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第一次见到柳烟,是在大学报到那天的梧桐道上。那天的阳光把空气晒得暖融融的,
他拖着半旧的行李箱,额头上沁出薄汗,
正对着手机导航里“三号宿舍楼左转”的提示犯迷糊,就被一阵自行车铃声惊得侧身。
车后座载着的书本哗啦啦散了一地,骑车的女生“哎呀”一声跳下来,
白裙裙摆扫过地面的梧桐叶,像只慌慌张张的蝴蝶。“对不起对不起!”女生蹲下身捡书,
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尾沾了片金黄的叶子。
林阳看着她白皙的手腕上套着简单的红绳,鬼使神差地也蹲了下去。“我帮你。
”他的声音有点干,刚开口就后悔了——自己手心全是汗,别把人家的书弄脏了。
女生抬起头,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谢谢你!我叫柳烟,中文系的。”“林阳,
计算机系。”他把一摞《古代文学史》递过去,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
像被烫了似的缩回来,耳朵瞬间红了。柳烟“噗嗤”笑了,
指着他手里的导航:“你找宿舍楼?三号楼在那边,导航老骗人。”她的笑声像风铃,
林阳跟着她走在梧桐道上,听她讲学校里哪棵树的叶子黄得最早,哪条路下午晒不到太阳。
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她发梢,白裙被风掀起一角,林阳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那天晚上,
他在新生群里翻了半小时,
终于找到备注“柳烟-中文系”的头像——是只蹲在窗台上的橘猫,和她一样,
看着就让人觉得暖。第二章 图书馆的暖光他们熟起来,是因为图书馆。
林阳是个标准的工科男,除了专业课,
最大的爱好就是窝在图书馆角落看科幻小说;柳烟则总抱着厚厚的诗集,坐在靠窗的位置,
阳光好的时候,她会把书摊在桌上,自己趴在旁边晒太阳,睫毛在眼睑下投出小小的阴影。
第一次在图书馆“偶遇”,林阳紧张得把《三体》拿倒了。柳烟从诗集中抬起头,
冲他眨眨眼:“你也喜欢刘慈欣?”“嗯,看了三遍了。”他把书正过来,
手指在封面上摩挲,“你也看科幻?”“偶尔,”她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诗集,
“不过我更喜欢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不是很像你们搞科研的?”林阳愣了愣,第一次有人把科幻和诗歌联系在一起。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顾城聊到量子力学,从校园里的流浪猫聊到毕业后想做什么。
柳烟说她想当编辑,编一本能让人读着笑出声的书;林阳说他想做程序员,
写一个能帮人节省时间的软件。“听起来都很棒。”柳烟托着腮,眼里闪着光,
“以后你的软件上线了,我第一个用;我的书出版了,你要当第一个读者。”“一言为定。
”林阳伸出手,想像电视剧里那样跟她击掌,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怕唐突。
柳烟却笑着凑过来,轻轻碰了下他的手背:“拉钩。”她的指尖温温的,像春天刚化的溪水。
从那天起,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林阳会提前去占座,
帮柳烟带一杯热奶茶,三分糖,加珍珠;柳烟则会在他啃不动专业课难题时,
递过来一张画着小猫的便签,上面写着“别着急,你超厉害的”。有一次下雨,林阳没带伞,
柳烟把自己的碎花伞塞给他:“我宿舍近,跑回去就行。”她冲进雨里的背影,
像朵被打湿的栀子花。林阳握着还带着她体温的伞柄,站在图书馆门口,
看着雨丝落在她白裙上,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第三章 告白在初雪天大学的第一个冬天来得猝不及防。那天早上,林阳被室友的惊呼吵醒,
拉开窗帘,外面已经白茫茫一片。雪粒子敲打着玻璃,
他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给柳烟发消息:“下雪了,冷不冷?”“刚醒!
正在窗边看雪呢~”附带一张照片:窗外的雪地上,有几只小鸟的脚印,
像串歪歪扭扭的省略号。他们约好中午去吃火锅。林阳在宿舍翻了半天,
找出一件厚外套——是妈妈新买的,他一直没舍得穿。去女生宿舍楼下等柳烟时,
他站在雪地里,脚边堆起小小的雪堆,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柳烟下来时,
穿了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帽子上的绒毛沾了点雪花,脸颊冻得红红的。“等很久了吗?
