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迷雾中的挣扎晚自习的铃声像一道钝刀,慢悠悠地割开教室里昏昏欲睡的空气。
讲台上,数学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那些抛物线和三角函数公式,
在林辰眼里扭曲成一团乱麻,缠绕着他本就沉重的呼吸。他趴在堆满试卷的课桌上,
笔尖在草稿纸边缘无意识地画着圈,纸面被戳出一个个浅浅的白印。
前排同学翻动书页的声音,后排传来的窃窃私语,都像细密的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林辰!”一声尖锐的呵斥突然炸响,林辰浑身一哆嗦,猛地抬起头。
数学老师正站在他桌前,手里捏着半截粉笔,脸色铁青。“这道题讲了多少遍了?
上周小测考,昨天作业练,今天课堂讲,你还错?”老师把他的试卷往桌上一拍,
红色叉号像道血痕,“看看你这步骤,公式用错,计算马虎,你到底有没有带脑子听课?
”粉笔头精准地砸在试卷中央,留下个刺眼的白印。周围传来压抑的窃笑声,
有人用课本挡着脸,指缝里漏出的目光像带着钩子,要把他的自尊撕成碎片。
林辰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脖颈,他死死盯着桌角的裂缝,
恨不得把自己嵌进去。“算了,你坐下吧。”老师摇了摇头,转身走向讲台时,
那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比任何斥责都更伤人,“上课认真点,别总神游。”他今年高二,
在市重点高中的普通班。这个身份像道枷锁,一边是重点高中的光环,
一边是普通班垫底的成绩,夹得他喘不过气。不是没挣扎过,
初一那年他还拿过数学竞赛三等奖,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知识像生了锈的螺丝,
怎么也拧不进脑子里。别人扫一眼就能理清的思路,他对着例题啃两小时,
依旧像隔着层毛玻璃。父母的态度从最初的急吼吼报补习班,到后来饭桌上欲言又止的沉默。
上周家长会,他躲在教学楼后的梧桐树下,看见母亲缩在教室后排的角落,
手里攥着他满是红叉的成绩单,指甲几乎嵌进纸里。班主任走过去说什么,
母亲只是一个劲点头,背影佝偻得像株被霜打过的向日葵。放学铃声终于响起,
林辰几乎是从座位上弹起来的,书包往肩上一甩就冲出教室。
走廊里挤满了讨论月考排名的同学,
“我这次数学又没上120”“物理最后一道大题你做出来了吗”,这些话像细小的冰碴,
落进他衣领里。他抄近路穿过操场,铁丝网外的小吃摊飘来烤肠的香味,
几个穿着同款校服的男生正围着摊点,手里捏着刚发的试卷互相打趣。林辰低下头加快脚步,
运动鞋碾过地上的梧桐叶,发出细碎的响声。路过巷口的“极速网吧”时,
玻璃门内透出的蓝幽幽的光像块磁石。网管趴在吧台上打盹,屏幕上的游戏画面还在闪烁。
林辰在门口站了三分钟,裤兜里的皱巴巴的十块钱硌着大腿,
最终还是拉开了那扇沉重的玻璃门。“辰哥来了?”网管瞬间清醒,熟练地开了台机器,
“还是老位置?”角落里的卡座能看见门口,又不会被人轻易注意到。
林辰把书包往旁边一扔,开机的间隙摸出手机,屏幕上干干净净,没有未接来电,
也没有消息提醒。登录游戏时,界面弹出好友“风影”的私信:“今天迟到半小时,
再创纪录?”“风影”是他在《星际战场》里的固定队友,两人组队刷副本快一年了。
林辰操作的“暗夜刺客”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隐身切后排,
而“风影”的“圣骑士”总能精准地给他套上护盾。他们知道彼此的游戏ID,
知道对方喜欢在凌晨三点打BOSS,却不知道对方住在哪个城市,是胖是瘦。“刚放学。
”林辰快速回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比写作业快十倍。选英雄界面弹出,
他习惯性地选了暗夜刺客,屏幕上的黑衣人隐入阴影时,他仿佛也跟着松了口气。
游戏里的厮杀声此起彼伏,技能特效在屏幕上炸开绚烂的光。林辰紧盯着血条,
耳机里传来“风影”冷静的指挥:“左边草丛有埋伏,我开嘲讽你绕后。”他指尖翻飞,
躲过致命一击的瞬间,心脏猛地一跳,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是他在课堂上从未体会过的。等反应过来时,窗外已经完全黑透了。
吧台上的时钟指向九点半,林辰退出游戏时,
才发现“风影”留了条消息:“你操作越来越溜了,要是把这劲头用在别的地方,
肯定也厉害。”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半分钟,突然觉得眼睛发涩。结账时,
网管递来找零的五块钱,硬币在手心冰凉。回家的路要穿过长长的巷子,
路灯每隔十米才亮一盏,光线昏黄得像块融化的黄油。林辰踢着路边的石子,
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他摸黑爬上三楼,钥匙插进锁孔时,
门突然从里面开了条缝。母亲穿着围裙站在门口,鼻尖上沾着点面粉:“回来了?
