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恋爱,我以为他是沉稳体贴的理想伴侣。直到我出车祸那天,他照顾得比谁都周到,
却在手机上写下了:资源一号,顾宁,适合做融资支撑。我是他规划人生的一张牌,
是替他升迁的垫脚石,是他“规划书”里最早被写上的人。
可他低估了我——我是最容易相信人的,也是,最难原谅的。1 他说我太冷,
不适合结婚我是在病房里醒来的,吊瓶还没拔,脖子隐隐作痛,左腿打了石膏。
意识模糊了一阵,听见窗边有人接电话,压低了嗓音:“……放心,她不傻,不会多想。
她一向懂事。”然后是几步走到床边,语气温柔得过分:“宁宁,你醒了?
有没有哪里还不舒服?”我望着他,嘴里干得发涩,眼神里是暂时控制不住的信任。
“怎么回事?”“拍广告那天,你下楼梯不小心摔了。脑袋磕了一下,医生说还好没大碍,
留院观察几天。”他说得平静,“公司我帮你请了假,养好身体最重要。”他叫林煜,
我的男朋友。我们交往三年,一起租房,两个人的生活稳定平凡。
我以为我们会慢慢谈婚论嫁,虽然他总说“还没准备好”。但这次,我醒来后,
他第一时间不是问我痛不痛,而是打电话告诉某人我不会多想。这通电话像一根细针,
扎破了我心底某种柔软的信赖。我没吭声。等他走后,我的手机还在抽屉里。
我打开来查看消息,朋友圈提醒林煜给我点了个赞,是我刚刚发出的广告拍摄花絮。
那条朋友圈是在事发前十分钟发的。林煜评论:辛苦了,宝贝要注意安全。点开他的朋友圈,
我发现他删了所有和我有关的痕迹。
我们的合照、一起旅游的照片、甚至我给他庆生的那张……都没有了。
以前我从没查过他手机,从没装过定位,因为他说信任最重要。我也一直以为,
我很会信任人。脑袋隐隐作痛,我咬着牙一页一页地翻他的微信列表,
直到一个熟悉又突兀的群名跳进眼里:战略协作-2021备份。群里的人头像我全不认识,
但有一条信息,是他两个月前发的:“资源一号:顾宁,适合长期供养,
现阶段可稳定人设;有话语权,暂不打草惊蛇。”心口像被铁皮碾过去一样发闷,
我强忍着恶心继续翻。有人发:“她发现了吗?”林煜回:“没,她对我很放心。
只要我按节奏推进,再过几个月就能退出这段关系了。
”另一条更直白:“那边你打算什么时候办事?”林煜回:“林珊说怀孕了,
再拖下去也不合适。”林珊。我最好的朋友。她知道我所有的事。我们是大学同宿舍,
她陪我走过失恋、搬家、升职换岗,甚至我们之间早已经像家人一样。
我突然想起她上次和我说想找工作,让我推荐点人脉。我当时笑着说你来我们公司吧,
我带你。她后来没来,说工作太忙了。我信了。护士敲门进来换药,
我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聊天记录。她一边整理仪器,一边笑着说:“你男朋友真好,
昨天你睡着的时候守了一夜,还一直帮你擦汗。”我笑了一下,没说话。他当然很好,
他一直都很温柔,温柔到让我觉得,他的沉默是体贴,他的忙碌是拼搏,他的不解释,
是不想让我烦心。但他忘了,温柔也能是武器。披着体贴的外衣,让我彻底放下了防备,
给了他掌控我人生的全部钥匙。他第二天又来了。我假装睡觉,听见他翻我手机。
他试图删除一些内容,但我的系统自动备份到了云盘。他走后,我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李望,我有点事,要请你帮个忙。”李望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大学时他追过我,
我没答应,但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在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做数据工程师,最擅长的,
就是查人。他那边声音有点惊讶:“你终于出事了?我早说那男人不对劲,你偏不听。
”我声音哑得厉害:“我想知道,他和林珊,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给我三天时间。
