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之光成奎安

友谊之光成奎安

作者: 爱不系舟

穿越重生连载

金牌作家“爱不系舟”的穿越重《友谊之光成奎安》作品已完主人公:光柱核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人类建成可控核聚变空间站“凤凰号”,为地球带来无限清洁能某天收到遥远双星系统的求救信号——那里的文明因恒星异常濒临灭绝类决定援但跨越星际的能量传输技术尚不成科学家发现外星文明特有的共振水晶能与聚变能量产生奇迹共我们动用太空电梯、机甲舰队和隐形无人在太空中架起跨越星海的“生命之桥”。当代表和平的光柱穿透黑暗宇宙两个种族首次触碰彼 “这不是援”外星长老的水晶触须轻...

2025-08-07 09:23:19

人类建成可控核聚变空间站“凤凰号”,为地球带来无限清洁能源。

某天收到遥远双星系统的求救信号——那里的文明因恒星异常濒临灭绝。 人类决定援助,

但跨越星际的能量传输技术尚不成熟。

科学家发现外星文明特有的共振水晶能与聚变能量产生奇迹共鸣。

我们动用太空电梯、机甲舰队和隐形无人机,在太空中架起跨越星海的“生命之桥”。

当代表和平的光柱穿透黑暗宇宙时,两个种族首次触碰彼此。 “这不是援助,

”外星长老的水晶触须轻触光束,“这是友谊的第一次呼吸。”地球,

在她古老的蔚蓝怀抱里,正缓慢而坚定地褪去灰败的旧衣。曾经被贪婪和战火啃噬的伤痕,

正被一种新的光芒温柔地覆盖。这光芒来自头顶,

来自那座悬浮在近地轨道、被人类骄傲地命名为“凤凰号”的庞大造物。

埃兰·索恩站在太空电梯“天梯”的透明观景舱里,身体随着平稳的上升微微失重。窗外,

是令人屏息的画卷。下方,浑浊的棕黄正被大块大块新鲜的翠绿所取代,

那是纳米级生态修复无人机群辛勤劳作的成果,如同神祇的画笔,

在饱经沧桑的大地上涂抹着生机。更远处,曾经被酸雨和工业废料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海洋,

重新透出深邃而纯净的蓝,几抹雪白的浪花点缀其间,如同复苏的呼吸。

凤凰号本身就是一个奇观。它庞大的主体结构像一颗精心雕琢的钻石,

在永恒的阳光下折射着清冷而磅礴的光芒。无数太阳能帆板如同巨鸟收拢的羽翼,

覆盖着部分结构,将恒星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支撑其运转的基础动力。然而,

真正驱动这颗“心脏”的核心,

深藏在它最坚固的防护壳内——一个稳定运行、散发着近乎无限能量的微型太阳。

可控核聚变,人类能源圣杯的终极答案,就在这里跳动,无声无息,

却澎湃着足以重塑一个星球的力量。它产生的庞大能量,

大部分被转化为无形却精准的引导光束,穿过稀薄的大气,

直达地球表面那些巨大的能量接收矩阵,点亮城市,驱动工业,净化水源,滋养万物。

电梯舱轻微一震,提示对接即将完成。埃兰收回目光,熟练地抓住舱壁上的扶手稳住身形。

舱门无声滑开,凤凰号内部特有的、混合着金属、臭氧和循环空气的微凉气息扑面而来。

通道内光线充足,柔和却不刺眼,指示标识清晰明亮。穿着各色工装的人们步履匆匆,

或低声交谈,或专注于手中的便携终端,秩序井然,高效而平静。和平,

在这里是一种可触可感的环境音,是能量流动的嗡鸣,是协作无间的节奏。

战争、饥荒、能源枯竭的恐慌……这些曾如附骨之疽的词汇,在凤凰号明亮的光线下,

遥远得如同上古传说。埃兰的工位在主控区边缘,靠近庞大的环境监控阵列。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地球宛如一颗生机勃勃的蓝绿色宝石,实时数据流在其边缘快速滚动,

描绘着大气成分、洋流温度、森林覆盖率……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演变。他放下工具包,

