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四月十日,北京城,沈宅。“……万事皆安,卿勿念,不日将归。
沈煊文 三月二十一”沈念卿第三次读完前几日大哥寄回来的信,转头问丫鬟宝琳,
“你说大哥何时才能回来啊,都去了三个月了,他再不回来,府里的海棠都该谢了。
”宝琳望着面前面容清秀的少女说 :“小姐您别急呀,说不定大爷下午就回来了。
”正说着,就听见二哥沈知文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卿卿,你看谁回来了。”回来。
像是有预感般的,沈念卿立马放下手中的信纸就跑了出去,
然后就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大哥!”她脚步不停,
直接跑到沈煊文面前抱住了他,“你终于回来了!”“呵。
”沈煊文一手揽住她的腰低声一笑,一手拍拍她的头,“多大的人了,怎么还那么毛毛躁躁?
”嘴里虽说着责备的话,但眼睛里却是满满的宠溺。“谁叫你一去那么久,
我还以为你去了大上海就不回来了。”沈念卿噘着嘴看他一眼。沈煊文做为八大胡同的常客,
上海委实太过繁华了。“好了,这次是去得久了一点。”沈煊文抬手刮刮她的鼻子,
“大哥给你带了礼物,就当给我们卿卿赔罪,好不好?” “卿卿,
大哥可是一回来就先来见你了,连父亲都没去见呐,咱就不生气了。
”沈知文在旁抱臂含笑说。沈念卿朝他吐了吐舌头,又对沈煊文说:“没有生气,
就是除了你去留洋,还从来没有出去过那么久,有点不习惯。” “嗯,大哥知道,
你先进去拆礼物,我去见完父亲又来陪你,好不好?”“好。”“大哥此去上海,有何见闻?
”在去沈父书房的路上沈知文问沈煊文,“又该做何打算?
”沈煊文略略沉吟:“待到父亲书房再一并说吧。
”兄弟俩到书房一并对坐在上首的沈父道:“父亲。”“嗯,坐。”上首老者尽管两鬓斑白,
但一双如鹰般的眼睛却是透露着商人的精光,看着沈煊文,“说说吧。”沈家在北京城,
家大业大但同样也是树大招风,明面上沈父是支持北洋政府,
实际上却是让两个儿子实业救国,支持革命军。我们的国家太落后了,要想拯救这个国家,
拯救这个民族,唯有革命。外人看沈家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却也没那个能耐,
因为沈家不但背靠北洋政府而且两个儿子也极其出色,
就连小女儿也在一众京城富家小姐中出类拔萃。“上海的经济很繁荣,他们有很多工厂,
比如印染厂,纺织厂,面粉厂……而且他们的运输业也很发达,市场需求量很大,
如果父亲想迁产业过去,那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沈煊文说完也不再多说,
只翘着个二郎腿拿起桌上佣人新上的茶喝了一口,“大红袍,不错。
”他这边说完倒是悠闲的很,沈知文却跳脚了:“什么?迁产业?
那岂不是最后我们一家也要迁过去?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在外面嘴巴闭紧点。”沈煊文瞥他一眼幽幽地说,“知文,你在政府里做事应当留心,
别什么人都相信,什么人都交心。”“知道,大哥。”他虽年少,不明人心险恶,
但分得清是非黑白,否则也不会在总统要求沈家人入政府工作时挺身而出。那是做人质。
“你既已如此说,那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要何时迁,怎么迁,要容为父再想想。
”沈父摆摆手说,“听说你一回来就去看了卿卿?那丫头倒是想你想的紧,既如此,
也当去见见你母亲,她也是成天念叨你。”“是,父亲。”“去吧。
” 兄弟俩在书房门口分别,沈知文去了政府。“母亲。
”沈煊文站在沈母卧房门外敲敲门框看着堂屋里正在刺绣的美丽女人。
沈母闻声转头看见门口的俊秀男人放下手中的刺绣就马上迎了出来:“哎呦,终于回来了,
快让我看看,都瘦了,快进来坐。
”沈母边招呼着沈煊文进屋坐边吩咐一旁候的林嬷嬷:“快去嘱咐厨房,
晚膳多做些好吃的给大少爷补补。”“劳烦母亲记挂,儿子一切都好。”“好就好,
就是瘦了母亲心疼。身边也没个体己的人。”刚一坐定沈母就又迫不及待问道,
“这次去上海,怎会如此之久?”“办了一些事,准备在上海置办一些产业。
”迁产业的事不宜与母亲多说,免得她担心。“商业上的事我虽不懂,但世道太乱,
万事安全在先。”“儿子知道,母亲放心。”“上海的姑娘如何?可有喜欢的?
