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你这个废物!连个实习报告都写不好,公司不需要你这种垃圾!"
部门经理的咆哮声在办公室里回荡,我低着头收拾桌上的东西,周围同事们的窃窃私语如针扎一般刺痛着我的神经。
"听说他爸妈为了供他读历史系,把房子都卖了。"
"学历史有什么用?现在找不到工作还不是活该。"
"二十五岁了,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真是家里的累赘。"
我咬紧牙关,装作听不见这些刺耳的议论。作为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我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了如指掌,甚至写过十万字的专业论文,但这些知识在现实中一文不值。
收拾完东西,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写字楼。秋风萧瑟,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没有人会在意一个落魄的失业青年。
回到出租屋,我瘫坐在床上,随手拿起桌上那本《泰坦尼克号真实档案》。这本书我已经翻了无数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我的研究笔记。
"如果我能回到1912年,一定能阻止这场悲剧。"我苦笑着自言自语,"可惜这只是幻想。"
正说着,房间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我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再次睁开眼时,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房间装修古典华丽,墙上挂着维多利亚风格的油画,桌上摆放着老式的煤油灯。
"这是哪里?"我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先生,船就要开了,您该准备登船了!"
船?我心中一震,连忙跑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港口停泊着一艘巨大的邮轮,船身上赫然印着"RMS TITANIC"几个大字。
我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泰坦尼克号?那不是1912年的事情吗?
我急忙跑到梳妆台前,镜子里映出的依然是我的脸,但身上穿的却是二十世纪初的正装。桌上摆放着一张船票,上面清楚地写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头等舱。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喃喃自语,但现实就摆在眼前。
敲门声再次响起,更加急促:"林先生,马车已经在楼下等候了!"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无论这是什么情况,既然我来到了1912年,那就意味着我有机会改变历史。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细节我倒背如流: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船只撞上冰山;凌晨2点20分,船只完全沉没;1514人遇难,只有710人获救。
关键在于撞击位置、冰山预警、救生艇数量不足,以及船员应急处理的失误。如果我能提前预警,或许真的能改变这一切。
我快速整理了一下衣装,将房间里的重要物品收好,然后大步走向门外。
"来了!"
打开门,一个穿着制服的男子恭敬地站在门外:"林先生,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坐在马车上,我透过车窗看着街道两边的景象。这里是南安普顿港,街道上马车来往,行人穿着二十世纪初的服装,一切都在提醒我这不是梦境。
"这位先生,您是第一次乘坐泰坦尼克号吗?"马车夫热情地说道,"这可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呢!"
永不沉没?我苦笑一声。如果不出意外,四天后这艘"永不沉没的船"就会葬身大西洋。
马车停在港口,我下车抬头仰望着眼前的钢铁巨兽。泰坦尼克号比我想象中更加壮观,长达269米的船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四根巨大的烟囱直插云霄。
港口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前来送别的人群。头等舱乘客们穿着华丽的服装,谈笑风生;三等舱的乘客则拖家带口,脸上写满了对新大陆生活的憧憬。
"先生,请出示您的船票。"一名船员礼貌地拦住我。
我掏出船票递给他,他仔细检查后,恭敬地说道:"欢迎登船,林先生。您的房间在A层,服务员会为您带路。"
跟着服务员走上甲板,我一边观察着船只的构造,一边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我需要想办法接触到船长爱德华·史密斯,或者首席官威廉·默多克,向他们提供冰山预警信息。但问题是,作为一个普通乘客,我怎么可能接触到这些高级船员?而且即使接触到了,他们又凭什么相信我的话?
其次,我需要了解船上的救生艇配置。据我所知,泰坦尼克号只配备了20艘救生艇,最多只能容纳1178人,远远不足以救下全部2224名乘客和船员。
"先生,这里就是您的房间了。"服务员打开了一扇豪华的房门。
房间宽敞明亮,装饰华丽,比我原来的出租屋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我没有心情欣赏这些,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拯救这艘船上的2200多条生命。
我走到书桌前坐下,拿起纸笔开始制定计划。时间紧迫,我只有四天时间。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