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人皆知,我与王爷的夫妻情深。我本是商贾之女,为了娶我为妻,
王爷在太后门前跪了三天,以军功换得赐婚圣旨。成亲那日,他当着众宾客的面对我许诺,
永结同心,永不纳妾。可成婚四年,仍然无子。太后抱孙心切,多次逼他纳妾再娶,
他通通推拒了。直到,庆国送来和亲的公主看上了他。众人皆以为,为了两国友好,
他会接受公主。他却拒绝了。一时之间,锦王的爱妻之名遍传四海。
无数闺阁女子羡慕嫉妒我的好命。只有我知道,那和亲公主本就是他心尖尖上的人,
他是在等我开口。1婉之,你放心,我是绝对不会接受这个庆国公主的!宫宴结束后,
我一直神情恍惚,面色不佳。锦王见我如此,还以为我是在为公主求亲一事耿耿于怀。
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站在回府的马车前,对我大声保证。正值宴席散去,
宫门口停了不少马车。周围官眷投来或艳羡、或钦佩、或嫉妒的目光,扎的我如芒在背。
我抬头看向锦王,他的俊脸上满满都是真诚,他这是把我放在风口浪尖上!王爷有这份心,
妾身就心满意足了。只是两国联姻本就是旧俗......我话音还未落,
锦王就一通抢白:婉之,你何苦说这些来试探我!大婚之时,我就对你许过诺,
永不纳妾。虽然我们成亲四年还没有孩子,但我相信那只是缘分没到。
你不要太在意旁人的说法。听了锦王的这番话,周围窃窃私语之声更盛。余光中,
我瞟见太后身边的玉嬷嬷铁青着脸扭头回了宫里。是了,妾室身份低微,
怎配得上他的心尖尖。恐怕平妻之位他也不满足吧。他是要逼我亲自松口,自请下堂,
给他的白月光嫣然公主让位。果然不出我所料。回王府还没一刻钟的功夫。
便见玉嬷嬷领着两个粗使婆子,气势汹汹地朝内院来了。王妃,跪下吧。
老奴特奉太后口谕,前来申饬王妃。审时度势,我只得领命跪下。啪!
这一巴掌是玉嬷嬷打的。王妃!我的贴身侍女小桃见我被打,急得团团转,
却被粗使婆子压着不得动弹。传太后口谕,锦王妃无子善妒,身犯七出之条,命掌嘴二十,
禁足三日,静思己过。玉嬷嬷轻蔑地看着我,冷冷道:这身犯七出之条,
放在普通百姓家中也是要被休弃的,何况是在皇家。太后却只罚了王妃掌嘴禁足,
王妃可不要罔顾太后娘娘的恩典啊。儿媳谢过太后娘娘,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我跪伏在地,脑中却闪过了四年前,成亲那晚的画面。俊郎的锦王身着喜袍,
一双含情桃花眼,温情脉脉地看着我,与我共饮合卺酒,共同许下永结同心,两不相负,
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我神情麻木地承受着掌嘴之刑。眼泪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划落。
此前种种,竟真都是虚幻吗?一直到惩罚结束,锦王都没现身。若在以往,
为了维护他爱妻名声,他早就出来为我挡罚了。我知道,这是他在向我,向太后,
向嫣然公主表明他的态度。小桃,扶我去书房。我要写和离书。2既然两看相厌,
和离就是我最后的骄傲。坐在书桌前,我一笔一划认真写下了和离书三个大字。
曾几何时,锦王是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玉面公子,锦带束腰,打马而过时,满楼红袖招。
这样好的人,却力排众议,偏偏要娶我一个商贾之女。那年我刚及笄,
被父母宠的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自己是顶好的女娘,配得上锦王热烈的爱。
我那时正沉浸在两情相悦的喜悦中,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京城多少女子摩拳擦掌地想要坐上这个位置,这种好事怎么可能会轮到我头上来呢。
成婚四年来,我对锦王处处关心,事事妥帖,王府中的大小事务我也操持地井井有条。
满城更是传唱着我们夫妻情深伉俪的佳话。直到,今日得见庆国送来和亲的嫣然公主,
我才惊觉,锦王书房中一直挂着的美人图不是虚构。正是他那如珠如宝的心上人的画像。
怪不得,成亲第一天,我亲手烹调了一碗七翠羹,亲自送去书房关心他。
他却表现的那么紧张,也不在意刚出锅的羹汤有多烫嘴,飞快地喝完了。
我还以为是他真心喜欢,便时常下厨,以表心意。锦王却说:婉之,何必如此辛苦,
派个小厮来前院唤我来陪你一起用膳便是。锦王如此体贴,我便再没踏足他的书房半步。
后来,锦王还为我重新在内院建了一个书房,供我使用。为此,
锦王的宠妻之名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原以为是锦王心疼我走路辛苦。却原来,
是怕我发现他的秘密,发现他心中早已有着日思夜想的心上人,
发现他对我不过是虚情假意曲意逢迎。我的心脏不由得紧缩了一下,
密密麻麻地刺痛感席卷了我的身体。3正当我和离书写到一半时,
被我派去取药的小桃欢欢喜喜地跑过来:王妃王妃,王爷来看你了!我笔尖猛地一顿,
佯作无事发生。又顺手用平日练字的字帖盖住了和离书。婉之......
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抬头对上锦王焦急地神情,我不免有些失神。就是这副样子,
骗过了我整整四年。让我一直傻傻地捧着一颗真心和他过日子。却不知道,
人家的心根本不在这。而是在遥远的庆国。太后罚你,你怎么也不派人来找我!
可是之前,不用找你,你自己就来了啊。我没说话。四年来,