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盛夏原唱

忽而盛夏原唱

作者: 下一个三年吗

其它小说连载

《忽而盛夏原唱》是网络作者“下一个三年吗”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江辰林晚详情概述:第一章:余音地铁在幽暗的隧道里穿发出规律而沉闷的轰像一头疲惫的巨兽在城市的腹腔中喘林晚星靠在冰冷的车厢壁闭着降噪耳机里流淌着德彪西的《月光钢琴的涟漪却无法抚平她眉宇间积攒了一整天的倦二十八在这个以“三”开头的年龄门槛她拥有了这个城市标准配置的一切:一份体面的广告公司设计工一间五十平米却要耗去她大半薪水的小公一张额度可观的信用以及通讯录里无数个标注着“...

2025-10-31 01:05:26

第一章:余音地铁在幽暗的隧道里穿行,发出规律而沉闷的轰鸣,

像一头疲惫的巨兽在城市的腹腔中喘息。林晚星靠在冰冷的车厢壁上,闭着眼,

降噪耳机里流淌着德彪西的《月光》,钢琴的涟漪却无法抚平她眉宇间积攒了一整天的倦意。

二十八岁。在这个以“三”开头的年龄门槛前,

她拥有了这个城市标准配置的一切:一份体面的广告公司设计工作,

一间五十平米却要耗去她大半薪水的小公寓,一张额度可观的信用卡,

以及通讯录里无数个标注着“某总”“某经理”却鲜少真心问候的名字。在外人眼中,

她是个合格的“奋斗者”。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一块地方,始终空落落的,

像一间久未有人居住的老房子,积满了时光的灰尘,推开时会有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

手机在掌心震动,屏幕亮起,冷白的光刺破了她假寐的宁静。

是那个沉寂了许久的大学同学群,此刻正不合时宜地喧嚣着。有人提议组织毕业七周年聚会,

地点就定在他们的母校所在的那座南方城市。消息一条条刷过,

带着对青春已逝的唏嘘和如今生活的一地鸡毛。有人晒娃,有人抱怨房贷,有人炫耀升职,

虚拟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热闹而疏离的气息。林晚星的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屏幕,

像翻阅一本与自己无关的旧相册,直到一个名字毫无预兆地撞入眼帘——江辰。“@江辰,

大建筑师,这次你可必须得来啊!就缺你了!”后面跟着几个暧昧的调侃和坏笑的表情包,

是关于他和班里那个叫苏晓的女生曾经的“金童玉女”传说。那些玩笑,

在当年或许无伤大雅,此刻看来,却像针一样,细细密密地扎在心上。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不疼,却带着一种绵长而熟悉的酸胀感,

迅速弥漫到四肢百骸。江辰。这个名字,像一把尘封已久、锈迹斑斑的钥匙,

她以为早已丢失在岁月的某个角落,此刻却被人轻易拾起,轻轻一碰,

就打开了记忆深处那扇沉重的闸门。

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衬衫、眼神清亮如星、会在她物理课本的空白处画下笨拙小太阳的少年,

隔着近十年的光阴与尘埃,轮廓依然清晰得令人心惊。她几乎是仓皇地退出了群聊的界面,

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点开了通讯录。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静静地躺在那里,

备注早已从亲昵到带着独占意味的“阿辰”,变成了冰冷而疏离的“江辰”。上一次联系,

是什么时候?她费力地回想。好像是两年前,在一个共同朋友的婚礼上。

他们被安排在同一桌,客气地打了招呼,互道“好久不见”,询问着彼此“还好吗”,

得到标准答案般的“还不错”。然后,便像两条短暂交汇的溪流,

迅速退回到各自的人生轨道,再无交集。现在的他,怎么样了?那个曾经在图书馆天台,

迎着夏风,眼神笃定地对她说“要设计出能留住时光的房子”的男孩,

是否还在坚持他那纯粹而炽热的梦想?是否已经成为了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而她呢?

林晚星看着车窗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精致的妆容掩盖不住眼底的疲惫。

她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坐在美院梧桐树下、眼神发亮地说要“用画笔记录世间所有转瞬即逝的美好”的林晚星吗?

