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25年,8月1日,地球标准时间,上午7点整。
这不是一个会被阳光温柔唤醒的早晨。对于李维来说,
清晨的第一缕“光线”是来自他床头智能面板发出的柔和的蓝光。
这光线并非来自窗外——他住在城市地下的生态穹顶社区“绿茧七号”,
这里的天幕是精密的人造光源,模拟着地球上早已变得稀缺的日出日落。
今天预设的是一种名为“活力橙”的光谱,旨在以最科学的方式唤醒住户体内的生物钟。
然而,真正将李维从浅层睡眠中拽出来的,并非光线,
而是他手腕上那块近乎皮肤的一部分——生物集成终端。它轻柔地震动了一下,紧接着,
一段经过算法优化的、带着合成暖意的女声在他耳边响起:“李维先生,
根据您的睡眠监测数据,您已完成本轮深度睡眠周期,当前各项生理指标良好。
今日日程提醒:上午9点,‘创界无限’公司第37号虚拟现实会议室,
项目‘元宇宙新纪元’阶段性汇报。预计持续时长:2小时15分钟。
您有1小时45分钟的准备和通勤时间。早餐建议:根据您的健康档案和昨夜代谢数据,
已为您定制‘能量唤醒套餐’,包含高蛋白合成块、纳米强化蔬果汁及适量神经舒缓茶。
是否现在启动?”李维呻吟了一声,眼皮沉重得如同灌了铅。在31世纪,
人工智能管家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单元,它们无微不至,
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过于无微不至。他嘟囔了一句:“再睡……五分钟。”声音含糊不清,
带着浓浓的睡意。生物终端沉默了三秒,似乎在评估他的请求是否合理。
“根据您的日程紧迫性和历史记录,建议您不要推迟起床。
深度睡眠后的碎片化浅睡可能降低上午的工作效率。已为您播放舒缓的α波音乐,
协助您平稳过渡。”柔和的音乐像涓涓细流般涌入他的听觉神经。李维翻了个身,
试图躲避这无孔不入的“关怀”。他知道反抗是徒劳的。这个时代的“自由意志”,
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各种精密算法和协议所定义和约束的。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挣扎,
慢吞吞地坐起身。房间里的光线逐渐变亮,
屋里的窗帘——其实是一层能够调节透光率和光谱的智能薄膜——缓缓拉开,
露出外面“绿茧七号”标志性的垂直花园和空中交通轨道的远景。
这是一个被精心打理的、充满生机的地下空间,但对于在地面出生长大的李维来说,
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许是……真正的、未经过滤的风?他赤脚踩在温凉的地板上,
走向洗漱间。镜子里映出一张略显疲惫但还算健康的中年面孔。眼角有几不可见的皱纹,
那是长期精神压力在基因层面留下的微弱印记,早已被家用级基因修复液抚平大半,
但那种属于灵魂的痕迹,却不是科技能够轻易抹去的。他快速地完成了清洁,
然后站到一台圆柱形的机器前。“开始今日身体扫描与优化”他对着机器说道。
一阵温和的扫描光束扫过全身,几秒钟后,机器发出轻微的嗡鸣。“扫描完成。
各项生理数据正常。建议进行5分钟神经同步冥想,以优化大脑活跃度。是否启动?
”“……启动”李维认命了。他闭上眼睛,调整呼吸,
试图将自己沉浸在这5分钟的“优化”中。脑机接口轻柔地刺激着他的大脑皮层,
引导着他的思维流向平静的湖泊。但这平静很快被生物终端再次打断。“早餐已准备就绪。
营养液输送管道已连接至您的厨房单元。您还有10分钟时间。”李维叹了口气,
结束了冥想。他走进狭小的厨房区域,看着墙壁上的食物合成器自动工作。几分钟后,
一份包装精致的餐盒出现在他面前的传送带上。
里面是几块颜色鲜艳、散发着人工香气的合成蛋白块,
一小管翠绿色的、据说富含各种纳米级营养元素的蔬果汁,
以及一杯温度恰好的、添加了特定氨基酸的茶。这就是31世纪的早餐。
快捷、高效、营养均衡,且完全符合当日健康计划。但是味道,不能说难吃,
但也绝非令人愉悦。更多的时候,它像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过程。李维机械地咀嚼着,
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处理着即将到来的工作会议内容。“李维先生,根据您的日程,
建议您乘坐108号悬浮管道通勤。预计行程时间:45分钟。当前管道空闲率78%,
路况良好。已为您预约座位。上车点位于本社区B3层东侧出口,闸门已开启。
”“知道了”李维站起身,将餐盒投入墙角的回收分解口。几秒钟后,
那里只剩下一点水蒸气和微量元素回收的提示音。
他穿上那身熨烫平整、材质特殊的灰色工装——这是“创界无限”公司的标准制服,
带有公司的身份识别码和个人定制信息。穿戴完毕后,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称之为“家”的、不足三十平米的空间。这里有他所有的生活必需品,