”这是切入正题了。看着身旁的儿子,
沈母就想起外界对他的评价:风流倜傥却也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可怎么行!
她看着着急啊:“母亲知道,你们留过洋的都不兴盲婚哑嫁,要自由恋爱,
沈家也不要你去联姻,虽说母亲也不想过多干涉你的婚姻,可你都二十五了,
你看与你同龄的人,孩子都五六岁了。”谁像他,连个通房都没有。
一提到这个沈煊文也头疼,只好敷衍:“是儿子让您操心了,这是儿子的不是,
哪日如若遇见合适的,儿子一定告知母亲。”这是直接断绝了沈母要给他介绍的念想。
沈母知他向来说一不二,只好转移话题:“行,这件事你放在心上就行,我也不过多强求。
”顿了顿,沈母又继续说,“卿卿今年也十八了,也该寻个好夫家,你认识的人多,
平时多留意留意。”沈煊文低了低头敛了眸中的暗涌,望着母亲淡淡开口:“她还小。
”“还小?”沈母彻底怒了拍拍桌子,“是要像你一样吗?煊文,女人和男人是不同的。
”是啊,女人和男人终究不同,她若一直不嫁人,他也能养她一辈子,
可世人又该如何看她?最后沈煊文只好妥协:“……是,儿子会留意,那母亲先休息,
我去看看卿卿。”“好,顺便问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嗯。
”沈煊文转出房间平复了心情才去了沈念卿的院子。“大少爷,小姐去了后花园。
”丫鬟宝琳见沈煊文就说,“小姐让大爷来了就去后花园找她。
”才跨进院门走了两步就被人蒙住了眼睛:“猜猜我是谁?”沈煊文低低一笑,
抬手覆上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这是哪里来的海棠花仙子?
”那么警觉的一个人怎会不知道她在这,只是她要闹,他愿意陪着。果然,
沈念卿立刻松开手抱臂站在一旁使起小性子:“哼!是上海哪个姑娘又叫海棠?勾了你的魂?
”沈煊文就转身静静地看着她也不说话。沈念卿看他这样一下就慌了,
下意识就伸手拉他:“不是真的吧?
”看着她葱白的纤纤玉指抓着他的黑西装还有那慌张的小表情,他忽然就笑了,嗓音沉沉,
像涓涓泉水。“沈煊文,你太过分了!”说完撒手转身就走。“好了,猜对了你不高兴,
猜不对你也不高兴,那不是为难大哥吗?什么都没有,别瞎想。”他说什么都没有,
是上海没有他喜欢的姑娘还是说北京城里的海棠也不是他的心上人?不等沈念卿细想,
沈煊文就拉住了她:“不是要看海棠吗?你忍心丢下赶了那么久的路还来看你的大哥吗?
