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日的礼部侍郎府,桃李争艳,丝竹声声。
俞瑾端坐在水榭角落,纤细的手指轻抚琴弦,目光却越过人群,落在远处一片新绿的柳枝上。她身着淡青色襦裙,发间只一支白玉簪,素净得与满园争奇斗艳的贵女们格格不入。
"俞家妹妹,该你作诗了。"兵部尚书之女林月如声音甜腻,眼中却藏着针,"听闻妹妹素有才名,今日可莫要推辞。"
水榭中顿时安静下来。俞瑾知道,这是林月如的刁难——方才众人以"春"为题联句,轮到她时却突然改了题目,要即兴一首《临江仙》。
她抬眸,正对上林月如得意的笑容。四周贵女们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如芒在背。父亲俞明远坐在不远处的主席上,眉头微蹙,却碍于身份不便开口。
俞瑾轻轻放下手中茶盏,瓷器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脆一响。
"既然林姐姐盛情..."她声音清泠,如碎玉投泉,"那瑾儿便献丑了。"
她起身行至水榭栏杆边,望着池中游鱼,略一沉吟: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满座寂然。俞瑾转身时,看到父亲眼中闪过的骄傲,和林月如僵在脸上的笑容。
"好一个'凉波不动簟纹平'!"一道洪亮声音从园门处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紫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身后跟着数名侍卫。
"参见丞相大人!"满园宾客慌忙行礼。
丞相赵甫仁虚扶一把,目光却落在俞瑾身上:"俞大人好福气,令爱这首《临江仙》,怕是连太子殿下珍藏的欧阳永叔真迹都要逊色三分。"
俞瑾垂首行礼,心跳却突然加快——太子萧景珩酷爱诗词,尤其推崇欧阳修,这是京城皆知的事。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急匆匆跑来,在丞相耳边低语几句。赵甫仁脸色骤变,手中茶盏"啪"地落地。
"诸位,宫中急召,老夫先行告退。"他匆匆拱手,又似想起什么,回头深深看了俞瑾一眼,"俞小姐才情非凡,他日必有造化。"
待丞相离去,园中立刻响起嗡嗡议论声。俞瑾退回座位,心中莫名不安。贴身丫鬟青杏悄悄凑近:"小姐,听说太子殿下在猎场遇刺,生死未卜..."
三日后,圣旨降临俞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侍郎俞明远之女俞瑾,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特赐婚太子萧景珩,择日完婚,钦此。"
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俞府正厅回荡。俞瑾跪在冰凉的地面上,双手接过圣旨时微微发抖。
"臣女...领旨谢恩。"
待太监离去,俞明远一把扶起女儿,眼中满是痛惜:"瑾儿,这是'冲喜'啊!太子重伤昏迷,太医束手无策,皇上这是病急乱投医..."
俞瑾望向庭院中盛放的桃花,轻声道:"父亲,圣命难违。"
大婚之日,东宫张灯结彩,却无半分喜气。俞瑾身着繁复的嫁衣,在嬷嬷搀扶下行完大礼,便被送入寝殿。
"太子妃娘娘,殿下至今未醒,您..."东宫总管赵德成躬身站在门外,欲言又止。
"我明白。"俞瑾自己掀开盖头,"你们都退下吧。"
待众人离去,她终于看向那张雕龙画凤的婚床。层层帷帐后,隐约可见一个身影。药香混合着龙涎香的气味在殿内弥漫。
俞瑾缓步走近,终于看清了她的"夫君"——大周太子萧景珩。
他面色苍白如纸,剑眉入鬓,鼻若悬胆,即使昏迷中仍透着一股凌厉之气。俞瑾不由自主伸手,却在即将触到他面颊时停住。
"都说殿下文武双全,十三岁便随军出征..."她喃喃自语,"怎会轻易遇刺?"
窗外更鼓声声,俞瑾和衣卧在外间的软榻上,却辗转难眠。子夜时分,她忽听内室传来轻微响动。
警觉地起身,俞瑾轻手轻脚走到床前,借着月光查看——太子依旧闭目躺着,似乎毫无异样。正当她准备退回时,却瞥见他的手指似乎动了一下。
俞瑾俯身凑近,想确认是否错觉。突然,一只冰冷的手如铁钳般扣住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她痛呼出声。
"啊!"
下一秒,她对上了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睛——萧景珩不知何时已经睁眼,正冷冷盯着她,哪有半分病态?
"殿...殿下?"俞瑾声音发颤。
萧景珩目光如刀,声音因久未开口而沙哑:"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