如今,她的画笔大多时候在描绘甲方想要的“市场爆款”,

她的灵感消耗在无数次的修改和妥协里。那个对世界充满感知力的少女,

似乎早已迷失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列车运行前方是清河站,

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冰冷的电子女声将她从纷乱的思绪中拉扯出来。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那些翻涌而上的情绪重新压回心底深处,随着人流走出车厢。

站台上人来人往,步履匆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目的地,无人留意她片刻的失神。

走出地铁站,初夏的晚风带着一丝黏腻的暖意扑面而来。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

将天空渲染成一种暧昧的橘红色,也将她孤单的影子在水泥地上拉得很长,很长。去,

还是不去?那个关于初恋的、盛放着极致美好与深刻伤痛的记忆匣子,

她是否有勇气再次亲手打开?去见那个曾经让她笑靥如花、也让她泪流满面的少年,

如今已被岁月打磨成何种模样?她不知道答案。彷徨如同夜色,悄然将她包裹。

她只是紧了紧风衣的领口,汇入这流光溢彩却又无比孤独的人海,向前走去。

章 完第二章:蝉鸣 (The Past - 高二夏天)记忆像被骤然掀开的旧木箱,

带着樟脑和阳光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是南方的夏天,总是来得格外早,也格外汹涌。

知了在教室窗外高大的香樟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声音织成一张绵密的网,

将整个校园笼罩在一种昏昏欲睡的燥热里。阳光是淬了金的,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

在红白相间的跑道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高二文理分班后,林晚星和江辰成了同桌。

林晚星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安静,算不上耀眼,但眉宇间有股灵秀气,

喜欢在课本和笔记的空白处画些花花草草、小动物,笔触细腻。江辰则是理科尖子生,

却不是那种戴着厚眼镜、死气沉沉的书呆子。他思维活跃,篮球打得好,据说还会弹吉他,

是很多女生目光悄悄追随的对象。起初,两人像两条平行线,各自停留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

林晚星的世界是色彩与线条,江辰的宇宙是公式与定理。交集的发生,源于一次物理课。

那天的内容是复杂的力学分析,滑轮、斜面、受力……林晚星盯着黑板上的图示,

只觉得那些箭头和符号像一团纠缠的毛线,越理越乱。讲台上老师的声音渐渐变得模糊,

她的思绪开始飘散,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戳着一个小点。正当她对着题目束手无策,

几乎要放弃时,旁边悄悄推过来一本摊开的笔记本。米白色的纸张,

上面是力透纸背的、清峻而有力的字迹。他将那道令人头疼的难题分解得清晰明了,

每一步的推导,每一个公式的应用,都罗列得条分缕析。更让她心头一动的是,

在旁边空白处,他用简练的线条画了受力分析示意图,

一个小箭头指着那个即将从斜面上滑下的小木块,旁边用稍小的字标注着:别怕,摔不着。

带着一点笨拙的、试图安抚的意味。林晚星愣了一下,侧过头看去。

江辰正目不斜视地看着黑板,手指间转着一支黑色的中性笔,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仿佛刚才那个小动作与他无关。只是他微微泛红的耳根,在窗外透进的阳光下,

暴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一股暖流悄无声息地淌过心田,驱散了方才的焦躁。她低下头,

嘴角忍不住轻轻弯起,拿起笔,开始对照着他的笔记,重新理解那道题目。从那一天起,

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两个少年少女之间悄然滋生。他会“顺手”帮她打热水,

在她值日时“恰好”留下帮她擦黑板;他会把她那些被理科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议论文拿过去,

用逻辑的筋骨为其注入活力,让语文老师都惊讶她的“进步”;而她,

会在他篮球赛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座位时,默默递上一瓶早已拧开盖的矿泉水,

有时瓶盖上还会贴着一张画着眯眼笑脸的便利贴。他们开始一起在午休时,避开嘈杂的教室,

偷偷溜到图书馆后面那个鲜少人至的旧天台。他戴着耳机听英语听力,

或是啃着艰深的物理竞赛题;她则抱着她的速写本,捕捉天空中流云的形状,

或是画下他专注时低垂的眉眼和轻轻颤动的睫毛。偶尔抬头,目光在空中相遇,来不及躲闪,

便都慌乱地错开,只剩下擂鼓般的心跳和脸颊上攀升的温度。

他们也开始聊那些藏在心底、闪闪发光的未来。“我想学建筑。

”江辰望着远处城市的天际线,声音里带着一种罕见的、超越年龄的笃定,

“房子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壳子。好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是能让时间停驻、让故事发生的地方。”林晚星抱着膝盖,侧头看他。