”她跺了跺脚上的雪,眼睛弯成月牙。“没多久。”林阳把手里的暖宝宝塞给她,“刚买的,
还热乎。”火锅店里雾气腾腾,他们点了鸳鸯锅,柳烟吃清汤,林阳负责涮红汤里的毛肚。
热气模糊了眼镜片,林阳摘下来擦的时候,看到柳烟正盯着他笑:“你戴眼镜的样子,
像个老学究。”“那摘了呢?”他脱口而出,说完就后悔了。柳烟的脸好像更红了,
低下头搅着碗里的芝麻酱:“也……也好看。”吃完饭出来,雪还在下。
他们沿着操场慢慢走,脚印在雪地上并排延伸。林阳看着柳烟被冻得通红的鼻尖,
突然停下脚步。“柳烟,”他的声音有点抖,雪粒子落在睫毛上,有点凉,“我喜欢你。
”柳烟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像是落满了星星。她没说话,只是踮起脚尖,轻轻抱了抱他。
羽绒服厚厚的,林阳却觉得能摸到她的心跳,和自己的一样快。“我也是。”她在他耳边说,
声音轻得像雪花落地。那天的雪,下得格外温柔。第四章 四年的烟火气他们的恋爱,
像所有大学校园里的情侣一样,充满了烟火气。林阳会陪柳烟去听中文系的诗歌朗诵会,
明明听不懂“意象”和“隐喻”,却记得她站在台上念《致橡树》时,
眼睛里的光;柳烟会坐在计算机系的报告厅后排,听林阳讲他写的小程序,虽然全程一脸懵,
却在结束后第一个冲上去给他鼓掌。他们在食堂抢最后一份糖醋排骨,
柳烟吃不完的米饭总会拨给林阳;他熬夜写代码,柳烟会提着保温桶来实验室,
里面是她煮的红糖姜茶;她在宿舍楼下喂流浪猫,他就站在旁边帮她举着猫粮袋,
看橘猫把她的裤腿蹭得都是毛。大三那年,林阳得了奖学金,
第一时间买了两张去海边的火车票。那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出远门,在沙滩上写下彼此的名字,
被海浪冲掉又重新写。柳烟光着脚踩水,裙摆被浪花打湿,林阳举着手机拍她,
镜头里的她笑得比阳光还亮。“以后,我们每年都来一次海边吧。”柳烟靠在他肩上,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等你工作了,我就攒钱买相机,把你写代码的样子、睡觉的样子,
都拍下来。”“好啊,”林阳搂紧她,“等我软件做出来,赚了钱,就给你买个最大的书架,
放满你喜欢的诗集。”毕业季来得又快又突然。拍毕业照那天,柳烟穿着学士服,
把流苏拨到右边,林阳帮她整理好歪掉的领结。摄影师喊“靠近点”,
柳烟的头轻轻靠在他肩上,快门按下的瞬间,林阳在心里想:就这样,一辈子也挺好。
第二卷:共筑的小家第五章 出租屋里的光毕业后,他们留在了这座城市。
林阳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成了朝九晚五偶尔加班的程序员;柳烟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
每天和稿件打交道。他们租了个四十平米的小公寓,在老小区的六楼,没有电梯,
但窗外有棵梧桐树,夏天能挡住大半的阳光。搬家那天,林阳扛着最重的行李箱,
爬楼梯时累得直喘气。柳烟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盆绿萝,是从学校宿舍带出来的,
叶子长得更茂盛了。“歇会儿吧。”她掏出纸巾给林阳擦汗,“别累着了。”“没事,
”林阳放下箱子,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们的小家,我得多出力。
”小公寓被他们收拾得很温馨。柳烟在墙上贴了满满的照片:有他们在海边的合影,
有毕业照,还有林阳偷拍的她趴在图书馆睡觉的样子。林阳则在阳台装了个简易的书桌,
加班回来就在那里写代码,柳烟会端杯热牛奶过来,坐在旁边看书,偶尔抬头看他一眼,
屋子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翻书声,安静又踏实。他们的日子,像老小区里的阳光,
缓慢又温暖。早上一起挤地铁,林阳会把柳烟护在怀里,怕她被人撞到;晚上他去接她下班,
两人手牵手穿过菜市场,讨论晚上吃什么。柳烟学着做饭,第一次炒青菜放多了盐,
林阳皱着眉头全部吃完,说“有烟火气,挺好”;林阳给她装了个自动开灯的小装置,
柳烟晚上起夜不用摸黑,抱着他的脖子说“你怎么这么厉害”。有一次林阳出差,
柳烟一个人在家,半夜水管爆了,她手忙脚乱地关总闸,等林阳赶回来时,
看到她蹲在地上擦水,眼睛红红的。“对不起,没看好家。”她声音带着哭腔。
林阳把她抱起来,心疼得不行:“傻瓜,家就是有你在的地方,水管坏了怕什么,我修。
”那天晚上,他们挤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林阳觉得,只要身边有她,
再小的出租屋,也是全世界。第六章 见家长的紧张见家长,是在毕业一年后。
林阳的家在邻市的小县城,父母是普通工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出发前,林阳紧张得失眠,
拉着柳烟演练:“我妈问你爱吃什么,你就说随便,她做的红烧肉超好吃;我爸话少,
但人特好,你别紧张。”柳烟笑着拍他的背:“放心吧,我嘴甜着呢。”结果到了林阳家,
反倒是林阳自己说错话。饭桌上,他妈问柳烟家里是做什么的,林阳抢着说:“叔叔是老师,
阿姨是医生,她家条件比我们家好……”话没说完就被柳烟踩了一脚。“阿姨,
我爸妈就是普通上班族,”柳烟给林阳妈夹了块排骨,“林阳总说您做的菜好吃,今天一尝,
比他说的还香。”林阳妈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拉着柳烟的手问长问短,
把攒了多年的银镯子塞给她:“这是我嫁过来时带的,现在给你。”去柳烟家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