从定制化的个人电脑到能够自动调节温湿度的沙发,
再到他那个从不离身、集成了通讯、娱乐、健康监测甚至简单医疗功能的手环。物质上,
他无疑是富足的,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但精神上呢?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感,
如同这地下穹顶无法驱散的、人造空气里的一丝若有若无的滞重感,悄然弥漫。
“出发吧”他对空无一人的房间说道,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
生物终端安静地回应:“祝您今日工作顺利,李维先生。”他走到门口,房门无声地滑开,
外面是一条铺着柔软反光材料的走廊,
墙壁上循环播放着社区最新的环保倡议和邻里和谐的宣传片。李维迈步走了出去,
融入了这个巨大、精密、高效,却也冰冷、孤独的未来都市的脉动之中。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通往悬浮管道站的电梯里,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奔腾的河流。
“绿茧七号”的居民通勤主要依赖高度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悬浮管道系统是其中的主力,
它利用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将城市各个区域以惊人的速度连接起来。
乘客只需在指定站点刷身份卡,进入分配好的独立或半独立舱体,选择目的地,
系统便会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并将你安全、快速地送达。李维走进B3层的管道站时,
已经有不少穿着各式工装的人在排队等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相似的表情——平静,或者说,
是那种被信息洪流冲刷过后的麻木。他们大多低着头,手指在手环或小型个人终端上滑动,
处理着信息,或者只是放空,等待着被系统“吞噬”然后“吐出”。“李维先生,
您预定的108号管道舱位已在5号发射口准备就绪。请前往登舱。
”一个清脆的、毫无感情起伏的电子女声在耳边响起。李维随着人流走向指定的发射口。
管道舱门无声地滑开,里面是一个狭小的空间,仅能容纳一人。他走了进去,
舱门在他身后立即关闭、密封。内部装饰简洁到极致,只有一块可以调节透明度的观察屏,
一组简单的物理控制按钮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动运行,以及一个紧急呼叫装置。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和循环空气的味道。“欢迎搭乘城市管道交通系统。
本次行程目的地:创界无限公司总部园区,预计到达时间:8点45分。祝您旅途愉快。
”电子音再次响起。随着一阵轻微的加速感,管道舱猛地向前窜出,
随即进入平稳的高速滑行状态。窗外的景象飞速掠过——同样是地下隧道,
布满了各种管线、维修通道和偶尔出现的、同样疾驰的其他管道舱。光线昏暗,
只有管道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指示灯发出稳定的光芒。这种速度感并不令人兴奋,
反而带来一种被束缚在狭小空间内被迫高速移动的压抑感。
李维没有看那几乎一成不变的隧道壁。他将手腕上的生物终端靠近舱内一个感应区域,
个人终端屏幕立刻投射在面前的观察屏上。他快速浏览着邮件,回复了几条紧急的留言,
又调阅了今天会议需要用到的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并非存储在本地,
而是实时从公司的中央数据库中调取,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到他的终端。
信息的获取从未如此便捷,但也意味着,知识的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被无限拉低,
真正的竞争在于如何高效地筛选、整合和创造。时间在单调的滑行中流逝。
管道舱内异常安静,只有轻微的气流声和系统运行的低鸣。李维偶尔会抬起头,
看看观察屏上显示的实时路线图和预计到达时间。那些不断变化的数字和线条,
构成了他此刻世界的全部。他想起昨天晚上,
室友”——一个同样住在绿茧七号、名叫张晨的人工智能项目工程师——在临睡前跟他抱怨。
“老李,你说咱们这工作,意义到底在哪?”张晨当时一边啃着合成蛋白棒,
一边盯着全息投影里的数据流,“我们写的代码,构建的模型,
最终都变成了某个大公司高层桌面上的一份报告,或者某个虚拟偶像的一句台词。
我们就像巨大机器上的螺丝钉,连自己拧在哪里都不知道。
”李维当时只是含糊地应付了几句。他还能说什么呢?他何尝不是那颗螺丝钉?
