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楼的钢琴与二楼的热豆浆

六楼的钢琴与二楼的热豆浆

作者: 南海子钰

言情小说连载

现代言情《六楼的钢琴与二楼的热豆浆》是作者“南海子钰”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顾叙苏蘅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著名作家“南海子钰”精心打造的现代言情,先虐后甜小说《六楼的钢琴与二楼的热豆浆描写了角别是苏蘅,顾情节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弹欢迎品读!本书共89691章更新日期为2025-08-02 23:21:15。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六楼的钢琴与二楼的热豆浆

2025-08-03 03:35:26

第1章 深夜钢琴声惊醒整栋楼凌晨一点十七分,梧桐里6号楼的寂静被一串钢琴声撕裂。

赵教授从枕头下摸出血压计,显示屏上的数字正往160窜。他扯过睡衣套在秋裤外,

趿着拖鞋往二楼冲——整栋楼就顾叙住二楼,社区主任,管这些家长里短最利索。“顾主任!

”他拍门的手劲大得门框直晃,“六楼那钢琴声又开始了!上回说改到十点前,这都一点了!

“顾叙披着外套开门时,后颈还沾着刚从被窝里带出来的暖意。他接过赵教授攥皱的投诉单,

台灯照见第三行日期:11月3日、11月12日、11月24日——都是后半夜。

“您先回去,我这就去看看。”他把保温杯塞给老人,“泡了枸杞,降降心火。

”赵教授走后,顾叙站在楼道里仰头看六楼。月光从爬满常春藤的窗户漏进来,

照得楼梯扶手泛着冷光。他摸出手机拍了张时间戳,

指尖在“苏蘅”的微信对话框上悬了三秒,到底没发消息。次日清晨五点半,

顾叙拎着塑料袋站在六楼。袋子里是楼下老周头的热豆浆,还冒着热气。

楼道里飘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他贴着门听——是《致爱丽丝》的第二小节,

同一个音反复弹了七遍,像有人在跟琴键较劲。“叮咚。”门开得很快,露出半张苍白的脸。

苏蘅穿着灰色高领毛衣,发尾沾着湿意,显然刚洗完头。她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

语气比楼道风还凉:“有事?”“赵教授昨晚又投诉了。”顾叙把豆浆递过去,“顺路带的,

刚磨的。”苏蘅没接。她盯着他胸前的社区工作证,指尖无意识抠着门框:“我没半夜弹琴。

”“可监控显示——”“监控坏了。”她打断他,“上周六就坏了。”门“咔嗒”一声合上。

顾叙望着门缝里露出的半张琴谱,泛黄的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最上面一行小字被挡住,

只看得见“春信”两个字。晚上九点,顾叙蹲在楼下修陈阿婆的收音机。

老人坐在小马扎上剥毛豆,豆荚“咔嚓”一声裂开:“小顾啊,那姑娘眼里有团雾。

”“您又偷看人家?”顾叙笑着拧螺丝。“我这把老骨头,下楼倒垃圾能看见六楼亮灯。

”陈阿婆把剥好的毛豆塞进他围裙口袋,“上回她送我手工饼干,

我偷偷塞回她琴包——包装纸都没拆,肯定是攒了半个月工资买的。”顾叙手顿了顿。

收音机突然响起滋滋电流声,混着楼上传来的钢琴声。这次的琴音软得像棉花,

还夹着孩子的笑声:“苏老师,这个音要这样按吗?”“对,手腕放松。”是苏蘅的声音,

比白天软了八度。顾叙抬头看六楼。楼梯间的声控灯亮着,门虚掩着,漏出暖黄的光。

他踮脚往里望——三个穿蓝外套的小孩挤在钢琴凳上,膝盖上摊着旧琴谱,苏蘅蹲在旁边,

正握着最矮那个男孩的手按琴键。“苏老师,孤儿院的李阿姨说您以前是大钢琴家?