”他说的是从上海回来舟车劳顿却仍惦记着来看她。知道他累,她一下就心软了,
是她考虑不周,转过身:“那要不先回去休息,海棠哪日都能赏。
”“是谁在信里说要我回来陪她看海棠的?走吧,来都来了。”于是他牵着她走进院子。
一大片粉粉的西府海棠入目,那是她回家第二年他亲自给她种的生日礼物,
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当年人人都说沈父深情专一,坐拥那么大的家业,
家里却只有妻子一人,夫妻二人真真是伉俪情深,却不想沈老爷子会从外面接回来一个女儿,
还是一个生病失忆的女儿。人人都以为沈夫人要闹,却不想那姑娘被养在她名下,视如己出。
当时沈家对外宣称是老爷夫人流落在外的女儿,最近才寻回。这些话真真假假,人们本不信,
却在沈家将沈念卿如珠如宝地养到十八岁的时候,都信了。
沈煊文看着海棠花下对着他笑的沈念卿,果真是女大十八变,
当初他去接她回沈宅的时候她瘦瘦小小一个躺在床上烧得奄奄一息,
请了最好的大夫给她看病,用了药一直不见好,最后只得一句全看造化,
他以为她是没有活路了,却不想她竟然活下来了,只是忘记了从前的一切,只记得他。
于是他告诉她,他是她的哥哥,他们出来游玩,她生病了,现在他们该回家了,
对此她深信不疑。“大哥?”沈念卿走近在他面前摆摆手,“发什么呆呢?
在想什么”沈煊文回神笑笑:“忽然想起你小时候,小小一个,还怪粘人。
”“啊……”沈念卿愣了一下,“那不是当时我就只记得你一个人嘛。
”当时他接她回来的时候已经提前跟家里通过信,所以沈府上上下下都唤她三小姐,
所有人待她都很好,只是她不认识也本不该认识所以她才怕,她只认识他一个人,
便格外黏他。小小一个拽着他的衣角躲在他身后,
漂亮的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说一句:“哥哥,我怕。”看得人心都化了,
于是他在他面前俯身轻轻告诉她:“卿卿别怕,哥哥在。”这一在便在了好些年,
他教过她写字,也曾在打雷时捂着她的耳朵拥她入怀让她别怕哄她入睡,他见证了她的成长,
即便后来留洋他们之间也未曾断过书信,他想长长久久地留她在身边,可是那不行。
“一转眼我们卿卿都是大姑娘了。”沈煊文拍拍她的头,静静地看着她,
“有没有……喜欢的男孩子?”沈念卿错愕地看了他一眼:“大哥为何这样问?
”沈煊文闭了闭眼觉得嗓子突然就难受起来,哑声开口:“母亲让我替你留意留意。
”“留意什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男孩子?”“合适什么?”沈念卿死死地盯着他。
“……没什么。”结婚二字他说不出口,“我们卿卿还小,不着急。
”就在气氛快要降至冰点的时候,宝琳过来说:“夫人请大少爷和小姐去花厅用晚膳。
”“不说了,先去用晚膳好不好?”“……好。”她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不能说。
花厅里人都来齐了就只剩他们二人还没到,
入座后沈煊文自然而然地把红烧鱼的肋骨那片肉夹进碗里剃了鱼刺又放进沈念卿碗里,
对此引来沈知文一阵调侃:“在家里我就没有吃过鱼肋那的肉,全被大哥夹给卿卿了。
”“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沈煊文边说又边给沈念卿夹菜:“多吃点,都瘦了。”饭毕,
想着沈煊文一路舟车劳顿也累了,大家也不再多说什么便各自回房休息。等人都散尽了,
沈念卿才拉着沈煊文的衣角说:“哥,我要守着你睡。”她现在很不安,
因为他在后花园里说的那些话,她想多待在他身边才安心。“守着我做什么?快去休息,
我看你刚刚都没怎么吃饭,没胃口?”“不是没胃口,就是不饿,不想吃。
你就让我守着你嘛,你睡着了我就回去睡,好不好嘛,好不好嘛。
”他对她的撒娇一向是没什么抵抗力,于是只好答应。卧室里,沈煊文去洗澡,
沈念卿就坐在沙发上翻看着今日的报纸,有大篇幅的文字在写二十一条,
看完报纸沈煊文刚刚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向她,
看见桌上摊开的报纸问:“怎么突然看起报纸了?”沈念卿对他招招手,
示意他坐到沙发上来,她给他擦头发。接过他手里的毛巾,他太高,她只好站起来给他擦,
这才说:“没有突然,一直有在看,家里的先生有时也会和我说一说当下的世道。
”见他不置可否,她只好缓了缓又道:“大哥这次去上海,
到底所为何事?”当时他去上海一直是说去置办产业,但她不信事情这么简单。
怕他又要搬出那套说辞,她又急急说道:“我要听实话。”沈煊文顿了顿伸手抓住她的手腕,
拉她在身边坐下,
的毛巾放在桌上又才拉她的手在手里把玩着慢条斯理开口道:“卿卿可知……四月初的时候,
上海进行了储金救国?”“储金救国?”她不知,现在才四月十日,又是在上海,
她又是个小姐,消息没有那么灵通。“对,储金救国。”沈煊文抬头看看她的眼睛,
此时的他,眼睛亮得像个少年,“藉民力为政府后盾,我们绝对不能签二十一条,
有很多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拯救我们的国家。”沈念卿伸手去摩挲桌上的报纸,
盯着上面的二十一条,说的却是另外的话题:“我其实一直是怀疑父亲,
二哥与你是否是真的站北洋军,支持袁世凯,现在我知道了,我的怀疑是对的。
”她转眼看他,说的是问句却语气笃定,“你们其实一直在支持革命,我说的对不对?
