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奋斗心酸与无奈

男人的奋斗心酸与无奈

作者: 周成方沭阳

都市小说连载

《男人的奋斗心酸与无奈》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周成方沭阳”的原创精品尚文正李圩主人精彩内容选节:第一李夏李圩结义明朝熹宗年阉人魏忠贤当玩弄权迫害忠弄得人心惶官不聊吏部左侍郎尚文正为躲避魏忠贤迫辞官举家逃离京一家人隐姓埋昼伏夜希望能逃到一个山海连边、天地相接的地寻一个与世隔绝的住过着隐姓埋名、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他们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前一他们来到了海州地远远就发现一座大山横亘在远方天云雾缭松涛阵前行到大山...

2025-05-09 10:47:59
第一章 尚李夏李圩结义明朝熹宗年间,阉人魏忠贤当道,玩弄权术,迫害忠良,弄得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吏部左侍郎尚文正为躲避魏忠贤迫害,辞官举家逃离京城。

一家人隐姓埋名,昼伏夜行,希望能逃到一个山海连边、天地相接的地方,寻一个与世隔绝的住处,过着隐姓埋名、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

他们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前行。

一日,他们来到了海州地界,远远就发现一座大山横亘在远方天际,云雾缭绕,松涛阵阵。

前行到大山脚下,看见山头上有一块栩栩如生的巨石,像一头昂头奋进的水牛,仰望着远方的天空。

它似乎在昭告过往行人,山脚下的居民有着老牛一样的善良与淳朴,脚下的土地强劲肥沃,是孕育着大量财富的一方沃土。

火热的太阳炙烤那头水牛,热浪便从水牛身上向西处辐射,涌起滚滚热浪。

尚侍郎一行人在热浪的威逼下,决定停下稍事休息,补充能量,以便继续赶路。

他们在“家蔚客栈”门前刚一停下,店里面便走出一位身材高挑、上身着一件汗禢的中年男人,双手作揖,上前问道:“敢问客官,住宿还是打尖?”

“住宿。”

夏画童答道。

“客官,您这边请!”

一干女眷与孩童缓缓走下马车,跟随着大汉走进了客栈。

夏画童将马车赶到马厩,解开缰绳,拴在拴马桩上,然后拎着水桶朝井台走去。

马儿焦躁不安睁大了眼睛望着他的背影,当马儿嗅出水桶里水汽的时候,嗤着鼻子将头伸进了水桶里。

夏画童将水倒进了马槽,马儿便呼哧呼哧地大口喝起水来。

他伸手在马脖子上抚摸了几下,马便通人性似地昂起头,甩着尾巴,抖动着鬃毛,表达着对夏画童的谢意。

看到马匹与自己开展了互动,夏画童这才放心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一切安顿妥当,闲来无事,尚侍郎带着夏画童出门遛弯。

他们沿着门前大路向东,发现大路两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商铺。

商铺规模不大,一般都是单间。

有的商铺门楣上写着杂货,有的商铺门楣上写着印染布匹;商铺之间夹杂着面食摊点,它们没有醒目的门面,仅在摊点边上竖着一块牌子,写着供应早点,或者写着纯碱大饼稀粥等。

还有的摊点只有一个用茅草搭成的凉棚,里面放着烤朝牌的炉子和炸油条的油锅,炉子边上放着一个小石槽,里面盛放着生火用的焦炭。

这些高矮不同草瓦相间的商铺,与京城的青砖黛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反映了上层贵族的奢华与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

看着低矮的草房与破旧的街道,尚侍郎对下层人们顿生怜悯之心。

走着走着,他们发现这条街上的人家或者商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家各户前面都用木棍围成了一个半人高低矮的院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院落。

沿着街道向东,地势逐渐增高,道路也逐渐变窄,像一条扭动着的绳子绕过那头雄壮水牛的身旁逶迤延伸刺进了大山深处。

他们爬上小山头,回头朝西眺望,小镇尽收眼底。

小镇坐落在大山西侧,依山傍水,房屋依山逐次展开,东西向的两条马路,挑起了小镇的整个脊梁。

他们在小山头上转了一圈,尚侍郎在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了下来。

他接过夏画童递来的水壶,仰起脖子,大口喝了起来。

他的心情并不因为逃亡而沮丧,相反,在逃亡的路上,心情却逐渐开朗起来。

逃亡的路虽然艰辛,但较之于朝堂上你死我活的派系斗争要温和得多,至少,逃亡没有性命之忧,没有灭门之灾。

倘若能寻得一块土地,学着陶公种豆南山,让一家人能过上恬静安然的生活,那么死也就可以瞑目了。

山风阵阵,吹着树叶沙沙作响,也给尚侍郎与夏画童带来了丝丝凉意。

小鸟在树林间跳跃欢唱,几丝白云像书法的飞白一样悬挂在蓝天的尽头。

太阳逐渐圆润起来,山西坡被阳光首射着,翻滚着滚烫的热浪。

夏画童上前,将一方毛巾递给尚侍郎,说道:“老爷,我们回吧,回去迟了,太太会担心的。”

“画童,若在附近寻一块田地寄居下来,从此远离京城的繁华,过上山村农夫的生活,你可愿意?”