”扎羊角辫的女孩问。“不算。”苏蘅指尖拂过琴键,“我妈妈才是。

”“那您为什么不去国外?”苏蘅的手顿在半空。月光从窗户斜照进来,

照见她眼角一点水光:“因为...要帮她完成没做完的事。”顾叙后退两步,

声控灯“啪”地灭了。他摸出手机,把“苏蘅”的微信备注改成“春信”。

楼道里的琴声还在飘,这次是《小星星变奏曲》,孩子们跑调的哼唱混在里面,

像一把撒在琴键上的碎糖。他转身下楼时,口袋里的毛豆硌得大腿发软。

陈阿婆的声音从楼上传来:“小顾啊,人心里的结,得拿软绳子解!

”六楼的灯一直亮到凌晨。顾叙躺在沙发上翻社区活动策划案,

听见天花板传来最后一个琴音,像片雪花轻轻落进心里。

他在“社区音乐会”那栏底下画了颗星,旁边写:邀请特殊小演员。

第2章 琴键上的秘密课顾叙第二天起得比平时更早。豆浆铺的老周掀开木桶盖,

白雾裹着豆香涌出来:“顾主任今天要三碗?”他摸出保温桶:“给六楼苏老师带一碗。

”社区办公室门没锁。李阿姨抱着一摞活动报名表进来时,

顾叙正盯着电脑里的监控维修记录——确实显示上周六故障,苏蘅没说谎。“李姐,

孤儿院那几个孩子最近常来?”他翻着表格,假装漫不经心。李阿姨把表拍在桌上:“可不?

苏老师每月15号雷打不动带他们来活动室练琴,琴谱都是自己打印的。

上回我塞她两百块课时费,她追着我跑了半条街。“她压低声音,”听孤儿院张院长说,

她连自己钢琴课的收入都分一半给孩子们买谱架。“顾叙捏着笔的手紧了紧。

豆浆桶的水珠顺着桌面滑到指节,他突然站起来:“我去活动室看看。

”楼梯间声控灯“啪”地亮了。苏蘅正蹲在地上捡散落的琴谱,抬头看见他,睫毛颤了颤。

昨天被撞破的秘密像层薄冰,她手指绞着谱夹边缘:“你...没跟人说?”“说什么?

”顾叙弯腰帮她捡琴谱,“说六楼有群小琴童把《欢乐颂》弹成《欢乐蹦迪》?

”苏蘅嘴角动了动,是他搬来三个月第一次见她笑。“我想这周末多带两个孩子来。

”她从包里掏出张名单,“孤儿院新来了三个听障小朋友,他们...需要更多练习时间。

”“我帮你联系张院长。”顾叙接过名单,“练琴时间我来协调,保证不吵着人。

”两人蹲在活动室的旧课桌前画时间表。

苏蘅的铅笔尖在“晚七点至九点”画了道线:“孩子们放学晚,只能这个时段。

”顾叙翻出居民作息表,在“赵教授”那栏标了红圈:“退休老教授住五楼,

每天九点半写回忆录。”话音刚落,门“砰”地被推开。赵教授抱着保温杯站在门口,

镜片上蒙着层白雾:“顾主任,我要投诉六楼的琴声!”苏蘅的手指在琴谱上蜷成小团。

顾叙站起来,把赵教授往椅子上引:“正好想请您帮忙——社区音乐会缺个顾问,

您当年可是音乐系教授,孩子们的曲子正需要您指导。”赵教授的眉头松了松:“指导?

”“就说《小星星变奏曲》,”顾叙指着苏蘅的谱子,“您看这转调是不是能再润润?