”客厅的餐桌上摆着碗鸡蛋羹,上面还冒着热气,旁边是一碟咸菜和半个馒头。林辰换鞋时,
看见母亲的手在围裙上反复擦拭,指甲缝里还嵌着白面粉。“怎么才回来?
”母亲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我给你留了鸡蛋羹,快趁热吃。”林辰没说话,
拉开椅子坐下。鸡蛋羹蒸得恰到好处,滑嫩得像布丁,上面撒的葱花还是翠绿的。
他挖了一大勺塞进嘴里,烫得舌尖发麻,却不敢吐出来。“今天……老师没找你吧?
”母亲在对面坐下,双手交握放在桌上。“没。”林辰低着头,勺子在碗里搅出小小的漩涡。
沉默在空气中弥漫,只有墙上的石英钟滴答作响。母亲突然站起身,
走到他身后轻轻摸了摸他的头,掌心带着面粉的粗糙感:“辰辰,妈不是逼你非要考多好,
只是……你看你表哥,今年考上一本了,他爸妈多高兴。”林辰的肩膀僵了一下,
勺子“当”地碰到碗底。“妈知道你可能不是读书的料,”母亲的声音带着点哽咽,
“但咱至少得混个毕业证,将来找个正经工作,别像你爸似的,
在工地上搬一辈子砖……”“我知道了。”林辰猛地站起来,
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他抓起书包冲进房间,关门前瞥见母亲站在原地,
围裙的带子松了一根,垂在地上。房间里漆黑一片,林辰把自己摔在床上,书包被压在身下。
窗帘没拉严,月光从缝隙里挤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银色的光带,像条细长的河。
他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那些交错的线条渐渐变成数学试卷上的辅助线,变成英语单词表,
变成物理公式。小时候的画面突然冒出来:一年级时,他举着满分的数学卷子冲进家门,
父亲正在修自行车,
手里的扳手都没来得及放下就把他举过头顶;三年级的作文被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
母亲把那页作文纸小心翼翼地撕下来,压在客厅的玻璃桌垫下;初一那次数学竞赛,
他拿着三等奖的证书去给住院的奶奶看,奶奶拉着他的手说“我们辰辰是块读书的料”。
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是升入重点高中后第一次月考排全班倒数?