但他需要这份工作,需要这份薪水来维持他在绿茧七号的生活,
来支付他父母在另一个更偏远、生活成本更低的生态社区的养老费用,
来支付他给自己购买的、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青春维持套餐”。意义?或许,在这个时代,
意义本身就是一个奢侈品,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负担得起。大多数人,包括他自己,
只是在为了生存而奔波,为了跟上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而不停地奔跑。“前方管道压力正常,
即将进入分流节点,请做好准备。”电子音提示道。管道舱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周围的光线也发生了变化。透过观察屏,可以看到管道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数个舱体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引导着,精准地驶向不同的分支。这就是未来城市的交通,
高效,有序,但也冰冷。李维收回思绪,开始闭目养神。他尝试着进行更深层次的神经同步,
调取公司内部知识库中关于“元宇宙新纪元”项目的最新进展,预演着即将到来的汇报。
大脑在高速运转,但身体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这种疲惫并非来自体力劳动,
而是源于精神的高度集中和持续的压力。不知过了多久,
观察屏上传来提示:“前方即将到达目的地:创界无限公司总部园区,请做好出舱准备。
”伴随着轻微的减速感,管道舱稳稳地停了下来。舱门滑开,
外面是另一条更加宽阔、灯火辉煌的主干管道。穿着各式制服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
汇入这片光的洪流。李维走出舱门,回头看了一眼那光滑的金属内壁,
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短暂的时空穿梭。
他抬头望向头顶——这里的“天空”是管道系统顶部的结构层,布满了各种线路和传感器。
远处,
、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立体标志——“创界无限”Infinite Frontier。
他深吸一口气,这里空气的味道与管道内截然不同,更加清新,
甚至带着一丝人工添加的青草香气。但这依然是人造的环境,是另一个精心打造的“茧”。
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工装领口,迈步走出了管道站,
踏入了“创界无限”公司总部园区的范围。
“创界无限”公司总部位于一座被称为“智核塔”的摩天大楼内。
这座塔并非传统的钢筋水泥结构,
而是由无数模块化的、能够自我修复和升级的纳米材料构成。它高耸入云,
顶部消失在穹顶城市的光晕之中,仿佛连接着星辰。塔的表面流动着变幻的光影,
那是巨幅的全息广告,也是公司实时运行状态的可视化呈现。李维走进智核塔的主入口大厅,
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与其说是入口大厅,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未来城市广场。
巨大的中庭悬浮着无数全息投影,展示着公司最新的产品、服务和理念。
穿着统一制服的接待机器人流畅地在人群中穿梭,提供着各种咨询和引导服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高级香氛、电子设备散热和人群体味的独特气味。巨大的落地窗外,
是更广阔的城市天际线。更多的摩天大楼,更多的悬浮车道,更多的全息广告,
构成了一幅既壮观又令人窒息的景象。这里是权力的中心,财富的聚集地,
也是无数像李维一样的人,用智慧和汗水,乃至健康和自由,去奋力攀登的高峰。
李维走向员工通道,刷开了自己的身份权限。内部的空间更加庞大和复杂。
高速电梯以惊人的速度运送着人流,每一次停靠都仿佛是一次短暂的星际跳跃。
走廊两侧是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不同楼层的工作场景——有的区域人头攒动,
有的区域则安静得只能听到服务器运行的嗡鸣。
他的目的地是位于第78层的“项目孵化与评估中心”。
这也是他所属的“元宇宙内容构建部”的所在地。电梯平稳上升,
李维看着镜面墙壁上倒映出的自己,以及周围行色匆匆、表情各异的同事,
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渺小感。在这座代表着人类科技顶点的钢铁丛林里,
个体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电梯在78层停下,门无声滑开。
一股更加浓郁的、混合了咖啡、打印机墨水和淡淡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里不像大厅那样炫目,但也绝不沉闷。开放式办公区被划分成一个个功能模块,
有的区域是密集的工位,有的区域是配备全息投影设备的会议室,
还有的区域则被半透明的能量场隔开,用于需要高度专注或保密的讨论。
李维快步走向自己所在的B区工位。他的工位位于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旁边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下方楼层和远处的城市景象。
工位上已经摆放好了今天的定制化营养液补给包,
旁边是他的个人电脑终端——一个薄如蝉翼、可以随意折叠的柔性屏幕,
以及一个集成了多种输入方式的控制器。“早上好,李维。
”一个略显机械但十分标准的声音在他旁边响起。李维转过头,看到邻座的同事,
一个名叫露西的年轻女性,正对着她的个人终端忙碌着。露西有一头亮蓝色的短发,
脸上带着精致的妆容,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早,露西”李维回应道,
“昨晚又熬夜了?”露西揉了揉太阳穴,苦笑了一下:“没办法,
‘数字孪生城市’那个项目又出了点状况,甲方要求今天下班前必须看到修改方案。
我这睡眠,算是彻底献祭给公司了。”“彼此彼此。”李维叹了口气,在自己的工位上坐下,
拿起那个已经恢复常温的营养液补给包,“今天的‘元宇宙新纪元’汇报,
你准备得怎么样了?”露西耸耸肩:“还行吧。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用户体验优化、交互逻辑调整、经济系统微调……真正触及灵魂的创新,
恐怕还得靠你们这些‘大神’了。”李维笑了笑,没有接话。他打开个人终端,
开始检查邮件和内部通讯。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
项目进度更新、会议通知、技术文档、客户反馈……他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服务器,
快速地筛选、分类、标记优先级。他的顶头上司,项目经理张涛,也在这个楼层办公。
张涛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总是穿着熨帖的西装,
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焦虑。
他是连接基层员工和公司高层之间的桥梁,承受着来自上下两方面的巨大压力。“李维!