手指熟练地在控制台上划过,

调出一个特定区域的放大画面——一片位于南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画面中,

成千上万只微小的、仿生鱼形态的修复无人机,正灵活地在受损的珊瑚丛中穿梭。

它们喷吐着特制的生物活性凝胶,精准地粘合断裂的珊瑚枝,播撒适应新海洋环境的幼体,

小心翼翼地清理覆盖其上的有害藻类。阳光穿透清澈的海水,

照在这些忙碌的小家伙和它们正在修复的彩色家园上,光斑摇曳,生机盎然。埃兰嘴角微扬。

这是他参与设计的第三代修复集群程序,效率比上一代提升了百分之四十。

他喜欢看着这些冰冷的小机器执行着最温暖的任务。和平年代的工程师,守护的是生命本身。

“埃兰,西太平洋阵列的实时吞吐数据有点滞后,抽空看一下?

”同事莉娜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收到,莉娜。

可能是深海水听器阵列的信号中转节点需要校准,我这就处理。”埃兰应道,

手指飞快地调出相关数据流。就在这时,整个主控区的柔和灯光骤然切换!

刺目、急促的蓝色光芒在视野中炸开,

伴随着穿透一切背景噪音的、尖锐到令人心脏骤停的警报蜂鸣!呜——呜——呜——!

所有交谈瞬间冻结。

地投向主控区中央那个最大的、通常显示着凤凰号核心状态和地球整体能量流的球体主屏幕。

此刻,那熟悉的蔚蓝色星球影像被强行压缩到屏幕一角,取而代之的,

是一片陌生的、深邃到令人心悸的宇宙背景。屏幕中央,

两条粗粝的、仿佛由痛苦本身编织成的信息流,

正以人类从未接触过的编码方式疯狂闪烁、滚动。它们如同垂死巨兽最后的哀鸣,

带着一种原始而强烈的穿透力,瞬间攫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

… 恒星…异常…消逝…冰冷…黑暗… 请求…生存…坐标…传送…信息流旁边,

一个由凤凰号超距深空探测阵列自动解析出的坐标点,正疯狂地闪烁着不祥的血红色。

旁边标注着冰冷的数字:距离——七光年。一个对人类而言,依旧遥不可及的深渊彼岸。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主控区。只有那刺耳的蓝光警报和蜂鸣声,像冰冷的钢针,

一下下扎在每个人的神经上。七光年。求救。恒星异常导致的冰冷与黑暗的灭绝危机。

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砸碎了凤凰号内刚刚建立不久的宁静祥和。埃兰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那两条如同垂死挣扎般的信息流。

屏幕上标注的七光年距离,像一道冰冷的天堑,

横亘在人类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与那片遥远而绝望的黑暗之间。那并非冰冷的数字,

而是时间与空间联手筑起的绝望高墙。即使人类现在掌握了聚变的星辰之力,

常规的星际航行依旧需要以世纪为单位去丈量。等他们到达时,屏幕那端传来的微弱心跳,

恐怕早已沉寂于永恒的寒冰。主控区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球体无声地旋转着,

将那个遥远双星系统的模拟图像投射在所有人面前。图像经过凤凰号超级计算机的初步解析,

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残酷美感。两颗恒星,一颗炽白,一颗橙红,本该是宇宙中和谐的舞伴。