阳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下颌线,少年的轮廓已经有了坚毅的雏形。“我想学设计,”她轻声说,

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着,“用线条和色彩,构建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也许不够宏大,

但一定要足够真实,足够美。”江辰转过头,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碎星,

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那以后我盖房子,你来设计里面的样子。从墙纸的花色,

到一盏灯的位置,都交给你。”那一刻,世界仿佛安静下来,

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远处模糊的蝉鸣。林晚星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脸颊像被晚霞点燃,

烫得厉害。她低下头,下巴几乎要抵到膝盖上,声音轻得像一阵风,

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好。”那个夏天,

空气里永远弥漫着青草被晒暖后散发出的清新气味,混合着少年身上干净的皂角清香。

每一次不经意的指尖触碰,每一个在人群中迅速锁定彼此又迅速分开的眼神,

都成了记忆深处最甜的那颗水果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舍不得化掉。

第二章 完第三章:信标 (Present Day)回到位于城市边缘的公寓,

林晚星踢掉高跟鞋,像卸下一身沉重的铠甲。玄关的感应灯应声亮起,在冷白色的光线下,

这间精心布置过的小屋显得格外寂静。她给自己倒了杯水,靠在流理台边慢慢喝着。

窗外是连绵的楼宇灯火,像一片坠落的星河,璀璨却冰冷。同学群已经恢复了平静,

仿佛刚才那场关于聚会和江辰的小小骚动从未发生。但某种东西已经被搅动了,

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正无声地扩散。手机屏幕再次亮起,

是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夏冉发来的私信。星星,看到群消息了吗?你去不去?

后面跟了个探头探脑的表情包。林晚星犹豫了一下,回复:还没想好。

夏冉的电话立刻追了过来,声音一如既往的活力四射:“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必须去啊!

都多少年没见了?再说了……”她顿了顿,语气带上了一丝狡黠和试探,

“你就不想看看……某些人,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林晚星当然知道“某些人”指的是谁。

她走到窗边,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轻声说:“看了又能怎么样呢?”“不怎么样啊!

就当是给青春一个交代嘛。”夏冉怂恿着,“而且我跟你说,

我听说江辰现在可是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开了个建筑设计工作室,

好像还拿了个什么挺有分量的新人奖。啧啧,

当年就看出来他不是池中物……”夏冉后面的话,林晚星有些听不真切了。江辰成功了。

他果然走在了他曾经梦想的道路上,并且做得很好。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头,

沉甸甸地坠下去。她应该为他高兴的,不是吗?可为什么,心底泛起的,

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自惭形秽?她打断了夏冉的滔滔不绝:“冉冉,我有点累了,

明天还要早起赶一个方案。”挂断电话,房间重新陷入令人窒息的安静。

她点开江辰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圈和她一样,设置了仅三天可见。一片空白。

就像他们分开的这些岁月,对彼此而言,大抵也是如此——一片礼貌而疏离的空白。

她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手机里一个隐藏的相册。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

密码是他们的毕业日期。相册里,躺着几十张照片。像素不高,

带着那个年代手机摄像头特有的模糊和泛黄质感。有他们在图书馆天台并肩看夕阳的背影,

有他骑着单车载她,她搂着他的腰,裙角和发丝在风中飞扬的瞬间,

有他送她的那个小巧精致的木头房子模型,有她熬夜织好的、针脚歪歪扭扭的灰色围巾,

被他珍重地戴在脖子上,对着镜头笑得像个傻瓜……每一张照片,都像一扇任意门,

瞬间将她拉回那个空气中都飘着甜味的年纪。那时的他们,相信理想高于一切,

相信爱能克服万难,相信未来一片坦途。手指停留在一张照片上。那是大四那年的冬天,

他即将出发去海外项目的前夜。他们在他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了顿简单的告别饭。

照片是餐馆老板娘帮他们拍的,镜头里,他们头靠着头,笑着,但眼底深处,

都藏着一丝对未知未来的、不易察觉的忧虑。那顿饭的后半程,气氛其实有些微妙。

他兴奋地谈论着项目的潜力,那位知名教授的赏识,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却有些心不在焉,搅拌着碗里已经凉透的汤,

听着那些陌生的术语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名字,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

似乎正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开距离。“晚星,”他察觉到她的沉默,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