”他说。我点头:“好。”挂断电话,我望着窗外逐渐泛白的天光。林煜,你说我太冷,
不适合结婚。你说你想找一个能撑起你事业的女人。那我就成全你,
亲手把你送上你最想要的高台——然后,一脚踹翻它。这场戏,还没开始呢。
你准备好谢幕了吗?2 他和她同居了一年,而我什么都不知道出院那天阳光很好,
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干净、通透。林煜来接我,手里提着保温壶和我最爱吃的粥。
眉眼柔和,语气温柔:“宁宁,回家吧。”我望着他,忽然发现一个事实——他不紧张。
他完全没有那种“藏着秘密的人”应有的戒备和慌张。反而越温柔,
我越清楚他已经演得太久,熟练到连心跳都不会乱一下。回到公寓,我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他帮我把行李箱放好,转身去厨房热粥。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这个我们住了两年的家,
忽然觉得陌生。沙发靠垫换成了新的颜色,香薰味道也变了,阳台上多了几盆绿植。
“你什么时候买了这些?”我随口问。“你住院那几天,看着空落落的,
我想着添点颜色让你回来心情好。”他走出来,语气温柔得刚刚好。我点点头:“很好看。
”他没看见,我指尖已经按下了客厅路由器的远程快照功能。我说我住院那几天,
其实只住了四天。而这几盆花的花盆上还贴着快递单,收件人不是我,也不是他,
而是一个叫林珊的人。那天下午他出门见客户,我点开家里隐藏摄像头的回放。
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玄关,她熟练地换上拖鞋、挂起外套、打开冰箱,动作像极了女主人。
她背对镜头,却没法遮住那个粉色皮筋扎起的马尾——林珊,
大学四年、友情十年、几乎已经和我家人见过无数次的“好姐妹”。她在厨房洗水果,
切芒果时笑着接了个电话:“嗯,他说她还没发现,让我安心。”我盯着屏幕,
心跳冷得发紧。我们三个人,演了一场三年的好戏。那晚我没等林煜回来,
自己出门打了辆车,去了林珊的住处。她住在北环的一个精装单身公寓里,
之前说是公司租的,离单位近。门铃响了两声,她穿着睡衣来开门,看到是我,
脸上的肌肉明显抽了一下。“宁宁?你怎么来了?”我笑着晃了晃手里的牛奶:“路过,
顺便看看你。”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开了门。我走进去,屋里是淡粉调调,
茶几上的情侣马克杯很眼熟,是我和林煜曾在三亚买的限量款。“你一个人住?”我问。
她神情自然地点头:“是啊,不然还能跟谁住?”“我看你冰箱里有林煜喜欢的气泡水。
”我走过去打开冰箱,“还有他不吃辣的定制外卖。他不是一直说这家外卖平台口味重么?
”她盯着我手指停顿的地方,眼底浮出一丝慌张:“你也太细心了吧,可能是我点错了。
”“哦,”我轻轻点头,“那你微信转账记录里,怎么有那么多林煜的昵称备注?
”林珊脸色彻底僵住了。她想说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口。我看着她:“你怀孕了吗?
”她瞳孔缩了缩,下一秒居然红了眼:“我本来不想这样的,他说你不适合结婚,
说你不愿生孩子,你太强了,让他喘不过气……”我忍不住笑出声:“所以他就选了你?
你就真的信他?”她低头,声音几乎听不见:“你太聪明了,他说和你在一起压力很大,
他觉得我……简单,能照顾他。”我站起来,慢慢靠近她:“他是不是还说过,
我永远不会发现?我太理智,不会胡闹,也不会查他的手机?”她咬着嘴唇,点了点头。
我转身走出门时,停下了一秒,语气淡淡地问:“他知道你今天是安全期吗?”她愣了一下,
摇头:“我没告诉他。”我转身朝她笑了笑:“那我祝你们好运。
”我知道她会告诉林煜我来过,也知道他今晚一定会试探我有没有发现。我等他主动出牌。
那晚他回来得很晚,脸上的笑有点紧:“你今天去哪儿了?”我靠在沙发上刷手机,
语气平静:“陪我妈看病,她最近心脏不太好。”他顿了一下:“怎么没跟我说?