然而此刻,那颗橙红色的伴星,其光芒正以肉眼可见的惊人速度黯淡下去,

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掐住了咽喉。它表面原本活跃的日珥和耀斑区域,

变成了一片片死寂的、不断扩大的暗斑,如同迅速蔓延的尸斑。

环绕着这两颗恒星的、代表宜居带的柔和光晕,

正被汹涌袭来的、象征致命低温的幽蓝色冰冷浪潮无情吞噬、压缩,最终彻底熄灭。

“伴星内部核聚变反应正在发生无法逆转的崩溃性衰减,

”一个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女声打破了沉寂。

首席天体物理学家伊莎贝拉·陈博士站在指挥台上,

她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音节都像冰珠砸在金属地板上。

“模型推演显示,

其能量输出将在未来15个标准地球年内降至维持其行星系统基本热力学平衡的临界点以下。

随之而来的,

气冻结、海洋成为全球性冰盖、所有依赖液态水和适宜温度的碳基生命形式的…系统性灭绝。

”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震惊而沉重的脸,“我们收到的信息,

来源于该系统中一颗位于原宜居带内缘的岩质行星。信号源极其微弱,

带有强烈的重复和衰减特征,表明其发送者本身的能源已近枯竭。这是一次…绝望的呼救。

”绝望的呼救。这个词像一块巨石压在埃兰胸口,闷得他几乎喘不过气。屏幕上,

那代表求救行星的小光点,在汹涌的冰冷蓝潮中微弱地闪烁着,

如同狂风暴雨中最后一盏随时会熄灭的油灯。他看到了模拟影像中,

速被冰霜覆盖的河流、凝固的海洋、被狂风吹袭的冻原……一种冰冷的绝望感顺着脊椎爬升。

十五个地球年?对于星际旅行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他们能做什么?隔着七光年的深渊,

隔着时间与空间的绝对壁垒?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攥住了他。“常规航行,排除。

”舰队指挥官阿德里安·罗斯将军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军人特有的硬朗。

他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指挥台一侧,身着笔挺的深蓝制服,

肩章上的将星在警报蓝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即使动用我们最先进的‘星梭’级曲速实验船,理论最快抵达时间也超过七十年。

我们面对的,是倒计时,不是漫长的等待。”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众人,

“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超越物理位移的方法。一种能跨越这七光年距离,

直接投送生存希望的方法。”他的视线最终落在凤凰号那象征着无尽能量的核心图标上。

“直接投送能量?”能源主管卡洛斯·门德斯失声道,他的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将军,

理论极限在哪里?我们最强的定向能武器,连月球上的靶子都打不穿!七光年?

这比用一根蜡烛去点亮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还要……”他猛地收住了后面的话,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但眼中的惊愕并未退去。“常规的粒子束或激光传输,在星际尺度上,

能量扩散和衰减是无法克服的物理规律。”伊莎贝拉博士冷静地补充道,

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调出一系列复杂的能量传输衰减模型曲线。

那代表光束强度的曲线,在代表遥远距离的横轴上,几乎是垂直地跌向零点,

无情地嘲弄着任何试图跨越星海的能量投射企图。“我们需要一种…打败性的介质,

一种能承载能量进行超距、低耗传输的‘桥梁’。”打败性的介质?

埃兰盯着那令人绝望的衰减曲线,眉头紧锁。他的大脑在警报蓝光和蜂鸣的刺激下,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

…介质…桥梁…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飘向主屏幕角落里那两条依旧在顽强闪烁的求救信息流。

那奇特的编码方式,那粗粝中又带着某种奇异韵律的数据结构……就在这时,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他混乱的思绪!他猛地扑向自己的控制台,

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几乎敲错了指令。

他飞速调出凤凰号接收到的那两条原始求救信息流的数据包,不是解读后的文字,

而是最原始的、未经处理的能量波动频谱图!“博士!将军!看这里!

”埃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在主控区的一片沉重中显得格外突兀。他顾不上礼仪,

直接将他的发现投射到了中央大屏幕上。只见那两条看似杂乱无章的能量波动频谱图上,

在特定的、极其狭窄的频段内,赫然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和规律的共振峰!

它们如同深埋于噪音海洋中的两枚坚韧的种子,顽强地闪烁着。更令人震惊的是,

当埃兰将凤凰号聚变核心运行时产生的、经过过滤的纯能量输出频谱叠加上去时,

在完全相同的频点上,聚变核心的频谱也出现了极其相似的共振响应!虽然极其微弱,

几乎被核心本身的巨大能量波动所淹没,但确凿无疑地存在!这绝非巧合!

“相同的…共振频率?”伊莎贝拉博士猛地向前一步,镜片后的眼睛瞬间亮得惊人,

死死盯着那重叠的频谱图,仿佛要从中挖掘出宇宙的终极秘密。

“求救信号本身…在特定的频率上…与我们聚变核心的能量产生了共鸣?

”卡洛斯的声音充满了震惊和一丝狂喜的颤抖。“这…这意味着什么?

