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荐,《女子远嫁非洲14年》是勇敢的糖公鸡创作的一部现代,讲述的是刘颖陈慧珍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本书《女子远嫁非洲14年,年年寄钱》的主角是陈慧珍,刘颖,属于现代,病娇,婚恋,爽文,家庭类型,出自作家“勇敢的糖公鸡”之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TXT全本,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729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7-03 04:58:39。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女子远嫁非洲14年,年年寄钱
本文系真实案件; 参考来源: 法治讲堂 《女子远嫁非洲14年,年年寄钱,
母亲退休后去看望,
白》 原创声明:图片均源自网络;人名均为化名;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女儿啊,你现在究竟在做啥,这怎么给家里寄这么多钱?
”陈慧珍看着手机上80万的转账记录,神色不由得阴沉下来。女儿当初不顾反对,
硬是独自一人远嫁到非洲,算下来已经有十四年了。这十四年间,
女儿一直写信说自己过得很好,而且总会给家里寄钱,然而陈慧珍却总是心里不踏实,
感觉女儿有什么秘密在隐瞒着自己。退休后,陈慧珍决定踏入寻找女儿的征途,
然而正是这一决定,
让这位老妇人濒临崩溃...1 母女情断刘颖曾是陈慧珍心中最引以为傲的独生女,
自小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成长,学习天赋尤为突出。学生时代的她始终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尤其是高中时期,在文科年级考试中稳居榜首,
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一所985大学的新闻系。大学期间,她不仅专业成绩名列前茅,
还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多次斩获大奖,每一次获奖的消息传来,都让陈慧珍感到无比自豪。
进入大学后,刘颖对未来充满憧憬,曾信心满满地向母亲描绘自己的职业蓝图,
说毕业后想进入一家知名报社成为一名记者。陈慧珍听闻女儿的理想,内心欣喜不已,
立刻开始为女儿的未来铺路,不仅托关系帮她联系实习机会,还特意挑选了一套精致的礼服,
满心期待着女儿毕业典礼那天的到来,想亲眼见证她身着礼服、迎接人生新起点的高光时刻。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大四那年,刘颖突然寄来一封家书,
信中的内容让陈慧珍夫妇措手不及——她在信中宣布自己即将结婚。
结婚对象是一位来自非洲某国的留学生,名叫“亚历山大”,
当时在刘颖就读的学校攻读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信中还提到,两人已经相恋两年,
感情稳定,决定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为了让父母更直观地了解对方,
刘颖还特意附上了一张合照。照片里,两人并肩站在学校教学楼前,男方虽然皮肤黝黑,
但笑容灿烂,一身整齐的西装衬得他精神抖擞,眼神明亮而有神采。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这个家庭引爆。
刘伟气得当场摔碎了自己珍藏多年、视若珍宝的青花瓷瓶,
怒不可遏地喊道:“她是不是疯了?天底下那么多人不找,非要找个外国人,
还要嫁到非洲去?她知不知道那边的环境有多复杂混乱?简直是脑子被门夹了!
”而陈慧珍则拿着那张照片,彻夜未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女儿从小到大的种种画面,
以及对她未来的担忧。第二天,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封长达三页纸的信,
字里行间满是母亲的担忧与苦口婆心的劝说:“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你一定要想清楚,
婚姻是人生大事,这条路一旦选择走下去,可能就很难再回头了。”信寄出后,
陈慧珍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回音,可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收到女儿的任何回复。
直到一个月后,她才收到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里面只有一句话:“妈,
我们在这边已经登记结婚了,我过得很好,你别担心。”从那以后,刘颖便再也没有回过国,
每年只是寄回几封信和几张照片。照片的内容有时是她和当地部落孩子们的合影,
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有时则是一些日常生活的记录:“这边雨季来得早,
今年玉米长得还不错。”从表面上看,刘颖的生活似乎一切正常,
甚至比陈慧珍原本担心的要好得多。夫妻俩曾报警求助,警方调查后也确认刘颖是自愿离开,
没有受到任何胁迫。但紧接着,更让陈慧珍疑惑的事情发生了——刘颖开始往家里寄钱。
起初只是两三万,她说是自己的工资补贴家用;后来金额越来越大,变成了几十万,
她解释说是合作社的分红。陈慧珍一开始没多问,怕伤了女儿的自尊,
可随着寄来的钱越来越多,她实在忍不住心生疑虑——这些钱,真的是女儿能轻松赚来的吗?
