李经楚的实业帝国迅速扩张。

但最关键的拼图还在福建——船政学堂的刘步瞻。

去年冬天,李经楚派伍挺芳带着重金前往福建。

在马尾船政学堂外的一家茶馆里,伍挺芳见到了郁郁不得志的刘步瞻。

“刘教习通晓德式操典,却只能教些粗浅水手,岂不可惜?”

伍挺芳推过一张银票,“我家公子在海南练新军,缺个总教习。”

刘步瞻盯着银票上的"壹万两"字样,喉头滚动:“令公子是...”“两广总督的公子。”

伍挺芳压低声音,“但此事需机密,总督大人尚不知情。”

就这样,刘步瞻"告病"离开船政学堂,带着一箱德文军事著作来到海南。

按照李经楚编写的《步兵操典》,他开始训练第一批"乡勇"。

这些穿着号褂的农民,每天进行着与普鲁士陆军完全相同的操练。

回忆至此,李经楚嘴角微扬。

张謇、伍挺芳、刘步瞻——未来的工业大臣、外交大臣、海军大臣,如今都成了他的班底。

而婆罗洲计划,将是检验这支团队的第一道考题。

“二少爷,老爷唤您去他的书房。”

丫鬟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经楚眉头微蹙,迅速烧掉战舰草图。

父亲书房?

他心跳加速——上次私开盐厂被训斥的场景历历在目。

那个老狐狸,真的只发现了盐厂吗?

他整了整衣冠,袖中那张标着南洋航线图的手帕却重若千钧。

相关推荐
  • 我有一座鸿蒙世界
  • 我有一座鸿蒙塔txt下载
  • 大雪满风刀漫画
  • 神秘老登山鸡非要让我当反派
  • 我有一座诸天万界穿梭门
  • 我有一座至尊鸿蒙塔
  • 大雪满风刀沙雕动画
  • 本王很想实力摆烂
  • 大雪满风刀有几个女主
  • 大雪世界末日小说
  • 大雪满风刀全文免费
  • 万界之我有9999宝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