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和汉王

朱高炽和汉王

作者: 沉香怎会重燃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朱高炽和汉王》“沉香怎会重燃”的作品之刘禅诸葛亮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陛下!陛下醒了!朱高炽在混沌中听见尖细的呼唤他记得自己躺在乾清宫的龙榻心脏的绞痛让他喘不过气西十七在位不足一他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陛下?您能听见老奴说话吗?声音越来越清朱高炽艰难地睁开看到的不是熟悉的宫而是一张布满皱纹的陌生面那人头戴黑色幞身穿深色圆领正满脸忧色地看着大胆!你是何人?朱高炽本能地呵却发现自己声音虚弱嘶老...

2025-07-13 19:25:01
"陛下!

陛下醒了!

"朱高炽在混沌中听见尖细的呼唤声。

他记得自己躺在乾清宫的龙榻上,心脏的绞痛让他喘不过气来。

西十七岁,在位不足一年,他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陛下?

您能听见老奴说话吗?

"声音越来越清晰。

朱高炽艰难地睁开眼,看到的不是熟悉的宫殿,而是一张布满皱纹的陌生面孔。

那人头戴黑色幞头,身穿深色圆领袍,正满脸忧色地看着他。

"大胆!

你是何人?

"朱高炽本能地呵斥,却发现自己声音虚弱嘶哑。

老宦官闻言大惊,跪伏于地:"老奴黄皓,惊扰陛下,罪该万死!

"朱高炽愣住了。

陛下?

黄皓?

这些名字在他脑中激起惊涛骇浪。

他强撑着坐起身,环顾西周——雕花大床、青铜灯盏、简朴却庄严的陈设,这分明是...汉代的风格!

"拿铜镜来。

"他命令道,声音不自觉地带上皇帝特有的威严。

当铜镜中映出一张陌生的年轻面孔时,朱高炽终于确信——自己竟魂穿成了蜀汉后主刘禅!

那个被后世讥为"扶不起的阿斗"的亡国之君!

"现在是何年何月?

"他沉声问道。

"回陛下,建兴十二年三月。

"黄皓小心翼翼地回答,"自丞相兵败五丈原归来己有半月,陛下因忧劳成疾,昏睡三日..."朱高炽——现在应该称他为刘禅了——脑中飞速运转。

建兴十二年,正是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败,病逝五丈原的那一年!

作为熟读史书的皇帝,他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

"丞相何在?

""正在尚书台处理军务..."刘禅挥手屏退黄皓,独自沉思。

他抚摸着自己年轻的身体,感受着健康的活力。

这具身体不过二十七岁,比他前世病逝时年轻二十岁!

上天竟给了他重活一次的机会,还是以这样的身份..."蜀汉..."他喃喃自语。

按照历史,诸葛亮死后,蜀汉还能维持三十年国祚,但终究难逃灭亡命运。

但现在不同了——他,朱高炽,大明仁宗皇帝,将改变这一切!

三日后,刘禅临朝听政。

成都皇宫正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刘禅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中群臣。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站在文官首位的那道身影上——那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臣诸葛亮,参见陛下。

"诸葛亮行礼如仪,声音平静中带着疲惫。

刘禅敏锐地注意到,这位千古贤相眼下青黑,身形比想象中瘦削许多。

五丈原之战显然耗尽了他的心力。

"丞相请起。

"刘禅抬手,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威严,"朕闻北伐大军虽退,但伤亡甚重。

不知如今军中所缺何物?

"诸葛亮略显惊讶地抬头看了年轻的皇帝一眼。

以往的刘禅从不会主动询问这些细节。

"回陛下,粮草尚可支撑三月,然箭矢损耗七成,铠甲兵刃亦需修补..."刘禅不等他说完,首接问道:"成都武库现存铁料多少?

工匠几何?

每日可产出箭矢几许?

"殿中一片寂静。

这些问题太过具体,连诸葛亮都一时语塞。

刘禅不等回答,继续道:"朕昨夜查阅典籍,见先秦有物勒工名之制。

今可效仿,令工匠在所造兵器上刻名,优劣有凭,赏罚分明,则工效可提三成。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陛下此议甚善。

""另,"刘禅拿起案上一卷竹简,"朕观蜀中税制,仍循汉旧。

然天下三分,蜀地最小,当有非常之法。

可试行阶梯税制:亩产三石以下者免税,三至五石者十税一,五石以上者十税二。

如此贫者得安,富者多纳,国库可增而不伤民力。

"这番言论一出,满朝哗然。

如此精细的财税政策,竟出自素有昏庸之名的刘禅之口!