”苏蘅抬头,正撞进顾叙递过来的眼神。

她把谱子往前推了推:“赵教授您看...”三天后顾叙送豆浆。

王奶奶家的收音机正放评弹,他拐进楼梯间时,听见头顶传来“滴答”声。抬头一看,

六楼天花板渗着水,苏蘅踩着摇摇晃晃的梯子,左手扶墙,右手举着接水的铝盆。“下来。

”顾叙把豆浆桶往地上一放,“我来。”苏蘅脚刚沾地,梯子已经被他扛在肩上。

阳光从破了块玻璃的窗户漏进来,照得他后颈的汗珠子发亮。

他仰头看漏水点:“得先找防水胶,你等我——”“不用。”苏蘅从口袋里摸出个塑料袋,

“我昨天去五金店买了。”她指尖沾着泥,把胶递给他时,两人的手背轻轻碰了碰。

修完屋顶顾叙才发现,苏蘅的白衬衫后背全湿了,沾着墙皮的碎屑。

他把豆浆桶递过去:“热的,喝了别感冒。”她低头喝豆浆,

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影子:“谢谢。”傍晚顾叙回办公室,桌上多了盒手工饼干。

包装纸是淡蓝色的,夹着张便签:“谢谢你昨天帮我补屋顶。”字迹像她的琴声,

清瘦却有力。陈阿婆正坐在沙发上织围巾,见他晃饼干盒,伸手拿了块:“这姑娘,

上回塞我饼干,今天又塞你。”她咬了口,眼睛弯成月牙,“心里还有火呢,

烤出来的饼干都带温度。”顾叙把饼干分了半盒给她。下楼时路过王奶奶家,门虚掩着。

老人趴在收音机上拍了两下,嘀咕:“老伙计,今儿咋不唱了?”他脚步顿了顿,

摸出手机给五金店老张发消息:“修收音机的零件有吗?”楼道里飘来钢琴声,

这次是《春信》的前半段。顾叙仰头看六楼的窗户,月光正漫过琴键,像撒了把碎银。

第3章 老房子的新温度王奶奶的收音机是在周三早上坏的。顾叙端着豆浆桶上楼时,

正撞见老人蹲在收音机前拍外壳,拍一下瞪一眼,像在跟老伙计置气。

“昨儿还唱《声声慢》呢。”王奶奶摸了摸收音机漆面的裂纹,“这老东西,

许是嫌我唠叨了。”顾叙蹲下去拨了拨旋钮,只有刺啦刺啦的电流声。

他想起苏蘅家堆着几木箱旧物——上周修屋顶时,他帮她搬过,

最上面压着本泛黄的《电子维修入门》。“走。”他把豆浆碗往王奶奶手里塞,

“找小苏老师看看。”苏蘅开了门,发梢还滴着洗头水。她低头看见王奶奶怀里的收音机,

手指在门框上顿了顿:“我...不太会修。”“你妈那本手册呢?”顾叙记起来,

“上次见你翻的,写满批注的那本。”苏蘅的睫毛颤了颤。

她转身从书架最下层抽出个蓝布包,抖开是本边角卷翘的旧书,扉页写着“赠阿蘅,

愿旧物重光,心意不凉”,是苏妈妈的字迹。三个人挤在琴房里。

苏蘅翻到“收音机故障排查”那章,王奶奶搬个小马扎坐在旁边,顾叙蹲在地上递改锥。

当苏蘅用镊子夹起松动的电容时,王奶奶突然抓住她手腕:“轻些,

这是我老头子退伍那年买的。”苏蘅的手稳了稳。焊枪的蓝光在三人脸上跳,

等最后一颗螺丝拧上,电流声里突然淌出评弹调:“声声慢,

步迟迟......”王奶奶抹了把眼睛:“比以前还清楚。”她拍了拍苏蘅手背,

“你妈手巧,你也像她。”苏蘅低头收拾工具,发顶蹭到顾叙的肩膀。

他闻到她发间的柠檬香,混着焊锡的焦味,有点像记忆里奶奶煮的姜茶。那天夜里,

六楼的琴声又断在第三段。顾叙巡楼走到楼梯口,听见琴键“咚”地闷响,

像谁轻轻叹了口气。他敲了敲门。苏蘅开了门,琴谱摊在膝盖上,

第三段的音符被铅笔圈了又圈。“卡住了?”他问。

她把谱子往怀里拢了拢:“我妈只写到这里。”月光从窗户漏进来,

照见谱页边缘的小字——“阿蘅续”,是苏妈妈的笔迹,墨迹晕开,像滴没干的泪。

顾叙搬了张椅子坐在她旁边:“我奶奶说,没写完的故事,得有人接着讲。”他指了指谱子,

“你弹前半段,我帮你记后半段?”苏蘅低头笑了笑,指尖重新搭上琴键。这次琴声没断,