”罗斯将军紧盯着屏幕,声音低沉而急切。埃兰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

指着那重叠的共振峰:“这意味着,求救信号携带了某种…‘钥匙’!

某种能与我们聚变能量产生深度耦合的特殊‘印记’!它们不是随意散发的电磁波,

它内部蕴含着一种独特的能量谐振特征!而我们的聚变核心,在无意识中…回应了它!

”他转向伊莎贝拉博士和卡洛斯,眼中燃烧着发现新大陆般的火焰,“博士,将军,

门德斯主管!如果我们能解析出这种共鸣的精确机制,

如果我们能主动制造、强化并引导这种共鸣……我们就有可能,让凤凰号的聚变能量,

沿着这条…由求救信号本身铺设的、跨越七光年的‘共鸣通道’,定向传递过去!

”“共鸣通道?”罗斯将军咀嚼着这个词,眼中锐利的光芒越来越盛。“是的,将军!

一种基于能量本身和谐共振的超距传输!利用信号源自身的‘频率指纹’作为引导信标!

物理学上,特定频率的共振可以无视常规介质衰减,实现能量的高效传递!

”伊莎贝拉博士飞快地接话,她的思维已经完全被这个大胆的设想点燃,

“虽然星际尺度的理论模型从未被证实过,但眼前的数据…这是唯一的线索!唯一的可能!

”希望!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疯狂色彩却又被坚实数据支撑的希望,

瞬间冲散了主控区沉重的阴霾。埃兰的发现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整个凤凰号空间站,这台人类科技的巅峰造物,瞬间被注入了新的、焦灼而亢奋的活力。

最高优先级的研究指令下达,所有非核心项目暂停,

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能源工程师、信息解码专家……所有智力资源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

疯狂涌向这个代号为“生命之桥”的绝密项目。

埃兰被直接抽调进了伊莎贝拉博士领衔的核心攻关组。狭窄的分析舱内,时间失去了意义。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

那两条求救信号的原始频谱和聚变核心的共振点被反复放大、旋转、叠加,

如同宇宙中最复杂的密码锁。空气中弥漫着浓咖啡和神经兴奋剂的味道,

以及无数大脑高速运转时散发出的、几乎肉眼可见的思维电波。“共鸣强度太弱了!

核心能量太强,这点耦合效应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个工程师盯着实时模拟传输效率,

绝望地抓着头发,屏幕上显示的数值低得可怜,连点亮一颗遥远的恒星都做不到,

更别说支撑一个濒临灭绝的文明。“我们需要‘放大器’!

一种能锁定并极大强化这种特定频率共振的介质!”伊莎贝拉博士的声音沙哑,

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她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求救信号的原始数据包上,

那独特的、带着奇异韵律的结构。

本身的结构……这种编码方式蕴含的数学美感……它不像单纯的电磁波……”埃兰喃喃自语,

连续工作了近三十个小时,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但思维却异常清晰。

他调出信号结构的数学模型,尝试进行更深层次的拓扑分析。屏幕上,

复杂的几何图形不断变换、重组。突然,

一个极其微小、在之前的常规频谱分析中几乎被忽略的次级谐波分量引起了他的注意。

它微弱得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的杂音,

但其振动模式却呈现出一种高度有序的、近乎完美的晶体对称性!

他立刻将这个发现标注出来。“博士!看这个次级谐波!它的模式……像不像……晶格共振?

”埃兰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晶格?”伊莎贝拉博士猛地凑近,

几乎把脸贴在了屏幕上。她的瞳孔骤然收缩。“物理实体?

信号里携带了其源头某种物理晶体的……‘振动指纹’?”这个想法太过惊人。“快!

用这个次级谐波模式作为模板,反向建模!推算能产生这种独特晶格共振的物质结构!

”卡洛斯也扑了过来,声音急促。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被压榨到了极限。

无数分子结构模型在屏幕上生成、比对、淘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像在燃烧希望。

终于,一个复杂的、前所未见的晶体结构模型在屏幕中央缓缓旋转成型。

它由无数嵌套的、带有特定螺旋角度的多面体单元构成,结构精妙绝伦,

仿佛造物主最得意的几何杰作。模型旁边标注着推测的物理特性:极高的能量传导效率,

独特的频率选择与放大特性,对特定波段的能量具有超乎想象的谐振增益能力。“就是它!