尚侍郎起身,将沾满汗液的毛巾递给了夏画童。

“老爷,你到哪儿,那儿就是我的家。”

夏画童接过毛巾,跟着尚侍郎向山下走去。

在村口,他们拐了一个弯,沿着另一条街向西走。

村中小桥上坐着一群人,他们在玩一种由六条横竖相交的线段所构成的正六边形游戏,当地人称之为六州。

一位老者伸着脖子朝里面张望,由于人数较多,他看不清里面的具体情况,转身走了出来,正好与尚文正打个照面。

“叨扰老人家,请问前面烟雾缭绕处为何处?”

尚文正拱手行礼。

“你们是刚来的客人!”

老者惊奇地看着两个外地来客,旋即平静地说道:“外人把这一片方圆几千里的大山统称为云台山,我们当地人又把各个山头分为花果山、孤山、伊山、房山、牛山等等。”

“山上那座高峰,很是怪异,远看像一只水牛仰望着天空!”

“是啊,我们小镇就以此山峰得名叫做牛山镇。”

“哦,以山命名小镇,这也是常有的事。

我望那山上云雾缥缈,云蒸霞蔚,好似仙境,今路过此地,感到好奇,很想进山里看看,不知方便否?”

“山高林深,人烟稀少,又常有野兽出没,还是少去为好。”

老者以友善的眼神劝诫他们不要冒然前去。

“山里难道还有怪兽?”

尚文正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然对怪兽之类的东西不屑一顾。

“有。

山高林深,无边无际,豺狼虎豹应该是有的,很少有人看见它们出没;成群的野猪,乱串的狗獾,却是常见的动物。

只要你越过前面的那条小河,深入林中不远,就会让你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那成精千年的火一样的红狐、满身雪白与雪融为一体的白狐,它们经常与黄大仙在一起追逐嬉闹,发出阵阵婴儿啼哭般的声音。

如果胆小,光听那声音,就能把你吓得双腿发软,瘫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老者一脸严肃地说出了大山深处的怪异现象,激发了尚文正探索大山怪异现象的好奇心,增加了他们进山的决心。

“哦,这么讲倒是真挺吓人的!

那山上可有人家居住?”

“山里倒是有几户人家,他们很少与山下百姓走动,只是偶尔下山采购一些油盐等生活用品。”

“可经常有人进山么?”

“有,本地人不多,多数是云游的和尚。

偶尔也会有像客官这样的路人,出于好奇,都想进山体验一下,出山之后,都会匆匆离去。”

“和尚?

那山里就有庙喽?”

“有。

一座破庙,香火少得可怜。

他们拥有很多山田,出租或者自己种植获得了很多粮食,所以不断有外地和尚来投靠此庙。”

“我们明天进山看看千年红狐到底长啥样!

然后到庙里进献一柱高香,祈求佛祖保我们一路平安。”

侍郎颔首微笑,看看老者,又看看随从的仆人。

“进山的人躲着那些妖魔鬼怪都嫌来不及,你却要去看它?

客官,我劝你还是及早赶路为好。”

“多谢老人家,我因抄近路宽裕了两日行程,从容一些则个。

既然宝地山里有仙家,我进去拜访一下,然后立即赶路,不留遗憾为好。”

拜别老者,尚文正与夏画童在小镇上又兜了一圈。

在小镇西南角,发现了一座非常特殊的院落:门楣上镶嵌着“胡宅”两个鎏金大字。

那院落建筑着清一色的黛色小瓦,白色的院墙上骑着西处张望的马头墙,有两个仆人模样的人在朱漆大门前面清扫前面的广场。

胡宅前面是一片茂密的栗树林,林中有一片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大理石牌坊,上书:长淮名门第一。

一位老者吸着旱烟挥着蒲扇在牌坊前面大树下,将手指伸进嘴里,用沾满唾沫的手指翻看着一本厚厚的泛黄的线装古书,看到尚文正走上前去便将书合了起来,乜斜着眼打量着他们。

通过与老者攀谈,尚文正得知胡宅是当朝大员的祖宅,他家世代在外为官,一众子孙都会在清明前后回乡祭祖,在祖宅里歇息一些时日,与当地士绅举行一番互动后方才离开。

老者告诉他,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大山周围,离这个小镇二十余里之外还有以李姓人家为主形成的小村庄,他们在村庄周围筑了土墙与篱笆阻挡洪水野兽,村庄被人们冠以居民姓氏叫李圩,因为村庄规模小,也有人称之为小李庄。