是发现曾经不如自己的同学突然远远把他甩在身后?还是某次深夜解不出题时,
把笔狠狠摔在墙上的瞬间?林辰翻了个身,书桌上的台灯被碰了一下,发出轻微的响声。
他坐起来,借着月光看清桌角堆成小山的习题册,
最上面那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封面都磨卷了边。鬼使神差地,
他伸手抽出最底下的初中数学课本,翻开第一页。“有理数”三个字映入眼帘,
旁边还留着当年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批注。他深吸一口气,
指尖划过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公式,突然想起小学时老师教的:“遇到不会的题,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窗外的蝉鸣渐渐稀疏,月光在书页上缓缓移动。林辰逐字逐句地读着,
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回前一页,草稿纸上画满了示意图。当终于弄明白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时,
他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的天空泛起淡淡的鱼肚白。合上书时,指尖有些发麻,
心里却有种奇异的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他躺回床上,闭上眼的前一秒想:也许,
真的还不算太晚。第二章:微光六点半的闹钟响时,林辰几乎是立刻睁开眼的。
窗外的天已经亮透了,几只麻雀在窗台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叫着。
他摸了摸枕头底下的初中数学课本,封面的边角被压得有些变形。换校服时,
他对着镜子发了会儿呆。镜子里的男生个子蹿得挺快,喉结已经很明显了,
只是脸色有点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青黑。他抓起梳子把乱糟糟的头发梳整齐,
突然觉得镜子里的人有点陌生。早饭时,
母亲把煎蛋往他盘子里推了推:“今天怎么起这么早?”“想早点去学校。”林辰扒着饭,
不敢看母亲的眼睛。母亲没再多问,只是又给他盛了碗粥:“路上慢点。”骑车穿过巷子时,
早点摊刚支起来,蒸笼里冒出的白气裹着肉包的香味。林辰捏了捏口袋里的五块钱,
那是昨晚网吧找的零钱,最终还是没停下。校门口的保安正在开大门,
看见他时愣了一下:“同学,今天来这么早?”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值日生在扫地。
林辰走到自己的座位,桌子上还堆着昨天的试卷,他把课本一本本拿出来摆好,
语文、数学、英语……当把物理课本放在最右边时,手指顿了顿,还是把它挪到了中间。
早读铃声响起时,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班长领着读英语课文,林辰跟着开口,
才发现很多单词的发音都忘了。他盯着课本上的音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读,
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却没有停下。数学课讲的是函数单调性,林辰听得格外认真。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像时,他就在笔记本上跟着画,连老师随口提的注意事项都记了下来。
当讲到一道基础例题时,他心里突然一动——这道题的思路,
和昨晚看的初中课本里的例题很像。“这道题,有没有同学想试试?”老师的目光扫过全班。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多数人低着头演算。林辰的心跳突然加速,手心开始冒汗,
他看着自己的课本,又看了看黑板,手指在桌下蜷缩起来。“没人吗?”老师皱了皱眉。
就在他要放弃时,昨晚母亲站在厨房门口的背影突然闪过脑海。林辰深吸一口气,
缓缓举起了手。全班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有人惊讶,有人疑惑,
还有人露出看热闹的表情。老师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林辰,你来说说。”他站起身时,
腿有点发软,声音也带着颤音:“我觉得……可以先设x1小于x2,然后代入函数式,
比较f(x1)和f(x2)的大小……”说到一半,他突然忘了接下来该说什么,
教室里的安静像块巨石压在他胸口。后排传来一声嗤笑,林辰的脸瞬间红了,
恨不得立刻坐下。“继续说。”老师的声音很平静,甚至带着点鼓励。林辰咬了咬下唇,
努力回想昨晚课本上的推导过程:“如果f(x1)大于f(x2),
就是减函数……反之就是增函数。”话音刚落,教室里安静了几秒,
随即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老师点了点头:“思路很清晰,坐下吧。
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于作差比较,大家都明白了吗?”坐下时,林辰的后背已经被汗浸湿了,
但心里却像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舒展。他偷偷看了眼后排,刚才嗤笑的男生正低头写着什么,