”伊莎贝拉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手指轻轻抚过全息影像中那完美的晶格,

“求救者的‘钥匙’!信号里隐藏着他们世界特有的‘共振水晶’的晶格信息!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放大器’!”方向终于明确!狂喜之后是更加疯狂的冲刺。

材料科学家们根据模型,

夜以继日地尝试在地球实验室和凤凰号的无重力工厂中合成这种理论上存在的水晶。然而,

进展极其缓慢。模拟的晶格结构极其脆弱,对合成环境的要求苛刻到了变态的程度。

一次次尝试,换来的只是一堆堆毫无价值的粉末或畸形的结块。“不行!

重力干扰、杂质、温度梯度……任何一个微小变量失控,结构就全毁了!

”材料组负责人几乎要崩溃,眼中布满血丝。“凤凰号的微重力环境也不行?

”卡洛斯焦躁地问。“不够!需要更极端的稳定!更纯净的空间!”对方绝望地摇头。

就在希望的光芒再次黯淡之际,罗斯将军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传来,

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地面联合指挥中心决定,‘天梯’工程暂停一切常规运输任务!

所有运力,优先保障‘生命之桥’!同时,‘方舟’号深空移动船坞平台,

已携带其核心模块,在‘捍卫者’机甲护卫舰队的护航下,起航前往地月拉格朗日L1点!

它将成为我们的前线堡垒和制造基地!”消息传来,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太空电梯“天梯”,这条连接地球与星空的脐带,立刻进入了战时状态。

巨大的升降舱不再运送观光客或普通物资,

取而代之的是满载着尖端设备、实验原料和顶尖科学家的特制密封舱。

它们沿着那条贯穿天地的光索,日夜不停地往返,将地球的资源与智慧,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凤凰号这个前线中枢。埃兰也接到了指令。他将作为伊莎贝拉博士的助手,

前往L1点的“方舟”平台,负责前线水晶合成和能量聚焦矩阵的搭建。

他穿上轻便的舱外作业服,汇入前往“天梯”基座平台的队伍。电梯舱内,气氛凝重而亢奋。

透过观景窗,他再次看到地球——这一次,视角更高。

修复中的绿色伤痕与纯净的蓝色海洋交织,脆弱又顽强。他看到了轨道上,

几艘线条流畅、闪烁着航行灯的“星梭”级快速运输船正脱离泊位,加速驶向遥远的L1点。

更远处,几个巨大的、如同钢铁山脉般的轮廓在群星的背景下缓缓移动,

那是“方舟”号船坞平台的核心模块,在由数十台“捍卫者”人形机甲组成的舰队护卫下,

向着预定的战场前进。“捍卫者”机甲庞大的身躯在星光下反射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肩部巨大的姿态推进器喷射出幽蓝的尾焰,如同神话中披甲执锐的泰坦巨人,

沉默地拱卫着人类的希望方舟。一股难以言喻的使命感在埃兰胸中激荡。经过数小时的航行,

巨大的升降舱平稳地嵌入“方舟”号船坞平台的核心接口。舱门打开,

一股更浓重的金属、焊接和推进剂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里不再是凤凰号那种高度秩序化的空间站,而是一个巨大的、热火朝天的太空建设工地。

“方舟”平台的主体骨架已经展开,像一朵巨大的、由无数钢铁枝干构成的金属花蕾,

正在真空中缓缓绽放。无数工程机甲如同忙碌的工蜂附着其上,焊接的火花此起彼伏,

如同无声的太空焰火。粗大的管线如同血管,被机械臂精准地铺设、连接。

巨大的能量接收阵列基座正在被吊装到位。整个平台内部,灯火通明,

人声通过通讯器和机械运转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原始的、创造的力量感。

埃兰很快找到了位于平台核心区域的水晶合成实验室。

这里被多重电磁屏蔽和重力稳定场环绕,是平台上最“安静”的区域。实验室中央,

数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无重力合成釜悬浮着,

内部闪烁着各种颜色的激光束和磁场线圈的光芒。

伊莎贝拉博士和卡洛斯等人正围在控制台前,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第七批次合成……开始!”卡洛斯的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嘶哑。埃兰屏住呼吸,