他的手心温暖干燥,“就一年,我很快就回来。等我回来,我们就……”后面的话,

他没有说完。或许是觉得承诺太重,又或许是,连他自己也无法预知一年后的光景。而她,

当时只是点了点头,勉强笑了笑,说:“好。”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他们之间裂痕的开始。

不是剧烈的争吵,不是原则性的分歧,只是在人生的重要岔路口,

他们一个向往着更广阔的天空,一个却开始渴望安稳的港湾。方向的不同,

让曾经紧密相依的两颗心,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不同的航道。林晚星关掉相册,

将手机扔在沙发上,仿佛那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她走到书桌前,

那里堆满了甲方要求的修改意见和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曾经用来画下无数灵感和梦想的数位板,如今更多的时候,

是在修改着“再大气一点”“再商业化一点”“颜色再醒目一点”的设计稿。她拿起笔,

想在草图上勾勒点什么,却发现笔尖滞涩,灵感枯竭。

那个曾经对世界充满感知力、能用画笔捕捉细微美好的自己,

好像被遗弃在了时光的某个角落。同学会的邀请,像一枚投入深水的信标,

搅动了她看似平静的生活。而关于江辰的一切,更是这个信标最尖锐的部分,

直直刺向她内心最彷徨、最不确定的区域。去,还是不去?她看着窗外无尽的夜色与灯火,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她犹豫的,或许不仅仅是面对江辰,

更是面对那个——曾经满怀梦想,如今却迷失在现实洪流中的,自己。

第三章 完第四章:潮涌 (The Past - 高三至大学)记忆的潮水一旦决堤,

便汹涌难止。高三那一年,像一场席卷一切的风暴。试卷雪片般落下,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无情地递减,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风油精和某种无形的压力混合而成的味道。教室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

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专注的年轻脸庞。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林晚星和江辰之间,

却滋生出了某种相依为命的温暖。他们是彼此在题海战术中唯一的浮木,

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可以背靠背的战友。他们约定,要考去同一座城市。这个约定,

成了支撑林晚星啃下艰涩物理题的信念,也成了江辰在无数个深夜里,

反复验算最后一道数学大题的耐心来源。晚自习后,他们常常是最后离开教室的人。

他自然地接过她沉甸甸的书包,甩在自己肩上,

两人并肩走在被路灯晕染成橘黄色的校园小径上。香樟树的影子被拉长,交织,分离,

又在下一步重新缠绕在一起。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送到女生宿舍楼下,

那盏总是接触不良、忽明忽暗的老旧路灯下。“加油,林晚星。”“你也是,江辰。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千钧之力。他看着她走进宿舍楼门,

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才转身离开。而她,总会躲在楼道口的阴影里,

偷偷看着他挺拔的背影融入夜色,心里是满满的、酸涩又甜蜜的踏实感。放榜那天,

阳光炽烈得如同他们的心情。江辰毫无悬念地被南方那所顶尖大学的建筑系录取。

林晚星也超常发挥,考入了同城一所颇负盛名的美院,学习她心心念念的视觉传达。

大学生活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瞬间变得五彩斑斓。他们像所有挣脱了束缚的校园情侣一样,

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激情。他会在没课的下午,

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手单车载着她,穿过栽满古老梧桐的校园大道,

她的裙摆和他的衬衫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她会偷偷溜进建筑系那栋通宵亮着灯的专业教室,

陪他赶那些似乎永远也画不完的图纸,在他累得趴在图板上睡着时,

悄悄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身上,然后借着台灯的光,

在图纸的角落画下一个打着瞌睡的小猫;他们用省吃俭用攒下的生活费,

一起去周边那些不要门票的古镇旅行,在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牵手漫步,

在简陋的农家屋顶,裹着同一件租来的、带着霉味的军大衣,等待黎明撕破黑暗,

看日出那一刻天地间磅礴的瑰丽。他送她的十八岁生日礼物,

是一个他自己设计、亲手打磨组装的小巧木头房子模型,每一个窗户,

每一级台阶都精致无比。他把它郑重的放在她手心,眼神灼灼:“晚星,你看,

这是我们未来的家,第一步。”她送他的第一条围巾,针脚歪歪扭扭,漏针的地方比比皆是,

颜色也灰扑扑的并不出彩。他却像得了什么宝贝,在那个湿冷的南方冬天,固执地一直戴着,

哪怕被室友嘲笑也毫不在意。那些日子,美好得像一个不愿醒来的梦。阳光总是明媚,

雨水总是诗意,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糖霜的甜味。他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