”我笑:“不是有你闺蜜照顾我吗?我怕你忙不过来。”他呼吸顿了一下,但没再多问。
我盯着他的眼睛,突然想起三年前他第一次追我时说的一句话。“你是我见过最清醒的人,
像一杯水,我喝得懂。”现在想想,他想的不是懂,是控制。他以为我足够好骗,足够沉默,
足够识趣,足够能“退出”。他以为我什么都不敢做。那天夜里,
我把所有聊天记录、房产证复印件、公司合同的电子件全部整理成一份资料包,发给了李望。
他回我一句话:你要想下狠手,我可以给你加把火。我没有犹豫,点了“同意”。三天后,
林煜要去参加一个创业分享会。主讲人是他,主题是:情绪价值与女性共创型创业关系模型。
我申请了一张VIP门票,坐在第一排,拿着笔记本。他上台时看见我,明显僵了两秒,
台词断了半句。我冲他微微一笑,掏出手机,录下了他的一句话:“要懂得尊重合作者,
而不是利用他们。”我发了个朋友圈,只写了一句话:“你喜欢演,我给你舞台。
”3 他用我的名字,转走了第一套房创业分享会后第三天,
林煜被邀请去了市电视台录制访谈节目。
他受访的主题是“新世代男性创始人的情绪领导力”,我知道这个话题,
是他从我这套工作理念里偷的。他以前连“品牌共情力”都没听过,
是我三年前给一家客户公司设计传播策略时首创的核心概念。如今,
他穿着我帮他搭配的深蓝西装,站在那盏他曾经说“看起来太刺眼”的补光灯下,
字正腔圆地复述我说过的话,脸上带着自信又体贴的笑。李望把USB快递给我时,
语气有些迟疑:“你真打算全盘动他?”我打开电脑,
一边整理文件一边问:“你查到什么了?”“他名下确实只有一辆车。
但你名下多了两样东西——一个公寓的转让协议和一份投资公司股东协议,
你自己应该不知道吧?”我停下动作,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名字:顾宁。
文件上确实是我的签名,但那不是我签的字。“这套房是他和林珊现在住的。”李望说,
“房本登记的是你的名字,他们用你的身份信息贷款,月供从一家公司账户扣,
但那家公司——也是你名义上的股东企业之一。”我坐在沙发上,脑子里嗡嗡作响。
“为什么贷款批得下来?我的流水不够。”我问。
“他们用了你的收入流水——你公司给你发工资那笔。他把你包装成担保人,资产方,
又是出资方。”“签名怎么来的?”“应该是伪造的。他跟你有你身份证复印件,
还有……你以前留的电子签名。”我盯着那份清晰的扫描件,
照片角落里还有我生日那天手写的一封卡片。那是我亲手写给林煜的信。
“他用我送给他的卡片,复刻了我的签名?”我低声说,嗓音有点哑。李望沉默了一会,
问我:“你想报警吗?”“还不到时候。”我把所有资料打包,
连带那期访谈节目的录屏一起,发给了一位早年曾经采访过我的财经记者朋友。她叫许蔚,
早年在微博做情感深挖专栏出圈,如今转做视频类短纪录内容。“我有个故事给你,
真实案例,可以写。”我说。“你要实名?”她问。“先用化名,等你放出来热度够了,
我来认领。”“你要引爆谁?”我笑了笑:“林煜。”“这个名字……我听说过。
他最近投了个情感陪伴类APP,号称‘新时代亲密关系倡导者’。
”“他连公司资金都不是自己的,用我的名义抵押了贷款。”我说,“你想写爆款,
这就是爆款。”许蔚沉默了一秒:“你疯得很漂亮。”一周后,那期视频发布,
点击破了三百万。标题叫《她是创业路上的“助力者”,还是他情感剥削的工具人?
》评论区一片轰动:“女人被当作资源,到底还要忍多久?”“情绪价值也能量化?
什么时候开始连‘陪伴’都变成一种资本投入?
”“我看到她签名那页时手在抖——太熟练了吧,这男人真敢。
”我刷新到一条热评:“最恐怖的是,她一直以为他们是在谈恋爱,
而他从一开始就在写商业计划书。”那天深夜,林煜打来电话。我看着屏幕闪烁的名字,
等到铃声快要结束时才接起。他声音压得很低:“你看到了吧?网上疯了。你什么意思?
”“你不认识视频里的女孩吗?”我轻声问。他愣了一下:“你疯了吧?
你知不知道你毁了我什么?”“你毁的比我更多。”我说,“你拿我当资源,
用我的名义借钱、办公司、买房子,你还记得自己亲口说过什么吗?你说爱我。
”“我……我当时是真的喜欢你。”“所以你跟我睡觉的时候,
心里已经把我拆成了几种角色:担保人、合伙人、宣传口、融资线。你这么能规划,
为什么不去开咨询公司?”电话那边的呼吸声越来越乱,他压着火:“你到底想怎么样?
”“我没想怎么样啊。”我轻描淡写,“不过接下来几天,你要是接不到投资人电话,
不用惊讶。别问为什么,我只是提前替你通知他们一句:他们投的项目,
已经有民事法律纠纷了。”我挂了电话。站在阳台上吹了会风,看到对面楼的灯一盏盏熄灭。
这城市从来都不缺故事。只是从来没人把我当主角。这次,我要做自己的主角。
把他写下的计划书,一页一页撕成碎片,撒回他的脸上。让他知道,拿感情当棋盘,
就得输得彻底。4 他说我太理性,不适合结婚三天之内,
林煜的名字先后出现在三个不同的热搜词条里。
第一个是“女性工具人”;第二个是“创业人设翻车”;第三个,
则是他自己推上的:林煜回应恶意抹黑:分手后的报复不该成武器。他终于出手了。
我坐在办公室,看着屏幕里他那段刚刚发布的访谈视频。背景是低调的深灰色,
他穿着白衬衫,衬得自己格外干净。眼里泛着疲惫,
看似克制却刻意激起共情的语调说:“我承认,我曾经爱过她。
但后来我们在价值观上产生了分歧,她过于理性、太追求掌控感,对家庭,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