陈慧珍当了三十多年的老师,见过无数学生,他们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自主创业,
有的进入大公司工作,几乎每个人都是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才勉强攒够房子的首付。
而刘颖才三十多岁,寄回的钱却多到足以买下半个小区。如果一切正常,
她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可如果有问题,为什么警察从来没有找上门来询问过他们老两口呢?
女儿到底在非洲做什么?她的丈夫究竟是什么人?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
笼罩在陈慧珍的心头。更让她难过的是,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女儿的声音了,
每次想视频通话,得到的都是“网络不好”的敷衍借口,
只能通过几张逐渐泛黄的照片来寄托思念。去年冬天,陈慧珍得了一场重感冒,
夜里咳嗽得无法入睡。她翻出相册,看到刘颖小时候的照片——那个穿着白裙子、小皮鞋,
在跳舞比赛中获奖后笑得一脸灿烂的小女孩,陈慧珍的心头仿佛被针扎了一下,
疼得无法呼吸。从刘颖六岁到十六岁,母女俩每年都会写交换日记,记录彼此的生活点滴,
分享内心的想法。可如今,她连女儿说话的语气都快记不清了,这些年发生的种种事情,
让母女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向了遥远的地方。
陈慧珍本不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但这一笔笔如同流水般的巨额汇款,却让她夜夜失眠,
内心的不安与日俱增。母女之间的距离,早已不仅仅是万里航程的物理阻隔,
也不是语言不通的沟通障碍,而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割裂感——眼前的女儿变得如此陌生,
简直不像她从小看着长大的那个刘颖。终于,陈慧珍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对老伴说:“我得亲眼去看看她。”她强调道:“这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去和她吵架,
我只是单纯地想知道她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她清楚地知道,
这趟非洲之行可能会让她看到一些不愿面对的真相,但她更明白,如果再不去,
自己内心那根早已绷紧的弦,恐怕随时都会彻底崩断。
虽然决定去非洲的念头已经在陈慧珍心中萌生,但她并没有立刻付诸行动,
而是开始默默地为这趟未知的旅程做着各种准备,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期待。
2 签证疑云她在犹豫中度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光,每一天都会伫立在阳台上,
目光追随着对面楼房外晾晒的床单与衣物。那些织物在风中轻轻摇曳,时而舒展时而蜷缩,
像极了她心底那根反复拉扯的线——既牢牢拽着某种期盼,又任由不安在松弛间蔓延。
她曾以为此生与出国再无缘分。年轻时单位曾有去新加坡交流的机会,
却因女儿突发疾病而临时放弃。此后数十年,她的生活轨迹始终围绕着学校与家庭旋转,
即便退休后,乘坐飞机的次数也寥寥可数,更遑论跨越大洲的远行。可这一次,
某种隐秘的决心在她心底破土而出,促使她决意尝试。当她第一次踏入出入境大厅时,
默默排在服务中心队伍的末尾。周遭人声嘈杂,有人聊着旅行攻略,有人讨论签证流程,
还有人提及海外学校的种种,唯有她沉默地站在那里,
指尖因不安而紧紧攥着一沓整理好的资料。柜台后的工作人员与她女儿有几分相似,
身着制服,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说话语速极快,却带着职业性的疏离。“您好,
是第一次办护照吗?”对方的询问让她回过神,她连忙点头,
从布包里掏出文件:“我想……出国一趟。”工作人员接过资料,核对了身份证、户口本,
又在电脑上录入信息。“去哪儿?”女孩问。“非洲,”她低声回应,
“我女儿在那边结婚定居,已经住了很多年。”女孩继续操作着电脑,
片刻后翻开刘颖寄来的家庭证明信,信纸上印着现住址、婚姻登记复印件,
还有一份签名说明,落款处赫然写着“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女孩轻声念出这个名字,语气平淡无波。可当她翻到下一页时,
然喃喃道:“这个人……好像不是持旅游签证过来的……”陈慧珍猛地怔住:“你刚说什么?