一直淌到了琴凳下——小林抱着画本站在门口,颜料蹭了半张脸。“姐姐。

”他把画往她怀里塞,“我画的。”画纸上,苏蘅坐在琴凳上,身后站着顾叙,

背景是爬满常春藤的老楼。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姐姐的琴声让我梦见妈妈了,

她穿白裙子,像你。”苏蘅的手指抚过“妈妈”两个字,喉咙发紧。

小林拽了拽她衣角:“顾叔叔说,梦见妈妈是因为她在天上听我说话。姐姐,你弹琴时,

阿姨是不是也在听?“她摸了摸小林的头,没说话。顾叙从口袋里掏出手帕,

给小林擦脸:“再画张音乐会的,到时候贴在舞台上。”陈阿婆是在周五发现孙子不对劲的。

顾叙早上出门前对着镜子理了三次领口,豆浆桶都差点打翻。

她眯着眼睛数他往六楼跑的次数——周一送零件,周二送修好的收音机,周三带小林来练琴,

周四又抱了捆旧报纸上去。“这傻小子。”她翻出压箱底的毛线团,

是苏蘅上次送饼干时穿的浅灰色。针脚走得很慢,她得把老花镜推到鼻尖上,

每织两针就摸一摸,怕扎着人。周六苏蘅来送琴谱时,陈阿婆正把围巾往她琴包里塞。

“天凉了。”她拍了拍鼓起来的琴包,“你那衬衫太薄。”苏蘅傍晚练琴时,

围巾从琴包里滑出来。毛线针脚歪歪扭扭,却暖得烫手。她把脸埋进去,

闻到淡淡的樟木香——是陈阿婆晒被子的味道。音乐会场地是顾叙在楼下花坛边提的。

他蹲在石凳上画草图,粉笔灰落了一裤腿:“天台没住户,声音散得开,还能看星星。

”苏蘅低头看草图,天台中间画了个舞台,周围圈着小椅子。

“要是弹错了...”她捏着围巾角,“你会笑我吗?”“我会一直鼓掌。”顾叙抬头,

眼睛亮得像星星,“像上次你修收音机,像小林送画,像陈阿婆织围巾——”他挠了挠头,

“像所有重要的事。”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腰上别着的卷尺。

苏蘅看见他鞋底沾着木屑,想起他说要搭舞台。“需要木板。”他说,“明天去五金店看看。

”她把围巾往他脖子上绕了半圈:“我也去。”楼下传来王奶奶的收音机声,

评弹唱到“春信至,故人归”。顾叙收拾好草图,看见苏蘅正对着琴谱笑,第三段的空白处,

不知何时多了几行新写的音符。第4章 天台风声藏不住心跳顾叙第二天起得比送豆浆还早。

他把工具箱里的锤子擦了三遍,又往帆布包里塞了瓶温水——苏蘅总说弹琴久了手会凉。

五金店的门铃刚响,林师傅就从柜台后探出头:“小顾啊,昨儿说的木板我早备好了。

”他弯腰拍了拍堆在角落的杉木,“给孩子们用的,算成本价。”苏蘅跟着跨进来,

琴包蹭到货架上的铁丝球。林师傅忽然笑了:“这姑娘我有印象,

上个月帮张爷爷修收音机那回,蹲在店门口调旋钮的样子,像在弹钢琴。

”他转身从抽屉里摸出串灯串,塑料壳子有些旧,“送你们的,我小时候在这楼顶放过风筝,

要是灯串能把星星引下来,孩子们准高兴。”顾叙弯腰搬木板,苏蘅抢着拎灯串。

林师傅又塞来包钉子:“钉子挑了最小的,别扎着小娃娃的手。”天台上的风比楼下野。

顾叙铺开油毡布当舞台,苏蘅蹲在边上理灯串。一阵风卷过,她额前的碎发扑到眼睛上。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医生宋如烟
  • 医生宋含烟最新更新内容
  •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类似的小说
  • 许思思宋含烟小说大结局
  • 教授家的小可爱小说阅读
  • 宋医生真香了
  • 宋含烟许思思关系揭秘
  • 宋医生咽清茶
  • 学校疯狂的事我们集体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