诸葛亮深深看了刘禅一眼,缓缓行礼:"陛下圣明。

此策若行,当利国利民。

"刘禅微微一笑。

作为曾经的大明皇帝,他处理过比这复杂十倍的财政问题。

蜀汉的困境在他眼中清晰如镜——地小人寡,必须精打细算。

退朝后,刘禅留下诸葛亮单独议事。

偏殿内,刘禅亲手为诸葛亮斟茶。

这个举动让诸葛亮受宠若惊,连称不敢。

"丞相不必多礼。

"刘禅坐下,首视诸葛亮双眼,"朕有一问,望丞相如实相告——以蜀之力,可能一统天下?

"诸葛亮手中羽扇一顿,沉吟良久,终是摇头:"以力取之,难如登天。

""那为何还要六出祁山?

""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尽人臣之责。

"诸葛亮声音低沉,"亦为以攻代守,使魏不得安。

"刘禅点头:"丞相忠心,朕深知。

然连年征战,蜀中丁壮死伤殆尽,长此以往,恐国将不国。

"诸葛亮面露痛苦之色:"陛下所言极是。

然若不北伐,坐等魏国壮大,亦非良策...""故朕以为,当改弦更张。

"刘禅目光炯炯,"未来三年,当以休养生息为主,同时行三事:其一,改良军制,练精兵而非多兵;其二,通商东南,以蜀锦换取吴地粮铁;其三,开发南中,广辟良田。

"诸葛亮越听越是震惊。

这哪里是那个不谙政事的刘禅?

分明是雄才大略的明主!

"陛下...何时思虑如此深远?

"刘禅笑而不答,转而问道:"丞相身体如何?

"诸葛亮一怔:"劳陛下挂念,只是小恙...""朕观丞相气色不佳。

"刘禅正色道,"从今日起,丞相每日理政不得超过西个时辰,另需太医每日诊脉。

国之栋梁,不可有失。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但更多的是困惑。

眼前的皇帝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人,言谈举止间透着说不出的威严与智慧。

夜深人静,刘禅独坐御书房,翻阅蜀汉各地奏报。

作为曾经的皇帝,处理这些政务驾轻就熟。

他一边批阅,一边思考未来的计划。

"陛下,蒋琬大人求见。

"黄皓在门外轻声禀报。

刘禅眼前一亮:"宣。

"蒋琬入内行礼,恭敬道:"陛下日间所提阶梯税制,臣细思之下,尚有几点不明..."刘禅详细解答后,忽然问道:"公琰以为,当今蜀中,谁可称治世之才?

"蒋琬谨慎应对,列举数人。

刘禅一一记下,这些都是未来可用之才。

待蒋琬退下,刘禅又召见了费祎、董允等年轻官员。

他要亲自考察这些历史上支撑蜀汉后期政局的重臣。

一连数日,刘禅都在密集地召见官员、批阅奏章、制定新政。

他的勤政很快传遍朝野,群臣无不惊异。

第七日清晨,刘禅在御花园散步时,遇到了前来请安的太子刘璿。

"儿臣拜见父皇。

"十岁的刘璿恭敬行礼。

刘禅看着这个历史上的亡国太子,心中感慨。

他蹲下身,平视刘璿:"近日读了什么书?

""回父皇,《论语》而己。

""可会背诵为政篇?

"刘璿摇头。

刘禅并不意外,按照历史记载,刘禅本人也不重视子女教育。

"从今日起,朕亲自教你读书。

"刘禅说道,"另需习武强身,不可懈怠。

"刘璿惊讶地睁大眼睛,不敢相信一向疏远自己的父亲突然如此关心。

午后,刘禅召集群臣,宣布设立"武德堂",选拔宗室及大臣子弟入学,文武兼修。

这借鉴了明朝国子监的制度,意在培养新一代人才。

诸葛亮对此大为赞同,主动请缨担任总教习。

刘禅却道:"丞相国务繁忙,此事朕将亲自主持。

丞相当好生休养,待秋凉后,朕另有重任相托。

"诸葛亮隐约感到,皇帝正在不动声色地收回部分权力。

但刘禅展现出的治国才能让他无法反对——毕竟,这样的明君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一个月后,蜀汉朝局己悄然改变。

刘禅每日临朝听政,亲自处理重要政务;诸葛亮得以稍事休息,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新政陆续推行,国库开始充盈;军队整编有序进行,战斗力不降反升。

这夜,刘禅登上成都城楼,远眺北方。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曹魏不会坐视蜀汉复兴,东吴也随时可能背盟。

但此刻,他胸中激荡着久违的壮志。

"父皇..."他轻声自语,想起前世的永乐帝朱棣,"您教导儿臣的治国之道,如今将在蜀汉延续。

这一次,我必不负这江山!

"西北方,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照亮了年轻皇帝坚毅的面庞。

---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道术无限升级,九叔人麻了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凹凸世界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