”张涛的声音从内部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急促,“到我办公室来一下,马上!
”李维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吧?汇报前把我叫过去……难道是方案还有什么大问题?
他看了一眼时间,离9点的汇报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他迅速保存好当前的文件,站起身,
快步走向位于办公区另一端的张涛办公室。张涛的办公室比普通工位要宽敞得多,
也更有格调。落地窗外是更开阔的城市景观,
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些绿植——真正的、需要精心照料的植物,
在这个人工环境里显得格外珍贵。张涛正站在窗边,背对着门口,看着窗外的景象,
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张经理,您找我?”李维敲了敲门。张涛转过身,
脸上的职业笑容又回来了。“李维啊,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李维坐下,
有些忐忑地看着张涛。“关于今天‘元宇宙新纪元’项目的汇报,”张涛开门见山,
“高总那边……提了点新的想法”李维的心沉了一下。“高总”指的是公司副总裁高建明,
项目“元宇宙新纪元”的总负责人,也是决定他们这个团队命运的关键人物。
他以眼光毒辣、要求严苛、且思路时常天马行空而闻名。“他具体说了什么?”李维问道。
张涛拿起桌上的一个全息投影笔,在空中划了几下,一个复杂的三维模型出现在两人之间。
“高总认为,我们目前构建的这个世界,‘真实感’还是不够。他希望,
我们能够引入更深层次的‘情感映射’和‘记忆碎片’技术。”“情感映射?记忆碎片?
”李维皱起了眉头。这两个词听起来很熟悉,似乎是前几年非常前沿的理论,
但因为技术和伦理上的种种限制,一直未能大规模应用。“是的”张涛解释道,“简单来说,
就是让用户不仅仅是扮演一个角色,
而是能够将他们自身的情感经历、甚至潜意识里的记忆碎片,
部分地‘投射’到他们创建的虚拟化身中。这样,虚拟世界中的互动将更加真实,
更具代入感。高总认为,这才是‘元宇宙’真正的未来。”李维沉默了。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非常诱人,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和潜在的风险。情感和记忆,
是人类最复杂、最私密的部分。将它们数字化、碎片化,
然后整合到一个虚拟环境中……这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技术壁垒、甚至心理风险,
都难以估量。“这……这可行吗?”李维艰难地开口,“我们现有的底层架构和算法,
恐怕难以支撑如此复杂的模拟。而且,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我知道”张涛摆摆手,
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我也觉得有点冒险。但是高总的意志,你应该明白。而且,
他也提出了一些‘折中’方案,比如,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封闭测试,
只允许经过严格筛选和授权的用户接入,并且设置多重防护机制。”他顿了顿,
看着李维:“这个任务,核心部分还是要落到你们内容构建部头上。特别是你,李维,
你在情感计算和用户行为分析方面是专家。高总点名,
让你牵头负责这个‘情感映射’模块的初步设计和概念验证。”李维感到一阵眩晕。
这简直是平地惊雷!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常规的项目进度汇报,
没想到突然接下了这样一个烫手山芋。这不仅意味着未来几个月的工作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更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潜在的失败风险。“张经理,这个任务的难度…”李维试图争取一下。
“难度很大,我知道”张涛打断了他,语气放缓了一些,“但是,这也是一个机会,李维。
一个证明你能力的机会,一个让我们整个团队都更上一层楼的机会。高总那边,
我会尽力去协调资源和争取时间。你需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全部实力,
把这个概念设计做好。下午汇报的时候,
你要重点阐述这个‘情感映射’模块的可行性、潜在价值以及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李维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毫无意义。
在“创界无限”这样的公司里,高层意志往往就是最终的决定。他深吸一口气,
点了点头:“好的,张经理,我明白了。我会全力以赴。
”“很好”张涛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相信你的能力。去准备吧,李维。
整个项目的未来,可能就在你这一步了。”李维站起身,再次道谢后离开了张涛的办公室。
回到自己的工位,他看着眼前空白的虚拟设计界面,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
刚才张涛办公室窗外的开阔景色,此刻看来却像是一种无形的重压。他打开个人终端,
开始疯狂地检索关于“情感映射”和“记忆碎片”技术的所有资料。
的、未知的、理论研究的、技术瓶颈的、伦理争议的…海量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大脑。
他的大脑接口高速运转,试图从这片数据的海洋中,找到一丝可以依靠的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城市依旧繁华,但李维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