没再看他。课间操时,林辰正埋头整理笔记,有人敲了敲他的桌子。抬头一看,
是学习委员张雪,她手里拿着本错题集,马尾辫在身后轻轻晃动。“刚才那道题,
你讲得挺好的。”张雪的声音很轻,带着点笑意,“其实我刚开始也没反应过来。
”林辰愣住了,张雪是班里的第一名,常年霸占年级前十,平时很少和他说话。他张了张嘴,
半天没说出话来。“你……是不是最近在赶进度?”张雪指了指他摊开的初中课本,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我。”“真的吗?”林辰的眼睛亮了。“嗯。”张雪点点头,
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那一天,林辰过得格外漫长,却又格外充实。他不再趴着睡觉,
课间要么整理笔记,要么去问老师问题。放学时,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冲出教室,
而是把当天的作业都整理好才离开。路过网吧时,他脚步顿了顿,玻璃门里的光依旧闪烁,
网管也还是趴在吧台上。但林辰只是看了一眼,就继续往前走了。晚上回家,
母亲看见他拿出作业时,惊讶得手里的锅铲都掉了:“今天……不用去同学家?”“不了,
在家写。”林辰笑了笑,翻开了数学练习册。接下来的日子,林辰像是上了发条。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课间十分钟都用来背单词,午休时就在教室里刷题。
他把初中的课本找出来,从初一的数学开始,一页一页地看,一道题一道题地做。
刚开始很艰难,一道简单的几何题要想半小时,一个英语语法点要记好几天。有好几次,
他对着一道题看了一小时还是没思路,气得把笔摔在桌子上,眼泪差点掉下来。
但只要想到数学课上老师那句“继续说”,想到张雪递过来的错题集,他就又捡起笔,
重新开始演算。两周后的小测,数学卷子发下来时,林辰的手都在抖。
当看到卷首的62分时,他愣住了——虽然还是刚及格,但这是他高中以来第一次数学及格。
更重要的是,那些红色的叉号下面,有几个是老师用红笔写的“思路正确”。放学时,
他在校门口遇见了张雪,她手里拿着刚买的笔记本。“恭喜你。”张雪笑着说,
“我看了你的卷子,进步很大。”“多亏了你上次讲的那道题。”林辰挠了挠头,
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个苹果,“这个给你,谢礼。”那是早上母亲塞给他的,
他一直没舍得吃。张雪愣了一下,接过苹果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
两人都像触电似的缩回了手。“谢……谢谢。”张雪的脸颊有点红,转身快步走了。
林辰看着她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甜甜的,像吃了块糖。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数学卷子,
62分的数字像是会发光。期中考试前的最后一节班会,班主任让大家写下自己的目标。
林辰在纸条上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数学上70,总分进前40。
”他把纸条折成小方块,塞进讲台上的玻璃罐时,看见张雪的纸条上写着:“保持年级前十。
”考试那几天,林辰睡得格外安稳。走进考场时,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心慌,而是平静地坐下,
仔细看题,认真演算。遇到不会的题就先跳过,等全部做完再回头看,
这种方法是他在刷题时总结出来的。成绩公布那天,林辰正在帮物理老师搬实验器材。
班长冲进办公室喊:“成绩出来了!林辰你数学78!”他手里的烧杯差点掉在地上,
物理老师笑着拍他肩膀:“还不快去看看?”公告栏前挤满了人,
林辰挤了半天才看到自己的名字。数学78,语文82,英语65,物理59,化学63,
生物71,总分418,班级排名35。班级一共50人,他从第50名冲到了35名。
回家的路上,他把成绩单看了一遍又一遍,纸角都被捏皱了。推开家门时,母亲正在包饺子,
看见他手里的纸,擀面杖“当”地掉在案板上。“考……考得怎么样?”母亲的声音都在抖。
林辰把成绩单递过去,母亲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突然捂住嘴,
眼泪大颗大颗地掉在饺子皮上。“辰辰……”母亲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抹眼泪。
父亲晚上回来时,刚进门就被母亲拉到客厅。他接过成绩单,看了足足五分钟,没说话,
只是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林辰的后背。那力道很大,林辰却觉得很舒服,
像是积压了很久的东西终于被拍散了。那天的饺子,林辰吃了二十多个。
母亲一个劲往他碗里夹,眼里的笑意比太阳还要炽热。
第三章:逆风的方向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被林辰用透明胶带贴在了书桌左侧,
每天写作业抬头就能看见。35名的数字旁边,他用红笔圈了个圈,
旁边写着“下一站:20名”。高二下学期的风好像都带着股较劲的味道。
教学楼前的光荣榜换得格外勤,每次月考后,红底黑字的排名单前总要围上好几层人。
林辰不再像以前那样绕着走,反而会挤进去找到自己的名字,看看比上次前进了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