”女孩反应极快,立刻改口:“没什么,可能是我记错了,每天处理的信息太多,
难免会搞混。”她没有再追问,心底却疑云密布——工作人员怎会认识她的女婿?
毕竟女儿从未带他回过国。此刻,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打印纸上,
那个白纸黑字的外文名字像一根细刺,狠狠扎进她的心头。待回过神时,手续已办理完毕。
女孩将资料递还,叮嘱道:“过几天来取护照,办签证要去旁边的窗口,记得带齐材料。
”陈慧珍点点头,收好资料袋走向出口,
忍不住回头望向那个女孩——她已在为下一位顾客服务,神情平静如常,
仿佛刚才那句低语从未发生过。走出大厅后,她在原地站了许久,才摸出手机,
在备忘录里郑重记下:“亚历山大,签证,不是旅游”。签证中心旁有间小门脸,
玻璃门上贴着“出国材料加急”“商务签证翻译”的广告。她推门而入,
屋内两个年轻人正对着电脑敲打键盘。“需要整理签证材料吗?是探亲签?
”其中一人抬头问道。“对,我女儿在那边住了很多年。”她努力回忆着女儿信里的地址,
报出地名时,舌尖竟有些发涩。男工作人员接过材料浏览一番:“基本齐全了,
回头附上机票预订单就能走流程。建议办多次入境签证,省得来回折腾。
”“她那边的地址能接人吗?”她忍不住追问。对方神色淡然:“资料上写着‘可接待’,
应该没问题。”旁边的女工作人员补充道:“如果当地情况复杂,
可能需要跟大使馆保持联系,尤其是中途回国或延签的时候。”这番话让陈慧珍更添忧虑。
她记得女儿曾说过,她们住的地方“气候宜人,房子带院子,还有狗和菜园”,
可为何签证员会提及“当地情况复杂”?她是否漏掉了什么关键信息?细想起来,
女儿每次描述那边的生活都轻描淡写:“妈,你想来随时能来,我们这儿很安全,出入方便。
”可“方便”二字背后,总像藏着未说出口的隐情,
如今再配上签证员那句“不是旅游签证”,寒意便从心底的缝隙里丝丝缕缕地渗出来。
女儿说丈夫在非洲经营合作社,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创业者”,靠农业开发盈利,
还提到“本地项目与联合国驻点有合作”,
甚至寄来过几张穿志愿者马甲的照片——照片里的她与孩子们笑靥如花,
可背景总是模糊不清,从没有具体的地标,也从未出现过丈夫的全貌。至于那些信件,
字迹工整得像小学生作文:“最近在推广农业技术,合作社现有15人,收成尚可。
”可越读越觉得内容空洞,字句间像背诵好的台词,反复提及“合作社”,
却无半分具体细节。3 真相初现她隐隐约约地感觉到,
这趟即将开启的旅程或许远不像她此前设想的那般简单。
一种难以名状的预感像藤蔓一样缠绕在心头,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沉重,
让她在收拾行李时指尖都不自觉地微微发颤。陈慧珍要远赴非洲的消息,
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老旧的居民小区里迅速荡开涟漪。
这栋楼里的邻里关系紧密得如同缠绕的藤蔓,楼上楼下不过几道门、几堵墙的距离,
任何事情都难以藏匿。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楼道里时,关于“陈老师要出国探亲,
目的地竟是遥远非洲”的议论便在各家各户的厨房里、阳台上悄然发酵。“听说了吗?
是去非洲啊!那么远的地方,得多危险呐!”张婶在楼下小花园里择菜时,
对着围拢过来的邻居们咂舌感叹,“都怪她女儿脑子糊涂,当年非要嫁给个外国人,
这一走就是十几年,连个回娘家的影子都见不着。”“是那个小时候学习顶呱呱的姑娘吗?