沿着他们亲手描绘的蓝图,笔直地通往幸福的远方。然而,现实的裂痕,

总是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候,悄然出现。大四那年,毕业的钟声尚未敲响,

未来的压力却已如乌云压顶。江辰凭借其出色的设计才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跟随一位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的建筑系教授,

参与一个位于欧洲的联合设计项目,为期一年。

这个机会意味着顶尖的学术资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未来履历上金光闪闪的一笔。

但也意味着,他将错过国内如火如荼的秋招和春招,意味着,

他们刚刚结束异地恋大学在不同校区,又将面临更远的分离。与此同时,

林晚星所在的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她抱着精心准备的作品集,奔波于各大招聘会,

得到的回应却寥寥无几。那些她倾注了心血、充满灵气的设计,在HR眼中,

似乎总比不上更“商业化”、更“接地气”的方案。父母的电话也开始变得频繁,

言语间充满了对“稳定”工作的期望,以及对她这个“画画的”专业前途的隐忧。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吵,发生在一个闷热的夏夜。项目确认的消息下来,

江辰难掩兴奋地告诉她规划。“为什么一定要去?”林晚星听到自己声音里的颤抖,

像绷紧的琴弦,“国内就没有好的设计院和机会吗?

李教授那个事务所不是也向你发出邀请了吗?”“晚星,这不一样。”江辰试图解释,

眼神里闪烁着对远方和理想的渴望,“这是和国际顶尖团队合作的机会,

能学到的东西完全不同,对未来的发展……”“未来?那我们的未来呢?”她打断他,

积压已久的焦虑和不安在这一刻决堤,“一年时间,会发生什么,你知道吗?

你的未来规划里,还有我吗?”“就一年,我保证很快就回来。我们可以每天视频,邮件,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他上前想握住她的手,却被她躲开。“不一样的,江辰!

”她抬起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砸在宿舍老旧的水泥地上,留下深色的印记,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身边,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永远在追逐你的理想,你的建筑,

那我呢?”那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激烈地争执,也是第一次,

林晚星在江辰那双总是清澈坚定、盛满星光的眼睛里,清晰地看到了疲惫,

及一丝她当时无法理解、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的——对于她“不理解”和“不支持”的失望。

最终,理性或者说,对理想的执着压过了一切。江辰还是登上了飞往欧洲的航班。

机场送别时,他们用力地拥抱,仿佛要将对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他说“等我”,

她说“好”。然后,她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感觉心里某一块地方,

也跟着他一起飞走了。起初,越洋电话和视频还很频繁。

进展、那些让她似懂非懂的建筑理念;她努力分享着求职的点滴、工作的琐碎、生活的趣事。

但十二个小时的时差像一条无形的鸿沟,他那里是阳光正好的午后,她这里已是沉寂的深夜。

满挑战和新鲜感的国际舞台;她的世界却逐渐缩小为格子间、出租屋和看不到尽头的通勤路。

他的邮件越来越长,充斥着专业术语和宏伟蓝图;她的回复越来越短,

只剩下“挺好的”“注意休息”。距离,像悄无声息的潮水,

一点点漫过他们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堤岸,侵蚀着共同的语言和分享的欲望。一年后,

江辰如期归来。他带着项目成功的荣耀、导师极高的评价,

以及几份来自顶尖建筑设计机构的橄榄枝,前程似锦。而林晚星,在经过数次碰壁后,

终于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设计师的工作,

日复一日地修改着甲方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案,曾经的灵气和棱角,几乎被现实磨平。

重逢的喜悦是真实的,拥抱的温度也是真实的。但很快,他们都察觉到横亘在彼此之间的,

那条看不见却无法跨越的鸿沟。他兴致勃勃地聊着参数化设计、绿色建筑、国际竞赛,

她努力跟上,

句关于“客户审美”和“市场偏好”的无奈;他规划着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描绘着充满激情与不确定性的蓝图,她却只想要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好应付下个季度的房租和父母越来越急切的催婚。他们都感到,