透过厚厚的观察窗看着合成釜内部。高纯度的原材料在无重力场中被无形的力量约束着,

高能激光束精准地轰击着目标点,复杂的磁场引导着原子按照那个完美的晶格模型进行排列。

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突然,合成釜内部的核心区域,

一点极其微弱的、如同星尘般的蓝白色光芒闪烁了一下!紧接着,

那点光芒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缓慢地、却无比坚定地生长!

它以那个完美的多面体螺旋结构为核心,像冰雪凝结般,在无重力的真空中,

向着三维空间优雅地延伸、拓展!没有重力导致的塌陷,没有杂质造成的畸变,

一个结构完美、晶莹剔透、内部仿佛流淌着液态星光的蓝色水晶,就在他们的注视下,

在人类科技与宇宙法则的奇妙交汇点,诞生了!“成功了!

”控制台前爆发出一阵压抑到极致的欢呼,带着劫后余生般的狂喜和哽咽。

伊莎贝拉博士紧紧抓住埃兰的手臂,力道大得惊人,眼中闪烁着泪光。

卡洛斯更是直接瘫倒在座椅上,大口喘着气,脸上却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

第一块“共鸣水晶”的成功合成,如同点燃了燎原的星火。无重力合成釜开始高效运转,

一块又一块完美的蓝色水晶被制造出来。它们被小心翼翼地封装在特制的能量惰性容器中,

如同珍贵的火种,被工程机甲运送到“方舟”平台外延正在疯狂建设的能量聚焦矩阵区。

那里,才是真正挑战的所在。埃兰穿着笨重的舱外作业服,

被工程机甲运送到了矩阵施工现场。眼前的景象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冰冷的宇宙背景下,

“方舟”平台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基座。在它前方,

由数千个高强度能量导轨和聚焦节点构成的、规模难以想象的巨型蜂巢状结构正在快速成型。

无数工程机甲如同微小的金属甲虫,附着在这个钢铁巨构上忙碌着。

它们有的挥舞着巨大的机械臂进行焊接和吊装,喷溅的焊花在真空中无声地绽放又熄灭,

短暂地照亮机甲冷硬的轮廓;有的则如同精准的外科医生,操作着精密仪器,

将那些封装好的蓝色共鸣水晶,小心翼翼地嵌入巨大的聚焦节点核心凹槽中。

每一块水晶的嵌入,都会引起节点周围一阵微弱的能量涟漪波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大型运输穿梭机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蜂,在“方舟”平台与矩阵之间往返,

卸下成吨的预制构件和能量导管。埃兰的任务是负责一个关键聚焦节点的最终调试和校准。

他操控着自己的小型工程机甲“鼹鼠三号”,

这铁灰色的伙伴灵巧地在巨大的钢铁骨架间攀爬、移动。粗壮的机械臂末端,

精密的多功能工具如同他手指的延伸。他需要确保能量导轨的绝对平直度,

聚焦镜面的角度精度达到亚微弧度级,尤其是水晶凹槽的能量耦合界面必须完美无瑕,

不能有丝毫的应力或污染。失之毫厘,谬以七光年。汗水在他的作业服内汇聚,

又被循环系统吸走。通讯频道里充满了各个工段紧张而简洁的汇报声。

“B7区导轨校准完成,误差在允许范围!” “F12节点水晶耦合率测试通过!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有一座鸿蒙世界
  • 我有一座鸿蒙塔txt下载
  • 大雪满风刀漫画
  • 神秘老登山鸡非要让我当反派
  • 穿越后我徒弟都是魔头的小说
  • 我有一座诸天万界穿梭门
  • 我有一座至尊鸿蒙塔
  • 我是范范完整视频
  • 大雪满风刀沙雕动画
  • 本王很想实力摆烂
  • 大雪满风刀有几个女主
  • 大雪世界末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