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微风裹挟着泥土与新绿的气息,轻柔地拂过桃源村。村头的老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在风中悠悠晃动,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然而,这如诗的景致,却未能驱散杨家那低矮破旧茅屋中的愁云惨雾。
屋内,昏暗的光线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勉强照亮了局促的空间。杨家父母相对而坐,面容憔悴,眉头紧锁,面前的桌上摆着几枚零散的铜钱,在黯淡的光线下泛着冷硬的光,像是他们窘迫生活的无声注脚。
“他爹,这日子可咋过哟,孩子们都饿得直哭,家里一粒米都快见底了。”杨母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粗糙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仿佛这样就能抓住生活的一丝希望。
杨父闷头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满是无奈与挣扎:“能有啥办法?地里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这几张嘴,我就是累死也养不活。”
就在夫妻二人唉声叹气之时,一阵轻快的笑声从门外传来。“娘,我和哥哥姐姐挖了些野菜回来啦!”随着声音,一个身姿灵动的少女蹦跳着走进屋子,她就是杨家的二女儿念娘。
念娘今年十二岁,身形虽因常年的劳作略显单薄,却透着一股别样的朝气。她的脸蛋被春日暖阳晒得红扑扑的,眉眼弯弯,恰似一弯新月,眼眸清澈明亮,仿若藏着漫天星辰。一头乌发随意地扎成马尾,几缕碎发俏皮地垂落在脸颊两侧,为她添了几分灵动。
“娘,您瞧,这些野菜可嫩了,今儿晚上能煮一大锅鲜美的野菜汤嘞!”念娘举起手中装满野菜的竹篮,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可看到父母愁眉不展的模样,她的笑容渐渐收敛,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爹,娘,你们咋啦?是家里出啥事了吗?”
杨父杨母对视一眼,欲言又止。最终,杨父磕了磕烟袋锅,缓缓开口:“念娘啊,村里传来消息,城里的李大人正在为他那五岁还不太会说话的傻儿子找童养媳呢。听说李大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