真的嫁到非洲去了?我之前还以为是街坊邻里传的谣言呢……”李叔手里的蒲扇停在半空,
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这些七嘴八舌的议论像细密的雨丝,无声地落在陈慧珍的心上,
让她本就不平静的思绪更添了几分纷乱。傍晚时分,
隔壁的王姐手里提着一袋色泽鲜亮的苹果,叩响了陈慧珍家的木门。她将水果放在茶几上,
目光里满是关切:“慧珍,你是铁了心要去那边吗?”王姐的语气里带着担忧,
“非洲可不是咱们这儿,人生地不熟的,连语言都不通呢。”她顿了顿,像是斟酌着词句,
试探着开口,“你女儿在那边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我听人说,那边有些地方可不太平,
听说还有人专门骗国内的人过去,搞什么所谓的‘投资项目’……”陈慧珍低下头,
伸手去拿茶壶倒水,灯光下,她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手心里渗出的细密汗珠,
连瓷杯的边缘都被沾得有些湿润。“慧珍,我不是说你女儿不好。”王姐压低了声音,
身体微微往前倾,“可你想想,你女儿都十几年没回过家了,当年你老公生病那么重,
她都没回来看看,你就真的这么放心去见她?”见陈慧珍沉默着不说话,
王姐的语气变得更加直接,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呀,怕是她八成是卷进什么麻烦事里了!
”这番话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陈慧珍心中紧锁的疑虑之门。她的心乱成了一团麻,
却只能强装镇定,放下手中的杯子,嘴角牵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她在电话里说,
在那边过得挺好的。”那笑容里藏着多少不安和不确定,只有她自己清楚。王姐看着她,
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没再继续劝说,只是反复叮嘱:“那你一定要小心啊,到了那边别乱跑,
对陌生人可千万不能轻易相信。”第二天傍晚,门铃再次响起。陈慧珍打开门,
看到门外站着的人时,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来的竟是一位意料之外的访客。“陈老师,
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刘颖当年在大学里的辅导员,我叫杨文华。
”眼前的男人比陈慧珍记忆中苍老了许多,鬓角的头发已经染上了霜白,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手里拎着一个布袋子,笑容依旧温和,
只是眼角的皱纹里似乎藏着岁月的沉淀。“杨老师?”陈慧珍愣了一下,
随即脸上绽开了笑容,“当然记得,快进来坐!快请进!”她将杨文华迎进屋里,
心里满是疑惑,不知道这位多年未见的辅导员为何会突然来访。杨文华坐下后,
并没有急着端起茶杯,而是开门见山,直接问起了刘颖的近况。聊了几句之后,
他从带来的布袋子里拿出一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的旧相册。翻开第一页,
照片里的女孩站在学校的讲台上,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眼神明亮而坚定,
那是刘颖大学时代的模样。“其实那时候,她的状态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杨文华的语速放慢了许多,语气里带着一丝凝重,
“您知道她当年为什么突然申请去国外当交换生吗?”“她跟我说,是学校推荐的,
因为她成绩好,所以才有这个机会。”陈慧珍回忆着当时女儿的说法。
杨文华却摇了摇头:“其实并不是学校推荐的,是她自己主动争取的,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跟着男朋友去他的国家实习’。”他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
“我当时就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还专门找她谈过心,也跟学校的德育处反映过情况。
可她一口咬定那个男生很靠谱,说他家里有农场,很会做生意。
”“但我后来查了那个男生的校园记录,发现他好几次考试都挂科了,还跟同学打过架,
甚至有一次因为纠纷被派出所带走过。”杨文华的声音里透着无奈,“她怕你们担心,
还拦住了学校要通知家长的消息。我原本以为她出国之后,就能看清现实,
最多一年就会回来,谁能想到……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啊。”说着,
杨文华从包里掏出一份资料,上面印着几个拼音字母:“亚历山大。”看到这几个字,
陈慧珍的指尖猛地颤抖了一下——这正是女儿结婚登记证明上那个丈夫的名字!