对方似乎不再是记忆里的那个人了。

那个能理解他所有奇思妙想、眼神发亮地听他讲述建筑梦想的女孩,

好像被琐碎的现实吞没了;那个能让她安心依靠、给予她无限包容和温暖的少年,

似乎变得有些陌生,满心满眼都是她无法触及的、更广阔的世界。那个雨夜,

在一次不算激烈却格外疲惫的对话后,两个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

敲打着玻璃,也敲打在彼此的心上。林晚星看着窗外被雨幕模糊的城市灯火,

感觉自己和江辰之间,也隔着了这样一场迷蒙而冰冷的大雨。她听见自己的声音,

轻得像一声叹息,却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江辰,我们……好像走散了。

”江辰就站在她身后,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晚星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久到她几乎要收回那句让她自己都心痛到窒息的话。最终,她听到他低沉而沙哑的声音,

带着一种认命般的疲惫,轻轻地,在她身后响起:“嗯。”没有挽留,没有追问,没有争吵。

只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年少时以为坚不可摧、能战胜一切的感情,

终究没能抵过现实洪流悄无声息的冲刷和彼此成长轨迹的偏离。青春兵荒马乱,

我们潦草地离散。

第四章 完第五章:涟漪 (Present Day)接下来的几天,

林晚星感觉自己像一杯被搅浑的水,表面试图恢复平静,

内里却仍有无数细小的颗粒在不安地悬浮、碰撞。江辰的名字,

以及随之而来的那些蒙着青春滤镜的回忆,像一个无法关闭的背景音,持续在她脑海中低徊。

她试图用工作淹没自己。比以往更早到公司,更晚离开,将精力投入到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中,

用甲方的反复要求和紧迫的截止日期来填满所有思考的缝隙。然而,

在修改第十几版Logo的间隙,在等待渲染输出的空白时间里,

那些关于过去的碎片总会不期而至。

有时是他递过笔记本时微红的耳根;有时是图书馆天台上,

他侧脸被阳光勾勒出的金色绒毛;有时是他握着她的手,认真说“我盖房子,

你来设计里面”时,眼底灼人的光亮。这些画面清晰得可怕,

脑屏幕、数据报表、以及微信群里不断跳出的“@全体成员 抓紧修改”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她甚至开始不受控制地想象,现在的江辰会是什么模样?穿着定制的西装,

在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用流利的英语阐述着他的设计理念?还是戴着安全帽,

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与施工方据理力争?他是否还保留着少年时的那份执着与清澈?

这些想象让她心烦意乱。夏冉显然不打算让她安宁。几天后,又一条信息追了过来,

这次附带了一张截图。是班级群里统计聚会人数的在线表格,在“参加”一栏里,

赫然有着江辰的名字。看!他都去了!你还犹豫什么?

夏冉的信息带着一股“看你这回还怎么躲”的得意。林晚星的心猛地一跳。他……真的会去。

这个认知让原本模糊的、可回避的可能性,骤然变得具体而紧迫。她点开那个表格,

手指在“参加”和“不参加”两个选项之间徘徊。冰冷的屏幕映出她犹豫不决的脸。去吗?

去亲眼见证岁月的痕迹如何刻画在那张曾经无比熟悉的脸上?

去亲耳听听他的声音是否还带着记忆中的温度?去确认,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是否真的只是一场青春期的幻觉?还是不去?将一切定格在回忆里,

保留那份最初的、未被现实磨损的美好想象。避免可能的尴尬、比较,

以及那份潜藏在心底、不愿承认的,害怕面对彼此都已改变的怯懦。

她最终没有点击任何一个选项,关掉了表格,仿佛这样就能将选择无限期地推迟。

但这种刻意的逃避,在命运或者说是夏冉的推波助澜下,显得不堪一击。周末,

夏冉直接杀到了她的公寓,美其名曰“拯救濒临自闭的都市女青年”。窝在沙发里,

抱着一袋薯片,夏冉开始了她的“思想工作”:“林晚星同志,

你能不能别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就是个同学会吗?不就是个前男友吗?

都多少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林晚星蜷在沙发的另一角,抱着膝盖,下巴抵在膝盖上,

闷闷地说:“我没如临大敌。”“得了吧,你脸上就写着‘纠结’俩字。”夏冉凑过来,

“说真的,你到底在怕什么?怕他携眷出席?怕他变成油腻大叔?还是怕……你们之间,

还有点什么?”“都没有。”林晚星飞快地否认,却心虚地避开了夏冉探究的目光,

“只是觉得没必要。大家的生活早就没有交集了,强行凑在一起,除了尴尬,还能有什么?

”“哎呀,就当是普通老同学见个面嘛。你看看你现在,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里,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街溜子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