”灯光自她身后泄下,打在她身上,照得整个人都温和宁静下来,
可她嘴里说的却是在这北京城里万万不该说的话,若旁人听去了,
那可是要掉脑袋甚至牵连家人的。
沈煊文伸手将她额边的碎发别在耳后又摸摸她的脸说:“这样的话以后不要说,留在心里。
”这是承认了。“父亲本不愿你与母亲知道,今日同你说是与你交个底,你大了,
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是在告诉她,他的革命志,他的救国心。话至此处,
他也不再多说,有些事总要她自己接受。“也累了一天了,睡了。
”说完他就松开她的手踱步走向了床,掀开被子闭眼躺好。沈念卿搬了个凳子坐在他床边,
静静地望着他,心里却是翻腾着。虽然心里早有怀疑,但亲耳听他承认却又不得不震撼。
她原以为他仅仅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少爷,不理政治,不问时局,
最多也是因为父亲与二哥的原因他才与北洋军有些微联系。如今,他却告诉她,
他在北京城里,在沈家,支持革命。也是,他留洋归来,自是有自己的见解。
听见他呼吸平稳,她才起身替他掖掖被角,真的是累了,这么快就睡着了,
然后轻轻退出房间回自己的卧室。 卧室床上,
在沈念卿刚刚关上房门那一刻沈煊文就睁开了眼睛。今日本不该同她讲这些的,
只是时局如此,母亲又同他说要留意她的亲事,他总该让她知道沈家的立场,
不让她错嫁了人。嫁?她终归是要嫁人的,想到此处他不愿再想,遂闭上了眼。
沈念卿回房坐在床上,今日这一遭,他是对她亮了底牌,那她呢?她又该如何?思绪飘忽,
流转到她十五岁那年,也是沈煊文留洋第二年。那年的海棠开得很好,
她折了几枝打算送去母亲那里,却不想听见母亲和她身边的林嬷嬷在说话,她本该回避的,
但她们的话里提到了她的小时候,家里人都不曾向她提过,她好奇,就停了下来。
“卿卿那孩子也是命苦,也是幸好她父亲有先见之明将她藏在了乡下,留了地址让老爷去救,
不然也不知是个什么下场。”“是啊,老爷夫人菩萨心肠,让小姐有所依靠。
”“我没有女儿,卿卿那孩子也是喜欢的紧,就连煊文都时常惦记着她,看,
连给我写的信都还不忘嘱咐说夏天雷雨多,不要让她一个人。
”……后面她们说了什么她一句也没听见,失魂落魄地回了自己的院子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她不是沈家的孩子,她与沈煊文没有血缘关系。
后来她悄悄向家里的老佣人打听过,她父亲与沈父是做生意认识的,俩人都有实业救国的心,
只是后来父亲得罪了帮会里的人,被追杀了,她被父亲提前藏在了乡下,由此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