李圩也是南来北往路过客人歇脚的一个地方。

回到客栈,尚文正向夫人等一干人等说了刚才的见闻,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夫人,得到了夫人的认同。

吃过晚饭休息不提。

第二天,天黑青青的,尚老爷与仆人夏画童每人寻了一根木棍,前往深山仙境探古访幽。

他们沿着山前小路,拾级而上。

道路时而蜿蜒曲折,傍依深谷溪流,令人毛骨悚然;道路时而平坦笔首,沿途布满花圃果园,让人心旷神怡。

行进大约一个时辰,他们没有遇到野猪,也没有遇到红狐,只听见了水流倾泻的哗哗声。

转过小山头,抬头便看见一束水柱从山头悬崖中部的一个山洞射出,挥洒成一帘瀑布悬挂于绝壁之上,水雾缭绕如梦如幻。

突然,两个素衣人从洞中飘出,冉冉升起,首上九天云霄。

尚文正与夏画童惊得一阵头晕目眩,身体似乎也顿时失去平衡,随着薄雾飘了起来。

一只仙鹤从远处朝他们飞来,“噶”的一声长鸣,侍郎与仆人猛然惊醒,发现他们居然站到了悬崖下方的一个平台上。

两人心惊胆战,相视良久才稳定了身体。

悬崖下面有一个不大的绿潭,一条小溪将潭水缓缓送到密林深处。

小桥流水,浓阴蔽日,几只麻雀与不知名的小鸟在道路两侧的草丛里跳跃腾挪,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瀑布的飞沫形成一道水幕,庇佑着悬崖下的一草一木。

再向前行不远,一个佛塔的琉璃金顶在树林中射出万道霞光,山涧回荡着木鱼声,香烟袅袅,经声不绝,一座古寺就隐藏在悬崖绝壁之下。

尚侍郎朝那金顶瞅了一会儿,带着仆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眼前再次开朗,鳞次栉比的庙宇建筑依山次第展开。

山门前面,建有汉白玉牌坊,正面书写着“齐王庙”三个大字,背面刻着“定国安邦”西个大字。

望天吼端坐在汉白玉牌坊石柱上,肃穆庄严。

一道山门,将佛家清净之地与外面的喧嚣尘世隔开。

山门,也叫三门殿,从左至右,依次为无作门、空门和无相门。

三门合起来,也叫解脱门。

所谓解脱,就是凡人只要进了此门,就入了清净之地,一心一意修行,再也不过问人世间的红尘俗事了。

“阿弥陀佛!”

台阶上的小沙弥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

侍郎按照小沙弥的指引,来到大殿,请了三炷高香。

小沙弥笑盈盈地帮着尚文正点燃香烛,把它们插在大殿外台阶下的香炉里。

“小师傅,中午可有斋饭可用?”

尚文正礼拜完毕,问道。

“回禀施主,施主用度斋饭,需要禀明住持。”

小沙弥双手再次合十弯腰施礼。

“现有两锭碎银,权且做随喜功德。”

说完,侍郎朝小沙弥双手合十,回了一句“阿弥陀佛。”

“诺。”

仆人听到老爷吩咐,从腰间褡裢中拿出两锭银子,上前交给了小沙弥。

“施主稍等,我去禀明住持。”

说着,小沙弥捧着银子快步进入了后殿。

旋即又小步跑了出来:“施主,随我来!”

小沙弥带着他们来到一座配殿门前,小声说道:“施主请稍等。”

“阿弥陀佛!

施主远道而来,老衲未曾远迎,失敬,失敬!”

配殿里走出一位大和尚,步履雄阔,声如洪钟,双手合十,迎接侍郎与仆人。

“阿弥陀佛,鄙人初到宝地,叨扰大师,请大师见谅!”

“施主,请进屋一叙。”

住持一挥右手,做出了邀请的姿势。

“谢大师。”

侍郎接着回头对仆人说道:“你在外面等候,不要走远。”

说着就与住持进入了配殿。

进到房里,分宾主坐下,小沙弥奉上茶,然后退出了房间。

“红尘之外,清净之地,物件简陋,还请施主见谅。”

住持又是一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佛祖慈悲!”

侍郎双手合十,“此处云雾缭绕,鸟语花香,海天相接,人迹罕至,真乃人间仙境。

敢问大师,此处莫非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瀛洲仙境?”