她急切地问道:“杨老师,他这些年有没有再出现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没有。
”杨文华回答道,“但我记得,他当年总是跟几个神神秘秘的人来往,
说是在做跨境农业生意。”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更细节的事情,“后来有一次,
在他的宿舍里查出藏了没有申报的药剂,他说是草药样本。学校怕影响名声,就没有深究。
”杨文华深深地叹了口气:“现在回头想想,那个男生的背景,
肯定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听着这些话,陈慧珍双手紧紧地交叉放在膝盖上,
肩膀抑制不住地微微发抖。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屋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暗。那天晚上,
陈慧珍把家里所有跟女儿相关的东西都翻了出来——一沓沓信件、一本本相册、一叠叠证件,
全都铺在了客厅的茶几上。她坐在沙发上,拿起一张张照片仔细比对,
一行行重读那些早已熟悉的信件内容。过去那些模糊不清、被她刻意忽略的疑虑,
此刻如同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狠狠地压在她的心头。一个她从未敢说出口的念头,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冒了出来:女儿到底还生活在她所认识的那个世界里吗?
这个念头让她不寒而栗,窗外的夜色似乎也变得更加深沉和未知。
4 重逢陌路飞机穿透厚重的云层,缓缓降落在非洲北部某国的首都国际机场。
当舱门轰然开启的刹那,一股裹挟着灼热气息的热浪迎面扑来,干燥得令人喉咙发紧,
其间还混杂着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油烟味道,直往鼻腔里钻,让人顿感不适。
陈慧珍站在舷梯入口处,下意识地抬起手,试图遮挡那过于刺眼的阳光。
她身着棉质长袖衣物,此刻后背早已被汗水完全浸湿。
机场的广播在耳边不断循环播放着法语和当地的方言,可她却一个字也听不懂,
只能任由那些陌生的音节在空气中回荡。偶尔吹过一阵微风,非但没有带来丝毫凉意,
反而让人心中更加烦躁。汗水将头发黏在额头上,她不停地擦拭着汗水,眉头紧紧皱起,
忍不住低声嘀咕道:“这种地方,她究竟是怎么熬得住的呢?”她拖着小小的行李箱,
穿过入境大厅,看着人群熙熙攘攘地挤向各个柜台,脚步不禁有些迟疑。
她的护照上贴着探亲签证,在排队时,工作人员只是瞥了她一眼,没多问什么,
扫描完资料后便盖章放行。走出接机口,阳光愈发刺眼,地面热得仿佛都在冒烟。
她在人群中仔细扫视了一圈,终于在出口处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穿着灰蓝色长裙的女人,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头发扎成了低马尾,没有化妆的脸上显得干干净净。她身边没有其他人,
脚边只放着一个帆布行李袋。陈慧珍一眼就认出了她,尽管岁月的痕迹让她的五官不再年轻,
但那熟悉的轮廓、独特的气质,还有嘴角微微下压的弧度,都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小颖!
”她的嗓子有些沙哑,朝着那个身影喊道。“妈。”刘颖回应道,
声音轻柔得如同风从耳边吹过,几乎快要消散在空气中。
陈慧珍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人——这真的是她日思夜想了十四年的女儿吗?在她的记忆里,
刘颖总是穿着白衬衫,短发显得干练利落,说话时眼中闪烁着光芒,
浑身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可如今眼前的这个人,却如同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
站在喧嚣的尘土之中,仿佛被时间一点点磨平了所有的棱角。她走近几步,
声音有些发紧地问道:“怎么就只有你一个人呢?不是说他会来接我吗?”“他今天有点事,
部落临时要开会,所以让我先来接你。”刘颖轻松地提起她的行李箱,说道,“车在那边。
”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周围充斥着吵闹的引擎声、听不懂的陌生语言以及飞扬的尘土。
周子墨温婉(我在古代开画坊)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周子墨温婉全章节阅读
师尊他陪我跳诛仙台凌渊热门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师尊他陪我跳诛仙台(凌渊热门)
精神病院里的第49号病人程野沈星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精神病院里的第49号病人程野沈星
我用内力救初恋(云清月段誉风)最新热门小说_完结小说我用内力救初恋(云清月段誉风)
林晓陆沉舟(协议到期?我续费了,永久)全集阅读_《协议到期?我续费了,永久》全文免费阅读
傻妻原是瑶池仙云芷凌墨完本小说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傻妻原是瑶池仙(云芷凌墨)
鹤归朱门深(谢玦孟鹤归)免费阅读_热门的小说鹤归朱门深谢玦孟鹤归
末世重启(陆羽小李)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末世重启(陆羽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