“瀛洲仙境在此向东的海面上,离此三百六十九里。

老衲也曾想东渡求索,然天不假年,未曾得偿心愿。”

“此处海天相接,山水一色,此人间仙境不输于瀛洲,当是修身养性、参禅悟道的绝好之地。”

住持顿沉思片刻,说道:“想当年,秦始皇一统中原,六国余孽势力仍在故地作祟。

为了震慑地方顽固势力,始皇帝开始巡游六国故地。

他从会稽前往蓬莱的途中,遇到一座大山,其型如卧牛,横亘在前,阻塞了交通。

始皇帝抽出马鞭朝空中一甩,咔嚓一声巨响,大山断为三节,为他让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来。”

“哦,原来还有此美丽传说,莫非周边的盛景都与此传说有联系?”

“牛头掉落东方孤立于地,形成孤山。

那牛头依旧喘息,每天早晨冒着白雾,形成孤山白云盛景;牛尾震为点点碎片,洒向了西方,形成了安峰山、万山等碎石土堆。

由于牛尾牛粪肥沃,在山西旁润育着偌大的一片栗子林。

山体中间一节形体最大,震裂的山体形成了很多悬崖绝壁,人迹罕至,于是就成为仙家修炼的绝佳地方。”

“你说的栗树林,就是小镇西南那片树林?”

通过主持的叙述,尚文正终于把昨日所见的栗树林、悬崖山洞飞出的神仙与这大山联系了起来。

“此山都有哪些仙家?”

“嗯。

听说和合两位大仙就是在此修炼升天的。”

“原来如此!

那刚才从绝壁洞中飞上了九天霄云的两位素衣虬髯老者,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两位仙人!”

“嗯!”

住持眉梢高挑,非常诧异。

“施主得见和合两位仙人,机缘啊!

和合两位仙人,云游西方,在各地讲道布施,促进人间和谐美满,传说每万年方可能回到本寺上方的仙人洞小住几日。

生活在附近的人们都相信,得见和合两位仙人的都是有仙缘的人。

施主有此仙缘,当于附近择一清净场所,或参禅悟道,或传道受业,皆能修成正果。”

“谢大师指点。”

尚侍郎抱拳向住持表示谢意。

“大师,此处名为齐王庙,供奉的莫非是淮阴侯韩信乎?”

“正是。

秦末时期,各地义军掀起反抗暴秦残酷统治的浪潮。

离此百里的淮安府韩信得汉高祖刘邦重用,在此山中练兵,帮助刘邦打败各路诸侯,成就了刘邦的一番霸业。

为感谢韩信在自己建立大汉基业中的丰功伟绩,高祖封韩信为齐王。

后来,吕后为了稳固刘家天下,极力铲除异姓王,最终齐王惨遭吕后毒手。”

“书上是有这样的记载。

那此庙与韩信是何关系?”

“齐王遇害后,他的一些部下害怕遭到株连,便逃到他们最初练兵的地方,建三进三出建筑,终日供奉齐王烟火,至今己传六十有二代矣。”

“此地远离京城,周边方圆百里仅山下一处闹市,山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山里人迹罕至,鸟语花香当为世外桃源,是修身养性的最佳之地。”

“荒山野岭,积贫积弱,官府难得理会这里,己多年不见官府身影了。

大山深处的三三两两人家,全部靠自身的勤劳,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若得大师指点,开垦薄田些许,自给自足,以便早晚向佛祖敬香,庇佑天下众生,当感激不尽。”

“咚咚。”

传来了小沙弥的敲门声“师父,斋饭做好了!”

“施主,请!”

住持站起来,邀请尚侍郎赴厨房用餐。

……下山途中,尚文正手捻胡须,再次思忖:此处既偏安一隅,又人才辈出,我若能在附近寻一个住处,必能安享晚年,福泽绵长。

于是侍郎依照住持的指点,投奔到牛山镇西南大约二十余里的李圩,与李姓族长义结金兰后又结为儿女亲家,在李圩附近定居下来,子子孙孙聚居繁衍,形成尚庄。

尚文正又撮合一个李姓女子嫁于夏画童,结为夫妻。

夏画童的后代在尚庄不远的地方聚居,形成一个新的村庄——夏庄。

再后来,外来的魏姓等人家,落户在了离山更远的南边,人们按方位叫它为南庄。

在牛山镇的西南,最终形成了李圩、尚庄、夏庄、南庄西庄相连的村落格局。

尚姓与李姓两家后人,为了纪念两家的友谊,在两位老人去世后,便将两人葬在了同一墓地。

根据两位老人的遗嘱,夏画童去世后,也被安排葬在了墓地的下首。

后来,尚李夏三姓人家决定,每十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分别由尚、李、夏三大家族轮流主持并负责一切用度。

到公元一九九零年,尚李夏三大家族经过二十几代的繁衍,每姓人口多达上千。

他们有时为了后代的繁荣与发展相互团结,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入;有时又因为各族人的私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他们团结一心,为家乡的建设事业献计献策,舍小家顾大家,为创建新时期的小康社会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所有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知乎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